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 2024-03-31 16:11:30
长乐古镇:汨水长流逝 故事乐千年
□金海军
东依巍巍幕阜山,南临盈盈汨水河的长乐古镇,自南朝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开埠以来,历隋、北宋、清咸丰、民国设治所或衙门等行政管辖至今,已越悠悠千年史载。留存记忆深处的回龙门、郑家大屋、张家祠堂、二岳寺、莲花寺、都总寺、息蛙池、乾隆客栈等建筑名胜古风古韵、恢宏再现。一条长约606米,宽约4.5米的麻石老街自江边码头,由南向北静静地铺陈在岁月的怀抱里,任风霜雪雨的剥蚀浸打,默默见证着小镇的过往峥嵘和日月流转。
汨水悠悠回龙门
“世界有条汨罗江,弯弯曲曲水流长。”发源于江西修水县黄龙山大山深处的汨罗江,在流经智峰山脚时一个不经意的歇息与喘气,弯出了56平方千米的沃野丘陵,催生了满眼碧绿平畴,诞生了神奇而古老的历史文化重镇。
回龙门,汨罗江上最为古老的文物建筑,位于长乐镇下市街,相传是屈原投江后,遗体回流至汨水长乐河段一深潭中,人们划船打捞至此,突然东边天空祥云霭霭,仙乐阵阵,只见屈大夫立于云端,频频向打捞的人们招手示意。“三闾大夫升天啦!”“我们回龙舟啦!”下游来的龙舟至码头前回过船头顺流而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的盛况,就在下街沿江码头上修建起了一座飞檐斗拱的砖石结构的亭子,名曰“回龙门”。
这座汨罗江上现存唯一的古楼亭,其主体平面呈正方形建立在城台上,城台北面两侧分别用“八”型围墙连接街房,城台上部为木结构,四角扎尖顶,上盖小青瓦;下半部为青砖砌筑的清水墙,东南西北各开约2米多宽的拱形门洞,除东门洞在抗战御敌被封外,其余门洞至今仍在。
古时的汨罗江繁华热闹,属于“三街六市”之一的长乐街码头更是忙碌繁华,“回龙门”就成了人们进出的必经之处。回龙门在古时候还起到了缉私、征厘、防盗、打更的关卡作用,历经岁月沧桑,它见证了汨罗江流域的文化、经济兴衰。作为重要的历史遗存,对旅游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具有较高价值。近年来,长乐镇政府对“回龙门”从地面、排水、墙体、屋面、油漆等进行了全方面“修旧如旧”的修缮加固,古老面貌更加完整清晰,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甜酒飘香麻石街
北宋景佑年间,长乐街开始酿造甜酒。元朝,元顺帝未登大宝之时,受封在靖江,赴藩经过长乐,曾饮此酒而大悦,赞曰:长饮此酒,乐而忘忧。清乾隆帝三下江南,曾经驻驿长乐,品酒后赞不绝口,御笔亲题“长乐甜酒”。
长乐甜酒含有糖、矿物质、有机酸、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晶莹可鉴、馥郁芬芳,有舒筋固气、提神醒脑、祛风湿等作用。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37%,降水65.5%,总辐射70%至85%,光、热、水配合好的自然资源优势,造适宜酿造甜酒之天设。
这种仅以糯米(桂花糯)为原料,佐以当地酒曲发酵加工而成的佳酿,其稻谷产地在该镇的14个自然村辖地,收割日仅限在每年的10月20日左右,且收割后立即暴晒2天,堆放2天,再复晒至全干,含水量≦14%。
长乐甜酒酿造的工艺流程土法简单、古朴原生,淘米、浸米、上甑、淋饭、拌曲、装坛、入窑,控温控时、装坛用器,均按古制遵古法,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于是法,方得正宗。历史上有故事流传,一些外地客商见长乐甜酒如此馨香美味,就想引进到自己的家乡生产,于是就买了当地的酒曲,了解掌握了制作方法,可回乡后久试不成、屡做屡差,又复回购长乐的糯米,依然不得那个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其实,他是无法买走属于当地独有的空气和微生物的。2016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长乐甜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进入新时代,甜酒从产品→产业→企业→文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改变。2022年建起了年产3万吨的甜酒产业园,开发了“冻干方便甜酒”等新产品,借助汨罗客货邮助农电商平台,解决了甜酒保质与运输两大难题,产品远销海内外。有数据统计,甜酒企业及作坊300余家,带动就业7000多人,2023年甜酒产业年产值达8亿元,“长乐甜酒”入选中华老字号。
紧跟互联网时代,古镇人掀起头脑风暴,“甜酒+热卤”沸腾了麻石街。2023年夏夜开始,拥挤的麻石路面,人头攒动、热辣滚烫,长乐卤腊味、文创产品、甜酒奶茶、传统木艺、何记铁铺迅速出圈,吸引省内外游客15.3万人次,63家商贩入驻经营,文旅“IP”复活,流量变“留量”。
“走麻石街、看故事会、喝香甜酒、品鳝鱼粉、玩滑翔伞”已然成为游客穿越时空、探幽访古、觅寻美食、玩转山水之春秋打卡必选地。
非遗传承故事会
正月闹元宵,玩故事,看故事会,去长乐。
长乐抬阁故事会起源于隋唐,盛于明清,以真人穿戏服、画脸谱、操道具,扮演传统戏剧或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场景,是一项传承千年的元宵节民俗活动。集杂技、彩绘、表演等民间技艺于一体,分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四大块,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记载:楚人定期祭天,由巫师和童男童女扮成天神、地神和掌管五谷六畜之诸神,用木架抬着游行至汨罗江边祭祀,而后游行乡里。唐朝贞观年间起,祭天活动与元宵闹花灯结合起来,演变成了长乐抬阁故事会。
长乐故事会不是讲,也不是听,而是演、比、传。
演:长乐人用自己的身体“做”造型,多以民间历史故事中的典型人物、事件、画面为素材,配以会旗、彩旗、横竖牌彩灯、油桶、威风锣鼓、玩龙、舞狮、采莲船等多种道具,以惊、奇、险、巧为特点,集表演、彩绘、历史、地理、天文、民情以及时代精神于一体,在麻石街上行走,表演出一段段的精彩故事。
比:以分居在600多米长的麻石街南北两端的上市街和下市街的两个团体,各扎故事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出街巡游,看哪家的数量多、道具全、服装艳,比谁家的节目新、动作险、造型奇。比如踩高跷,不仅要比谁的更有趣,更要看谁踩得有高度。今年的故事会,上市街推出了“蟠桃会”“十二生肖”“桃园三结义”等100多台故事,下市街也准备了“林冲上梁山”“八仙过海”,渔翁戏蚌、采莲船等近百台故事应对。
比又分明比、暗比。明比即巡游中相遇时,你出《和合二仙》,我对《福禄寿三星》;你有《五女拜寿》,我对《八仙过海》,由此拉开新春贺喜的和平序曲。如上市街高跷踏出12位手持兵器的英姿少妇,意为“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下市街则用13位手持齐眉短棍的光头小子,意为“少林寺十三僧棍救唐王”予以回应。如再出“十二面战鼓”,下市街则有“鸡啄篮盘”应答,斗智比颖、诙谐有趣、其乐无穷;暗比即未出巡制作过程中,上下两个团队相互保守秘密,哪怕至亲好友,仍是秘而不宣。你有多少故事?都是哪些方面?何方高人指点?全靠各自密探的神通与智勇。
传:师傅带徒弟、老人带新人,代代相教家家相传。其一,传承人自觉领头组织(自1850年起,上市街故事会长传承了23代,下市街传承了19代,现代传承人代表李阳波、陈范兴);其二,更多年轻人加持响应(如今年约有500年轻人参与);其三,注重幼儿培养(如年仅4岁的仇颖芝踩1米高跷);其四,民众基础(老百姓自演自娱、演百姓喜闻乐见的);其五,政府重视支持(组织故事会摄影大赛、开展游龙表演、建故事会博物馆、非遗进校园、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由于有了深厚的民间基础和根植于内心的自豪感,再加上社会各界的合力相助,形成了文化生命力的源头活水和竞争氛围,就有了传承的深厚土壤和接续发力。
长乐故事会不是靠政府号召和部分手艺人来完成的,每年的故事会,每一个长乐人都会自发参与其中。只要锣鼓一响,要人给人,要物有物,道具自己备,经费自己筹,伤痛自己诊,走亲访友、拜年祝福一律自动取消。上至76岁古稀老人,下至4岁玩耍稚童,数千人的庞大群体,自始至终、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团结协作扮演好各自的行为角色,上演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民间狂欢。
汨水长流逝,故事越千年!
喜乐故事会,故事乐千年!
故事越演越精彩,故事会越传越久远。
行为艺术人长乐
如果说一年一度的长乐故事会热闹欢腾、大饱眼福、人气爆棚、商机满满,是表象有热度显特质,那么,刺激眼球、令人尖叫不迭的“空中行走”——高跷表演则称“行为艺术”当属实至名归也。
——仇颖芝,刚满4岁的幼儿园小玩童,踩上1米高跷,一如蹒跚起步,亦如凌波微步;
——23岁的李求恩手持青龙偃月刀,醉眼惺忪,高跷步履如平地,“醉关公”出神入化、大步流星;
——“高跷王子”郑大军,身着鲜红的“七品芝麻官”戏服,手摇折扇,5米高跷踱方步乐逍遥。河南春晚现场,48岁的他在《龙舞》艺术片中化身龙神,踩着5米高跷震撼登场、艺惊四座。
原本由两根杉木圆棍组成,长1米左右,在离地约20至30厘米处立支撑架供脚踏,由使用者双手把持夹于腋下行走,多为儿童及青少年玩耍,或用于雨天涉水趟泥泞的玩具。后经演变发展成了仅用布条绑于小腿两侧,徒手直立或手持器物独立行走的高跷,被古镇的青少年传承发扬,把玩演绎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空竞技”表演项目。
凭着一股子热情与拼劲,60多名23岁以下的青少年,把“绑在木棍上的行走”当作杂技特技,在郑大师的指导下,从1米、1.5米、3米……5米及至6米,不断挑战超越新高度,自我陶醉、恣意张扬、纵情挥洒着属于年轻人的梦想追求。
再看那一辆辆高台故事车上的童男童女,粉面画眉、古装古色,或挂于轱辘轮上旋转,或突兀刀尖站立,或端坐独木高枝,或凌空劈腿应战红缨枪,或高举金箍棒怒打白骨精……惊险奇异的造型、灵巧别致的装扮、萌态乖张的展演,让人惊叹不已、尖叫不止。
长乐龙会,抬阁故事会中的另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是与故事会同样精彩的行为盛会。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由9条黄龙组成的“九龙闹新春”队伍,走村串户拜年表演、送吉祥祝福。设坛请龙、接龙仪式现场,由各村选派的年轻才俊“大首士”,文藻优美、韵律齐整、口吐莲花,“接龙文斗”浓墨重彩、好戏连连,竞相一展汨罗江沿岸诗文化原乡的风采;由一众青年后生把玩的九龙舞,时而翻转腾挪,时而昂首摆尾,时而缠绕盘旋,把浓浓的年味、满满的祝福播洒在乡村阡陌、村组屋场。
文旅加持助振兴
进入新世纪、步入新时代,借助文化兴镇、旅游强镇的时序造势,在全面开展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长乐镇政府和当代非遗传承人充分体现出了时代担当和责任作为。
近年来,先后筹资建起了上市街、下市街博物馆;编写出了长乐抬阁故事会课本教材;建成了甜酒产品园;举办了“民间文化艺术节”;创建起了传承基地;开辟了大垅农庄体验休闲;打造了智峰山青林秘境观光探幽······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重点镇”“中国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地区”“中国楹联文化镇”“中华诗词之乡”“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特色旅游景观示范镇”……2020年以来,古镇景区开展春节灯会、元宵抬阁故事会、油菜花节,古镇景区正式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被确定为“湖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一块块的金字招牌,一串串的文化积淀,一茬茬的赓续耕耘,一代代的秉守传承。是特色,是彰显,更是成效,更是名片。
以举办故事会为契机,带动甜酒奶茶、传统木艺等产业发展,形成“逛一逛、尝一尝”独特的周末放松游,让更多的旅客涌进古镇、更多的流量聚焦小镇、更丰富的商品业态入驻小镇,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据统计,今年故事会期间到现场观看人数约11万,带动甜酒销售360余万元,卤腊味销售、住宿餐饮以及土特产品消费超300万元。
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方能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把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甜酒酒甜久久甜,常来长乐常常乐。”正如长乐镇党委书记周田在诚邀各方游客时说的那样。故事衍生文化,文化助推旅游。这里的故事展演,演响了千年古镇的文旅品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兴文旅、促振兴,文旅加持、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责编:王相辉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岳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