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火出圈”!专家解读清明假期旅游“成绩单”

  央视新闻   2024-04-09 07:28:25

据文旅部数据,2024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疫情三年后,旅游市场自去年全面恢复以来,出游花费增长首次超过出游人次增长。此外,这个清明假期,淄博、天水、开封等小城市文旅“火出圈”,出入境旅游也在加速恢复。《新闻1+1》连线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解读旅游“成绩单”里的变化。

如何看待小长假旅游收入增长超过出游人数增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它意味着我国旅游经济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正在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就是我们全面复苏了。不仅是人数上来了,我们的消费也起来了。从数据来看,我们的旅游消费预期稳定了,消费的信心提升了,特别是旅游的供应链得到了全面恢复。当我们各地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层次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的时候,大家当然更愿意出去玩,更愿意出去消费了。供给、需求、政策三个方面共同推动了这样一个转折点的到来。当然从接下来的五一、端午等一些节假日来看,我们还会继续观察这个转折点会不会成为一个稳定的上升通道。

游客量涨幅超50%的中小城市

主打性价比、烟火气、文化味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公布的游客量涨幅超过50%的城市,有泰安、淄博、天水、开封、景德镇等,如何看待这些中小城市游客量的增长热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首先是性价比,因为到这些中小城市去,航空、酒店、餐饮等方面的旅游价格比一些旅游热点城市显然是要低得多。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刚刚才处于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也不会出现很多拥挤的现象。所以我们看过去的这两个节假日,这些中小型城市的航班预订量和酒店预订量分别有1.5倍到2倍的增长,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人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城市来去体验更高品质的旅游。第二,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点,就是它的人间烟火气比较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大家会感到就像身边的事一样,就是我身边的生活。旅游只不过是异地的生活方式,当人们追求诗与远方的时候,肯定是希望美好的生活来召唤我们。

“网红”城市如何实现“长红”?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从淄博到哈尔滨,再到前不久的天水,大家一直在谈论一个问题,“网红”如何变成“长红”?结果发现这三个网红的地方在这次清明小长假里依然红,哈尔滨其实也依然特火,全是人。它是否正在抚平我们的焦虑,它不只短红一会,很多的游客还打算有假期的时候“补课”。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这几个城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的真诚、品质和温暖。不管是哈尔滨的雪花、淄博的烧烤,包括天水的麻辣烫,它都是像我们身边一样的。在我身边的小哥哥、小姐姐、叔叔阿姨给我们做一顿饭,或者是带我们去免费搭车去一个旅游景区景点,你就会感到非常温暖、日常,它不是“高大上”够不着,它接地气。

“清明节期间游客的出游半径已经达到170公里”

今年清明节假期吸引了大家去关注文旅特色,今后这几个三天小长假会不会也具有越来越强的文旅属性?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当旅游进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间去的时候,旅游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假可以去远方,只有三天的小长假,我可以近处走一走。其实也不近,这一次清明节期间游客的出游半径已经达到170公里,这和私家车的保有量增长是有关系的,每到节假日,50%以上的人群是自驾出游,旅游不是一个非常大的“决策”了,就好像咱们一块约着去喝杯茶,串个门。

@文旅人 不要过多去看“水面上翻腾的浪花”

对于文旅业内人士来说,今后如何更好服务这三天的假期呢?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我想提醒两点,一是要好好研究一下旅游市场的需求,毕竟你不可能讨好所有人,你也不可能把天下的生意都做完了,任何一个城市目的地也好,任何一个旅游项目也好,它都为特定的人群服务的,现在市场变得越来越细分,你只能在特定的赛道上去赢得你的冠军,不可能所有赛道上都赢的。二是不要过多去看“水面上翻腾的浪花”,老是想去当“网红”。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成,与它的旅游形象、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业环境、行业治理都是密切相关的。当以上这些因素做到位以后,剩下的是加一个“调味料”,就是真诚。现在年轻人出去旅游,年轻人经常说一句话,我宁愿要有瑕疵的真诚,我也不愿意要你完善的表演,所以这个就是非常好的流量密码。

提升签证和支付便利,吸引入境游还要打通这些“堵点”

在签证和支付便利化方面我们不断在改变提升,下一步如何做得更好?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签证和支付的便利化方面,确确实实是大大进步了,也得到了外国游客入境游客的好评和点赞。从数据上看,今年的春节和清明节,我们的入境旅游同比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我们还有新的改进空间,比如说语言的问题,包括公共标识系统,以及文博场馆语音导览系统,都还需要多语种的解说,让别人能够方便接受相应的知识。还有就是互联网接入以及打车的时候我能不能方便支付。现在很多外国人来中国也希望跟中国人一样,来享受我们美好的生活,坐地铁、打网约车、扫共享单车。这个时候要打消他们的疑虑,不能收集太多的信息。对一些小语种导游要尽快培养,让他们尽快合法持证上岗,增加供给量。希望能够量身定制一些相关的政策和管理规定,加大导游的供给。

责编:姚昕玥

一审:詹娉俏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央视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