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认知盲区、误区——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个怎么看》的写作初衷

    2024-03-13 14:24:26

文 | 黄承伟

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在脱贫攻坚取得伟大的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农村发展新特征新要求作出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中国共产党的不变初心,是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客观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在实地调研中,我常常发现,不少干部群众对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怎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怎样的乡村振兴等有关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不少盲区、误区。

比如,存在认识不够全面的问题:对“拓展”缺乏足够认知,对“振兴”缺乏充分认识,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必然、脱贫攻坚成果对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作用等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比如,存在理论支撑不足的问题:不少干部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体系理解还不够深入、透彻,对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背后的理论逻辑缺乏系统认识,推动共同富裕整体性没有完全呈现,大局观也还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得到凸显。

比如,存在缺乏战略谋划的问题:主要是还存在为规划而规划的现象,规划中对现阶段及未来发展中诸多变量因素,例如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三新一高”战略要求以及科技水平、疫情影响、生活方式、思想变化等因素考虑不足。部分干部没有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艰巨性、长期性、战略性,也就难以完全做到立足当前、面向长远进行谋划,难以体现出足够的历史耐心。

比如,存在系统观念坚持不够的问题: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振兴与发展安全,需要防范风险,需要“五位一体”推进“五大振兴”,需要城乡融合发展,但实践中,不少地方在政策设计、战略规划、工作推进中没有很好地坚持和呈现系统观念。

从学术研究的维度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多数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对于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研究略显不足。又比如,研究视角更关注某一微观领域,从宏观视角出发,着眼于巩固、拓展、衔接、振兴的整体,研究这一历史性系统工程的逻辑体系、现实困境、战略目标、路径与机制等方面的成果也略显不足。再比如,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偏弱,实证研究略显滞后,等等。

上述问题,该如何寻找解决的答案?怎样才能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我带着这些问题开始酝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个怎么看》一书。

我始终认为,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也不会有行动上的自觉。因此,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基于大量实地调研,我用半年多的时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十个方面阐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完成了这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个怎么看》,希望能立体式、多维度、系统深入地帮助大家认识和理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个怎么看》分十章,每章一个主题,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分别从“怎么看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怎么看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与前沿问题”“怎么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纲领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怎么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问题”“怎么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逻辑与战略路径”“怎么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怎么看乡村振兴的示范创建与实践创新”“怎么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怎么看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怎么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十个方面,给出了具体解答。

这本书理论结合实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关问题,旨在帮助读者特别是广大乡村振兴干部更系统地读懂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家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把理论武装转化成为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

(作者现任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