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费解的几个湘潭地名:碑头市、易俗河、下摄司和姜畲

许评     2024-04-08 16:30:02

很多湘潭人对于境内有几个地名既熟悉又陌生,那就是碑头市、易俗河、下摄司和姜畲。熟悉的是它们的地理位置,陌生的是这些地名的来由。

碑头市

碑头市,位于湘潭与长沙望城区、岳麓区交界地,靳江中下游的一个小集市,人们戏称这是中国最小的市。

碑头市本名龟头市,原属湘潭县响塘乡碑头村,因行政区划调整,今属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晶鑫村。龟头市距长沙坪塘18公里,离道林10公里。X008与X087线公路在这里交会,为丘陵地带。过去这里水运发达,宁乡花明楼双江口、 道林一带船运到长沙是必经之地,长沙到邵阳的古驿道也在这里经过。由于商客云集,这里逐渐形成集市。

龟头市得名于靳江河畔南侧的一块天然巨石,石头俯伏河床,形 似乌龟,水浅时龟头露出水面,昂 首向上,隐约可见龟身龟尾。1964 年疏通河道时,人为炸掉石龟。石龟被炸开时,发现石龟身内有一米多见方淡红色岩石,众人皆称奇, 无比惋惜,认为是天造神物。河中的石龟是神圣之物,保当地平安的风水,虽然“龟头”名词不雅,但当地人并不忌讳。改革开放后,政府 用 读 音相近的“碑”字取代“龟”字,便成了“碑头市”“碑头村”。行政区划调整,村镇合并,该村并入了鹤岭镇晶鑫村后,碑头市这个地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石龟已毁,但河中还能见到一些岩石,此岩石系4亿-3亿多年前滨海形成的沉积砂砾岩,俗称 花鹊石。据民国初出版的《清稗类钞·矿物》记载:“湘潭之靳江河有市曰龟头,沿河岸左,乱石林立,近水处青质白纹,多成梅花喜鹊。”这种被称为花鹊石的神秘奇 石,犹如幅幅工笔画,比大理石的 画面石更加清晰漂亮。

易俗河

众所周知,易俗河镇是湘潭县的县城,地处湘江与涓水汇合处,自古为湘中重镇,两度成为湘潭县 县城。可有多少人知道易俗河的得名呢?

民间传得最多的是明代正德皇帝朱厚照南巡至易俗河,在涓水河 边的老街萧氏宗祠住了一宿,夜间蚊虫叮人,皇帝用御扇一扇,说:“一扇蚊虫走千里。”故俗称“一宿河”。此故事纯属虚构,乃无稽之谈。

事实上是这样的:易俗河是明朝以后的叫法,更久远的称呼是洛 口。因为涓水古称洛水,古镇地处 洛水之口,故称洛口。公元749年被辟为县治。至宋代,县治虽移址宋家桥(当今的雨湖区观湘门),但洛口依然是当时的繁华集镇。洛口古镇有“三街六巷”,是江南重要的大米和药材集散地,如今还有繁华的遗存。之所以古洛口被后世称呼为易俗河,主要源于明朝时期 此片地域属于易俗乡,洛水下游主 要流经该乡,洛水下游自然被人称之为易俗河。

清嘉庆《湘潭县志》载:“易俗河,即涓水也,因所历皆易俗乡,故名”。这也就是当代人纳闷找不到易俗河而只知道涓水河的原因。

下摄司

下摄司,地处湘潭市岳塘区,与湘潭县城易俗河隔江相望,这个地名其实是由“下滠巡检司”这一名称演变过来的。

千里湘江发源于广西,一路向 北奔向长江,却在湘潭拐了一个大弯,下摄司就处于这个江湾的中 心。滠,本意是木排。下滠,就是放木排的地方。由此可见与湘潭县治洛口镇隔江的下摄司地区很早就是大型木材集散地了。

我国自唐宋起就有交通要道设置巡检司的做法,犹如当今政府通常在进城的地方设置治安、税收、治超载等检查站。巡检官兵设卡查验,巡检司履行的是现在的税务所、派出所、港务局和接待处等行政管理职能。别看巡检这个职位品级只有九品,但是在县里面的地位却十分特别,即便是知县这样的一县之长,也不会轻易得罪巡检官。唐朝时期新开辟的南北驿道在下摄司穿过,过河经洛口至衡山。从长 沙南下的过路官吏在暮云巡检司吃了中餐后,下午赶路经过昭霞铺、蒿塘铺、团山铺、板塘铺,赶到这 里过江,进入湘潭县城洛口镇飞羊铺住宿。

由于洛口是南北水陆的交通枢纽,因此唐宋以来官府就在洛口镇铁牛埠码头对岸设立了下滠巡检司,因“滠”和“摄”通假,老百姓便将“下滠巡检司”简称为“下摄司”。久而久之,下摄司就逐渐成了地名。1954年设置下摄司区,后改为下摄司公社,1976年成立半边街街道,1980年更名为下摄司街道。

姜 畲

姜畲位于涟水河畔,320国道穿境而过。原属于湘潭县,现在划归湘潭市雨湖区管辖。对于姜畲这个地名,民间传说是明朝正德皇帝在此地赊姜而得名,实属牵强附会。

“畲”字有一个长相相似的同音字“畲”,“畲”的意思是指对耕地进行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 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也指火耕出来的新田。唐代大诗人杜甫湖南诗中有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这一粗放的耕作方式:“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姜畲即最初由姜姓人开垦占有的这片土地。后世人以讹传讹将“畬”字写成了“畲”,“姜畲”也就成了“姜畬”。

姜畲古镇是老湘潭县的四大古镇之一,这里有东西走向的驿道,又紧靠涟水,有码头和渡口,水陆交通都很便捷,是湘中地区的货物集散地。这里商贾云集,商贸繁荣,一条麻石直街数百米长直通涟水河边,中间丁字路口一条横街。古驿道沿着麻石直街通过,20世纪60年代重建河堤后,直街也随之消失,现在仅留下一段横街,残存着老街印记。如今,姜畲的交通更加便捷,除了涟水河这条水路,还有320国道、许广高速、沪昆高速和湘黔铁路穿境而过,便捷的交通带动着经济飞速发展。

姜畲是名仕李腾芳的故乡。《明史》载,他是“万历二十年进士。改庶吉士。好学,负才名”。官场浮沉几十年,多次去职,“丁内艰,加礼部尚书以归。魏忠贤恶腾芳与杨涟同乡。御史王际逵因论腾芳被察骤起,丁忧进官,皆非制。遂削夺。崇祯初,再以尚书协理詹事府。京师戒严,条画守御,多称旨,代何如宠掌部事。卒官。赠太子太保”。李腾芳被夺职回湘潭后,赞修城墙,编修县志,助建高峰塔和万楼,还留下很多翰墨文章。

姜畲还是一代名人杨度的故乡。杨度故居所在的石塘离姜畲老街集市仅两三里,当年他经常光顾姜畲老街。在杨度日记里,他将姜畲老街称作“涟市”,有时还写作“涟西市”,意为涟水河边的集市。

摘自湘潭日报“湖湘源”微信公众号

责编:罗嘉凌

一审:胡晴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