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了世上最动听的声音” 衡阳特教老师刘玲琍感动中国

  三湘都市报   2024-04-08 19:41:56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张浩 叶竹 视频 谢佳燊 项炜

向阳而生,向善而行。那些人性当中最闪耀的瞬间,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中国。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耕耘特教讲台33年,教会听障孩子开口说话、找到打开有声世界的“钥匙”,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代表湖南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再次走上人生高光时刻。

18岁的女孩,成为听障孩子的“刘妈妈”

刘玲琍与特教结缘,缘于小时候的邻居。1973年,刘玲琍出生于衡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邻居王阿姨是一名聋哑人,不识字,也不能讲话。

一年冬天,刘玲琍串门到王阿姨家玩。一见面,对方不停用手比画着。刘玲琍不明白阿姨的意思,王阿姨却急得涨红了脸。王阿姨的丈夫解释说,是王阿姨想织一条围巾送给她。

“那个冬天,让我感受到温暖。王阿姨对我好,我想,要是她能说话就好了。”这件小事,深深地印在年幼的刘玲琍脑海里。1987年,14岁的刘玲琍决心报考聋教专业,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录取。

转眼4年过去了,刚满18岁的刘玲琍中专毕业。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姑娘的她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衡阳市聋哑学校(今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担任一年级听障班班主任、语文老师。

(青年时期的刘玲琍 受访人供图)

如今,刘玲琍仍清楚地记得,班上一共14名听障孩子,小的6岁,而大的已经12岁了,个别孩子还有智力障碍。除了沟通问题,有的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自理也成问题。

孩子们脸上挂着鼻涕,有的直接尿裤裆……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刘玲琍手足无措,内心打起了“退堂鼓”。

20世纪90年代的中专生还很“吃香”,就业选择非常多。当时,刘玲琍也有更好的选择:有名校上门邀请,有事业单位抛来橄榄枝。

选择这个专业,不就是我当时的初心吗?刘玲琍想起了小时候王阿姨脸上常常挂着的微笑,和无法表达意思时的窘迫。看着眼前的孩子们,她暗下决心,“选择了特教这条路,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

18岁的女孩从此多了一个身份,自己还是个大孩子的刘玲琍把14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宝贝。

刘玲琍每天站在宿舍镜子前,对着镜子练习手语。对着《中国手语》这本书,每天抽出1至2小时练习手语。 

除了教学,她还学着其他老师的模样,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洗脸、洗衣服、剪指甲,一张张小花猫般的脸蛋总是白白净净。爱的付出,也让她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刘妈妈”。

自学听障语训法,见证“铁树开花”的奇迹

人生无常,2005年,是刘玲琍人生中最寒冷的一年。

陪伴着一批批孩子长大离开,32岁的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儿子7个多月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

校长和同事都劝刘玲琍工作先放一放,带孩子去长沙做康复治疗。“治疗时间很长,可能是一年半载,也可能是三年五年。”当时,刘玲琍刚刚接手一个听障班,望着懵懂的孩子们、满眼期盼的家长,刘玲琍还是放心不下,“都是我的孩子,丢下他们不管,我做不到。”前思后想,她决心把儿子留在身边,一边带班教学,一边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听障孩子由于听力缺陷,没有有声语言思维,学习说话比常人学习外语还要困难。在此之前,刘玲琍主要从事语文教学,让孩子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当了母亲后,她更加懂得听障儿童家庭的辛酸,“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做得不够多、不够好。没有解决孩子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提前打好基础,让孩子们能够开口说话,他们的未来会拥有更多可能。”刘玲琍暗下决心,要在无声世界里让孩子们拥有打开有声之门的钥匙。 

白天,她上好每一节课、细心守护着每一个学生;下班后对儿子进行听力和发音训练;夜深人静时,翻阅专业书籍,自学听障语训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发声,刘玲琍把嘴唇贴近他们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与大小;示范发声时,把孩子们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鼻旁,感受声带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

除了集体课,她和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15至20分钟的面对面单训时间。一天下来,她总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

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在1岁多时能正常发音了,班上的孩子也有了很大进步。“当孩子们第一次开口叫‘爸爸、妈妈’时,我听到了世上最动听的声音。”刘玲琍的笑容盈满母爱。

“事实证明,天生听力障碍的孩子也是能够学会说话的。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越早进行康复训练越好。”2008年,学校开设了听障语训班,第一届招收了7个孩子。基于刘玲琍听障语训教学的成功经验,学校特意安排她带这个班。

(课堂教学,刘玲琍耕耘特教讲台已33年 图 谢佳燊 项炜)

爱的接力 学生 也走上了特教讲台 

今年43岁的邓亮,是刘玲琍带的第一批学生。入学时,邓亮已经年满10岁。虽然没有学会开口说话,但在刘玲琍的影响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什么弯弯弯上天?月亮弯弯弯上天。什么弯弯在水边?船儿弯弯在水边……”邓亮一笔一划,在纸上写下了这首童谣,往事如昨。

心向阳光,这是刘玲琍的微信名。邓亮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个名字恰如刘老师的善良、乐观、努力追求生活的美好。而正是这种向上、向善的精神品质,多年来一直激励着邓亮。

1999年,邓亮从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进入一所聋哑学校读高中。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入天津理工大学就读。

大学毕业后,邓亮应聘到了一家国企工作。3月21日下午,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了邓亮的工作单位。档案整理、员工考勤、用车调度……在这里工作了17年,邓亮虽身兼数职,应付自如。

邓亮的爱人姜燕,同样是刘玲琍的第一批学生。小时候被父母送到学校,姜燕扯着妈妈的衣角不松开。刘老师温柔地把她抱起来,像妈妈一样轻拍着她,安抚她的情绪,直到她慢慢平静下来。

课堂上刘老师教同学们做手工、玩游戏,她也渐渐喜欢上了学校。姜燕记得,刘老师把字母卡片贴在黑板上,领着学生发音。光一个字母的发音,都要演示上百次。

起初,姜燕的发音并不标准。刘玲琍拿着字母卡片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姜燕的左手伸进自己的喉咙,示意姜燕感受声带的振动,在刘玲琍一遍又一遍地展示下,姜燕在一个星期之后终于能发出“a、o、e”三个字母的标准音。

从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姜燕进入一所高中就读,最终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毕业后,姜燕回到郴州永兴老家,成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

33年来,刘玲琍先后教过80多名残障学生。这些孩子中,有的自己创业开店、有的成为设计师、舞蹈演员……也有多人像姜燕一样,重返特教课堂,成为一名特教老师。

(课堂互动,让孩子们感受正确发音 图 谢佳燊 项炜)

“孩子们的笑脸,让我拥有信心和动力”

教室里,游玩照片、班级荣誉、绘画手工作品、暖心便利贴、益智玩具、彩色书架……3月21日下午,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走进了刘玲琍与孩子们的“小世界”。

教儿歌时,刘玲琍发现学生童童在发“船儿”音时,“ch”的声音难以发出。她走到童童身边,做示范发音。经过五六次示范练习,孩子终于发出了较为标准的“ch”的发音。

刘玲琍为了让班里的8名孩子能够正确发音,一遍遍耐心地重复着同一音节的发音训练。遇到个别特殊发音时,她引导孩子们用手指触摸自己的鼻翼,感受鼻腔颤动。“有时候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可能要教上几天,甚至一个月。”刘玲琍笑着说,言语中没有丝毫不耐烦。

4岁的康康只会叫“爸爸”,不会叫“妈妈”。因为康康妈妈无意间的一句“好想听到孩子叫妈妈”,让刘玲琍暗下决心,开始对康康进行强化训练。

经过一个月反复练习,康康第一次清晰地喊出“妈妈”,康康妈妈瞬间泪流满面。那一刻,刘玲琍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虽然过程很艰难,但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就能鼓舞人心。

“希望你可以像星星一样,有棱有角,熠熠生光。”刘玲琍的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既是送给班上的孩子们,也与自己共勉。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播出过程中,刘玲琍接到了同事、朋友和亲人的祝福电话或信息,感谢之余她最挂心的还是亟待完成的教程。

“除了教学方面,精力也要放在两会建议的落实上。”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刘玲琍提交了《关于促进特殊教育的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两大关键阶段,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整体质量。”刘玲琍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此前她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当前特殊教育在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都是将来要去关注、去建议、去解决的。”

谈及获奖后的感受,刘玲琍说最想感谢的是家人的强力支持、是师生的共同陪伴。“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的心也跟着要融化了,他们让我拥有信心和动力。”

(课余生活,陪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 图 谢佳燊 项炜)

链接:   

22年感动传递,14人(组)走上“感动中国”舞台

2024年2月25日,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三湘都市报具体承办的2023年度“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刘玲琍当选“感动湖南”年度十佳人物前三名。

根据“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规则,前三名由本报推送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参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最终,刘玲琍代表湖南,站在了央视“感动中国”的舞台上。

2002年首届“感动中国”启动以来,湖南日报社三湘都市报就以地方媒体身份积极加入“感动人物”的推选联盟。22年来,“感动湖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一如既往的执着姿态,以新闻媒体的价值担当,挖掘湖湘大地上的道德榜样和典型标杆。

“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自举办以来,共推出170余名“感动湖南”人物,其中,包括刘玲琍在内共有14人(组)当选“感动中国”人物。郑培民、衡阳公安消防官兵群体、袁隆平、黄伯云、黄舸、李丽、沈克泉沈昌健父子、张超、秦玥飞、谢海华、钟扬、江梦南、刘玲琍。他们先后代表湖南,站上了“感动中国”的舞台。

“感动湖南”年度人物评选,经过一次次点击和关注,在三湘四水之间泛起层层涟漪,在人群中传播。无论是坚守公益事业、传递人间温暖的志愿者,还是扎根大山、庇护乡村孩子成长的基层老师,他们都以最平凡、朴实的姿态感动着你我。

他们身上集合了为国为民、自强不息、忠于职守等优秀品质,用美德义行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湖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提供精神动力。

责编:薛琳

一审:张浩

二审:黄娟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