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刘益兴:孤独星球上的生命之歌——评网络小说《死在火星上》

  湖南文联   2024-03-22 10:20:18

孤独星球上的生命之歌——评网络小说《死在火星上》

文丨刘益兴

在主流媒体平台上,我们很少能看到关于网络小说的书评,相对于网络小说动辄几千上万章的章节内容,以及几百上千万字的连载字数,或者是一年起步,上不封顶的连载时间,无论哪一点都是网文读者很难为一部网文写出完整书评的难点。

与此同时,网络小说在内容和模式上的同质化也成为了读者诟病网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经有太多的网络科幻小说披着科幻的外皮,写的仍然是乏味的借壳作品,本质上仍旧是玄幻古武修真的那套,星空只是他们故事发生地里不起眼的模糊背景,而不是核心。但几十万年前走出非洲的智人尚且对未知充满了疑惑、恐惧与迷茫,更何况生于温和气候有着湿润土壤的地球,却来到辽阔星空的现代人?他们的孤寂与绝望本就是按常理所无法想象的。

天瑞说符在他的22岁时,觉得应当去写一部不一样的网络科幻小说,他要横扫网络科幻小说带给人的“软科幻”感,更要让读者的目光凝聚于主角作为人的本质,进而去思考人,而不是让读者看完那些华而不实的文字然后去随波逐流地追寻下一本。

所以《死在火星上》是一本很“硬科幻”的网络小说,但凡是抱着对网文先入为主的臆断性刻板印象的读者,都会被作者开篇甩在面前的三十页上百条带详尽页码的论文参考文献给震撼到怀疑人生——这就是作者想告诉每一个人的——他的小说有足够硬核的科幻设定,细节到每一个场景都是有据可查的。

无论作者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去写好这部小说的细节,还是只为了堵住那些钻牛角尖的刻薄读者,他这种足够认真的行为已经难能可贵,至少在网文界前无古人,甚至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网文写作者的另类榜样。

已知必死的结局,那么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否还有意义?《死在火星上》的故事背景尤为简单却震撼:地球突然消失了,只剩下两个人和一只机器猫,火星上的一座基地,以及火星轨道上的一座空间站,别无他物。

整部小说的剧情在一步步走向绝境,从绝境中生,到绝境中死,在一环又一环的绝境中求生,真正向死而生。也就是在这绝望与孤寂营造的氛围下,人性的火光反而越发明亮。

是的,我们已知结局,但仍然选择希望。

一、可见荒原,亦见生命(故事精神内核概述)

科幻文学中经久不衰的写作话题有很多,但对人类末路的想象和探索是公认最经典且持久的话题,这个话题横贯了整个世界科幻文学发展史,从萌芽开始到永无止境的未来都不会结束。

《死在火星上》将这样一个宏大的故事核心放在了区区三个角色身上,火星基地里的工程师唐跃与机器人老猫,以及火星轨道空间站里的植物学家麦冬。当最后的人类面对着不可逆转的死亡——地球已经消失,他们何去何从。

当他们个人的生死存亡与整个人类几十万年的存续融为一体时,他们对这寂寥星空带来的无边无际的痛苦的抗争,也与过去人类在历史长河里充满荆棘道路上孤独前行的探索身影合而为一。所以他们要为人类立传,哪怕相对于宇宙的时间维度而言,人类只是昙花一现,但这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年来灿烂的历史和文明不应被磨灭。

哪怕宇宙只是一片广阔到无边的荒原,生命仍要不屈地呐喊。

从第一卷《地球消失之日》,到第五卷《最后的拯救之路》,整部《死在火星上》只有60万字,相比于其他网络小说百万字起步的字数而言并不多,但作者所有的笔墨全部集中在仅有的人物身上,展现出情节发展中人物的巨大孤独和挣扎,那种宇宙面前个体的渺小和绝望,更让人物的情绪饱满到使读者感同身受,为之动容。

当地球突然消失之后,意外留在火星昆仑站基地里的男主唐跃,与基地机器人老猫经历了物资缺乏危机,然后给飞在火星轨道上的联合空间站里的女主麦冬送物资,接着是小行星撞火星、种植番茄、老猫外出失踪、空间站坠毁、星际来信等一系列的事件,在地球上或简单或困难的一件事放在火星上都同等的性命攸关且无比艰难。

作者从诸多论文中落实的细节描写给予了读者无比的真实感,搭配上广袤荒凉的火星、千米高的沙尘暴、孤单寂寥的昆仑站、一天可以看很多次日出的空间站——这样的背景,构建出一个足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去体会男女主孤独和绝望情绪的世界。

在小说中的每一个生存任务环节都始终存在渺茫的希望,但只有人物拼尽全力时才有可能把握住那仅有的机会,在这里幸运女神的垂青从来没有轻易一词。它真实得不像一本网络小说。

读者在这部书中能深入地意识到人类生命的脆弱与无助,但也让读者对人类随之的坚韧与勇气感到敬佩。给文明以岁月,还是给岁月以文明?这句来自《三体》的疑问成为了中国现代科幻文学的终极内核之一,也是《死在火星上》同样在探讨的问题。

死寂的岁月对于人类而言是没有意义的,是人类的发展和人性构建出有序的生态文明,生命给时间带来了活力和色彩,从而给予岁月以光辉。所以人类要延续的是自己创造的辉煌岁月,而不是延续岁月本身,假如为了生存而抛弃了道德和底线,那活着的肉体也代表不了如此灿烂的人类文明。

生命本该有的生机勃勃,正与无声的宇宙成为鲜明的对比,这才是本书的故事内核所在。

二、缸中之脑,机械降神(关于结局的多重解析)

作者有很多种方式能去塑造一个更具冲击力的结局,但最终他选择了这个看上去有些俗套和草率的最终章。在地球突然消失的前提下,没有比外星文明出现重新复原地球更合理更能实现圆满,让男女主可以在一起的结局了。

事实上,这个结局是由读者亲自票选出来的,当时作者提供了两个结局方式,另一个结局便是全灭的悲剧。这也是网络文学跟传统文学的最大不同——作者需要随时倾听并迎合读者的声音。

对于这个机械降神式的结局,争议非常大,有一部分读者很难接受这个按照正常剧情走下去不应该存在的情节。《死在火星上》无论是书名还是故事本身,有接近百分百的可能性,结局只能是悲剧收尾。毕竟地球已经消失了,作为宇宙星空里无依无靠的浮萍,仅存的两个人之间还隔着天上地下400公里的距离,人类注定消亡。

相比于让外星高等文明的保险公司这种概念出现在大结局,不少读者觉得直接删除最后一卷的几十章,让故事停在火星联合空间站坠毁的结尾还更让人可接受一些,尽管女主麦冬随着空间站一同坠亡同样让人悲痛。但作品的终极目的,不应该就是在于最大程度地去展示人类和宇宙的对比,凸显人类的不屈精神。

我们应当知道,希望的珍贵不在于它会实现,而在于绝境之中它的存在本身对人而言已经是莫大的慰藉。

开篇即确定了荒凉是这个小说的主题色,但这个原本终极孤独的故事仍然被作者写得灵气动人,甚至可以称之为用生命的纬度去衡量宇宙意义的一个童话故事。

那个叫嚣着“新的一天又要来了,我真为太阳感到高兴。因为它又能看到我了啊,我想太阳看到彗星离开火星轨道,心里应该也松了口气,并且会发表这样的感慨:明天唐跃将照常升起”的男主。那个为自己留下遗书“亲爱的麦冬小姐,我一直都知道你是个聪明漂亮的姑娘,说真的,我再也没有碰到过比你更优秀的同龄人”的女主。那个会朗诵雪莱《奥希曼提斯》“吾乃万王之王是也,盖世功业,敢叫天公折服”的机器人老猫。他们都如此栩栩如生,所以作者和读者们都愿意留给他们一个圆满的结局。

哪怕地球文明,最终可能只是最后一个地球人在大脑中的想象而已。毕竟再怎样的机械降神,想让已经被摧毁的地球重现这种事,着实有些为难外星文明了,但让地球活在一个人的脑子里却很容易。一个虚拟的元宇宙,一个泡在缸中的大脑就足够了,现代科技都已经摸到了技术门槛,何况未来。

那个世界里,地球的一切都照旧恢复了,唐跃已经功成名就,而言笑晏晏的麦冬在树下等着他,老猫也即将退役搭乘飞船返回地球。这不是挺好的,是元宇宙也好,是平行宇宙也罢,是一个在火星上孤独死去的人的临终幻想也行。

宇宙对此毫不在乎。

现在的网络小说很善于调动读者的情绪,但这是一种快餐化的精神刺激,缺少的是文学本身带给人的震撼力,这种震撼力不是视觉层次上的,而是给予读者心灵上的高维打击。我们跟随着角色的视角去经历重重劫难,终见光明,与他们一道经历了心灵的洗礼,合上书本之后,面对一地鸡毛的人生才能更加坚强。而这种能够洗礼读者心灵的小说,无疑是一部富有灵魂的佳作。

所以我认可这是个好故事,无论它的哪个结局都是。

《死在火星上》2018年开始连载在起点小说网,完结于2019年,并在当年第30届中国科幻最高荣誉“银河奖”中荣获最佳网络文学奖。

三、宇宙无声,文明永恒(中国科幻与西方科幻的对比分析)

对于非科幻迷而言,《死在火星上》的立意与故事都很有新意。但对于资深科幻迷来说,《死在火星上》确实杂糅了太多似曾相识的场景和剧情设置,比如网络小说一贯的可有可无的情节,活泼俏皮的语言模式,信手拈来的网络热梗,以及《三体》的精神内核,《银河系漫游指南》的故事背景框架,《火星救援》的火星生活细节描写,《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以小见大叙事模式,《带上她的眼睛》的女主人设等等。

尽管如此,读者仍然坚定地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中国科幻,其根源不在于小说中细节的差异,比如《死在火星上》吐槽中国房价,而《火星救援》吐槽队友的迪斯科舞曲,而是在于中国科幻的立意永远不是在于人物生存本身,而是讲哪怕生命消亡了,时光寂灭,宇宙亘古到未来都无声,但人类的文明永恒。

这是中国科幻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近年来西方科幻那种科技无敌,足够炫技但无脑的科幻冒险故事模式越发地让中国人感到无趣的根源。

科幻文学不应该只是讲科学技术的灿烂夺目,星际飞船的威武霸气,更应该在故事中提供给读者一种带有敬畏、自省一类更加值得让人回味的思考,尤其是中国人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不屈不挠、人定胜天的信仰。

无论是漫威宇宙里复仇者联盟的钢铁侠、蜘蛛侠、美国队长、雷神等,还是DC宇宙里正义联盟的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闪电侠一类,不可否认他们的故事是很精彩有趣的,因此拥有了一大批忠实拥趸。他们热烈地讨论着故事里的装备、武器、技能、人物设定,但绝不会在关上书本或者影像之后,面对着无尽星空,生出那种我们的生命竟如此渺小脆弱的感触,遁入一种虚脱的虚无感,从而告诉自己应当好好珍惜,感恩能看到世界和体验世界的每一秒钟。

无论是《三体》还是《死在火星上》,中国科幻的落脚点一定是在人性,在特定情境下去探究人性的渺小和伟大。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来告诉我们,我们吃的每口食物,喝的每滴水,每一次的呼吸,都是以克计量的珍贵资源。我们活着,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

西方科幻里的女主是死不了的,或者是等来男主的英雄救美,或者是独立自强搞定一切问题,但在天瑞说符看来,不是这样的。男女主的命就像走钢丝,命运如坐过山车一般起伏,在一环又一环的绝境里命悬一线,男女主都全力以赴,却仍旧如狂风中的烛火。

因为,奇迹一直都是极低概率的事件。

当火星联合空间站坠毁在火星时,那个坚强可爱的姑娘死了,她那么孤独和绝望,她明明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明明是那么想活下来,明明都已经约好了回到火星——这一次,没有奇迹了,哪怕前面已经越过无数必死的难关,死神仍旧将她拥入了怀中。

四、故事人设仍可完善(针对小说的缺点分析)

《死在火星上》被誉为“浑然天成的电影剧本”,无论是它在动作、对话等细节上的描写还是仅仅三个人物的故事设定,都决定了它是很适合走《火星救援》这类影视翻拍的。

就小说而言,这种在有限场景、有限人物中营造出一种足够饱满的扣人心弦的节奏和危机感的能力,是其他中国科幻小说所未有过的。但这并不是说《死在火星上》就完美到没有缺点了,相反,作为22岁的天瑞说符的第一本小说,故事和人设上存在的逻辑硬伤确实不少。

尽管全篇都是围绕着男主的视角进行的,但出乎意料的是男主的存在感并不强,机器人老猫的存在感则强得离谱。如果说女主麦冬是童话故事里那个等待被王子救援的公主,那么骑马而来威风凛凛的是老猫,男主唐跃则是那个站在边上呐喊助威的路人。

在具体的小说剧情中,老猫这个角色太强大了,从头到尾,所有的故事情节中都有它的存在,甚至主要问题的解决也是靠它来完成,男主对于推动剧情的贡献可以说是聊胜于无。老猫几乎不受火星环境影响,同时拥有高速计算的人工智能能力,还兼顾有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这更像是卡通动画片里的那种机器人的设定。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老猫的人工智能表现已经不是21世纪造物,它要比周围的所有电脑都先进了一个时代以上,甚至不应该称之为人工智能,而应该称之为智能生命,一个全方位超越了人类自身的高等级机械生命。但问题是如果人类创造的智能生命已经到了这种层次,那么探索外星球也不需要人类的存在了。

老猫作为一只机器猫,可以搬运太阳能电池、驾驶火星车,能自由自在地唱歌,和人喝酒,甚至都可以做人工呼吸,而小说的时间设定是在基于现实科技发展情况并后推20年左右,科技的发展速度完全不足以支持老猫这种智能生命的合理存在,就这很影响作者在小说中用非常翔实的原理与数据营造出的科学技术的真实质感,就好比在一堆玩具飞机里放了一台真实的轰20,尽管我们知道轰20在未来的某天必然会出现。

在读者调查中,人气最高的是女主麦冬,其次是机器人老猫,最后才是男主唐跃。作为一部网络小说,这就有点离谱。所以当女主在空间站坠毁前突然跟男主订婚的时候,读者们属实感觉到有些懵逼,这突如其来的感情升温是不是太过生硬了?爱情的火花都没有就已经燎原了?说好的CP感呢,不会是被老猫偷吃了吧。

除此之外,太过扎实的知识面也成为读者阅读小说的一大阻碍,通篇纯数据分析的内容不仅导致故事情节进展很慢,还让读者很难跟得上思路,这种情节更多的是纯粹地炫耀作者的知识面为需求的。

最后一点,作为网络小说,玩梗和引用网络段子必不可少,但网络热点更新太快,这种时效性的梗和段子当时看看还能会心一笑,隔个五年十年的,热点已经更新了几十代了,再看就只有一种老套俗气的感觉。

值得庆幸的是,天瑞说符还足够年轻,这仅仅只是当时22岁的他所写的第一部作品而已,后续他又写了《我们生活在南京》《泰坦无人声》等网络科幻小说,都在网络文学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也获得了不少奖项殊荣。由此可见,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未来星辰已在冉冉升起。

责编:樊汝琴

一审:樊汝琴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