《中国文化报》推介 | 湖南常德河街:历史文化味引来人间烟火气

  中国文化报   2024-04-10 07:21:09

原载于《中国文化报》2024年4月9日7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来到常德河街,重点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等情况。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多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行程中。他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游客在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观看非遗展演 张艳 摄

清明假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海内外游客纷纷走进湖南常德河街,在这条有着“现实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的新生老街里,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常德河街历史上曾是繁荣兴盛的大码头,后毁于战火。2016年,常德市以老常德时期的河街风貌为原型,复原打造集文化、历史、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常德记忆古街。修复开放的常德河街总长度1500米,分为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三大街区。如今,河街上集中展示展演着常德高腔、常德丝弦、常德花鼓戏、常德木雕、桃源刺绣等当地非遗项目,加之常德米粉、擂茶、钵子菜等特色风味美食,共同唤醒了人们对常德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位于河街上的鸳鸯走马楼作为常德市非遗传承培训基地,是目前湖南最大的以戏楼为主体、以非遗项目为节目的非遗主题展演馆。据常德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非遗科科长游丛云介绍,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鸳鸯走马楼共开展4场非遗展演,免费向观众开放,每场演出的内容都不重样。荆河折子戏《三击掌》、花鼓折子戏《川居庙》、常德丝弦《生在潇湘多自豪》等常德特色非遗节目,让各地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了多姿多彩的常德文化。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厅堂、回廊里满满当当,站着看戏的观众同样兴致盎然。“随着河街游客量的增长,为满足群众需求,我们每周定期开展7场非遗展演,希望借助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展示、传承、发展好常德非遗。”游丛云说。

《湘行散记》巨型木雕的水墨画稿吸引了不少游客观看、拍照,并在其中寻找穿紫河风雨桥、沅陵藏书洞、凤凰古城吊脚楼等地标。潘氏艺术木雕传承人潘能辉介绍,该作品从立意、研讨到画稿创作,至今已历时4年多,预计今年6月完成画稿并开始长达10年的雕刻。据了解,常德河街修复开放后,为了在街区植入更多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提升街区文化品位,当地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在相关政策的带动下,潘能辉于2019年将工作室搬迁至河街鸳鸯走马楼。“5年来,有赖于河街的人气和流量,我们的木雕技艺得到了许多关注。”潘能辉说,“如今河街的游客越来越多,每天都有很多旅游团来到这里,其中还有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旅游团。我们的木雕艺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

为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用河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将游客请进来,在亲身体验常德文化特色的同时,将常德的文化旅游产品带回去,常德还在河街开设了乡村振兴馆,销售擂茶、酱板鸭、腊肉、坛坛菜等特产。清明假期,河街乡村振兴馆门庭若市,客流量和销售额均是平时的数倍。

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多姿多彩的市井百态、热气腾腾的风味美食,使常德河街这条新生的老街充满历史文化味和人间烟火气。据统计,2016年开街以来,常德河街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000万人次,2023年的总访客量达512万。常德市有关部门计划出台更全面有效的政策举措,把河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责编:马曼雅

一审:马曼雅

二审:鲁融冰

三审:姜鸿丽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