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养鱼,一部手机就可管好500亩鱼塘

  三湘都市报   2024-03-24 22:45:31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智能增氧机、自动投喂机、数据采集器、可视化监控系统……在设施渔业领域,也不乏新质生产力的身影。新质生产力赋能,水产养殖出现了不少令人欣喜的变化。

3月24日,记者在长沙一家水产养殖基地看到,该基地通过引入物联网系统,依托自动投喂机、自动增氧机、大型水泵等现代化养殖设备,实现了“慧”养鱼:管理人员打开手机APP,水池温度、溶解氧、pH值等数值尽收眼底;某项指标出现异常,预警信息会直抵手机端;再轻触手机屏,按增氧或增温键,确保鱼儿始终在最舒适的水环境里成长。

鱼儿“上岸”,综合效益是塘养的10倍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走进望城区靖港镇三桥村,来到合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这里是长沙最大的工厂化智能淡水鱼繁育基地,养殖面积达523.7亩。

从高空俯视,大小不一的水塘错落有致,道路在水塘之间纵横交错,景象与其他水产养殖厂并无二致。除了几个黑色大棚外,也看不出有何稀奇之处。

“你感兴趣的就在这几个黑色大棚里!”看出记者疑惑,基地负责人徐军主动揭开谜底。

随着徐军走进大棚,24个大小不一的陆基圆池依次排开。圆池由不锈铁板围成,外套一层蓝色防渗帆布,每个圆池都像一个超大圆桶。

“岸上养鱼靠它们。”徐军说。

“哗哗哗……”来到圆池旁,徐军抓起一把饲料,抛向其中。落水瞬间,水面涌动,一大群鲈鱼争先抢食,激起一片片水花。

“这么一点水面,竟然能‘藏’这么多鱼。”记者吃了一惊。

徐军介绍,看似齐腰高的池子,实际水深2.4米,地下还埋了1.2米,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水温,也方便技术员观测水面情况。“按1立方米水体养60公斤鱼计算,这个桶能养7200公斤鱼呢!”

记者一抄网下去,鱼儿乱窜,活力十足。“岸上”养鱼好处多多,养殖周期短、单产高、节地节水、生态环保、捕捞简易……徐军如数家珍,“综合效益是塘养的10倍左右”。

给水质增温增氧,手机上一键解决

岸上养鱼的关键,在于圆池内外的“黑科技”。记者看到,每个圆池里都装有进出水口,水质监测传感器等。在圆池外面,制氧机、过滤沉淀等设备更是一应俱全。

ph:7.6;DO(溶解氧含量):8.5;水温:17.57℃……一旁的远程数据采集器上,实时更新着水质情况。在适温范围,水质好,氧气充足,鱼就能健壮成长;水质差,氧气少,就会影响鱼的生存。

远程数据采集器上方还装了两个喇叭:假如DO值出现异常,喇叭就会示警;管理人员不在现场也无须担心,系统会向其手机发出预警。

“接到预警后,管理人员也不用往现场跑。”徐军打开手机上的APP,圆池水温、溶解氧、pH值等水体指标一一显示。他点击增氧按钮,大棚外7.5千瓦的制氧机轰隆开动。

水温如何控制?徐军告诉记者,圆池有地下水、外塘水、循环水等3套水源,工作人员会根据气温状况及时更换合适水源,给鱼儿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徐军说,低温条件下,外面塘子里的鱼一天最多吃两次,而圆池里的鱼每天至少吃三次,生长周期大幅缩短,棚内圆池2年能出3次鱼,而外面鱼塘1年只能出1次鱼。

精准控制,定时定点自动投喂

鱼儿要长得好、长得快,除了水质好,还得能吃得多、吃得饱。定时定点投喂必不可少。

投喂鱼饵曾是养鱼过程中最耗费人力的一环。但采访期间,记者除了看到打捞、运输人员外,却没有看到投喂人员,哪怕是到了投喂时间。

“投喂靠它们!”徐军指着池塘边的黑色箱子说,安装自动投喂机后,只需要将饲料放进机器,并设置好投喂量、时间间隔。只见他轻点按键,自动投喂机开始运转起来。

站在鱼塘边,放眼望去,一个个池塘像田字格一样排列整齐,阳光洒在水面上折射出粼粼波光,整个鱼塘的水都像是沸腾了一般,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觅食,场面壮观。

传统的投饲方式需要人工根据个人经验粗略地控制投饲量,但这种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劳动量大,无法精准控制投饲量,不仅浪费饲料,还会污染水体。

徐军感慨,从前养鱼“靠天吃饭”,现在有了智能设备,一部手机就能管好鱼塘,更“慧”养鱼了!

责编:孙燕飞

一审:李成辉

二审:朱蓉

三审:丁兴威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