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碰碰胡|满屏暴击,这部高分犯罪动作片爽在哪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13 14:50:1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雪怡

自2024年春节档票房创下新纪录后,《周处除三害》引燃了春节后电影市场的第一个爆点。黑帮打斗、枪击犯罪、灵修……该电影从主题表达到剧情设计再到拍摄风格,与当前风格趋于同质化的内地电影市场相去甚远,甚至还带有一些邪典电影的味道,让人眼前一亮。

目前,《周处除三害》豆瓣评分8.1,口碑趋高,许多观众直呼看得“过瘾”。那么,这部由黄精甫导演兼编剧,阮经天、袁富华、陈以文等人主演的台湾犯罪动作片“爽点”在哪里?为何能成为内地尺度鲜见的院线电影?

影片引用《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的“周处除三害”典故为片名,并置于现代社会语境进行再演绎。据记载,少年周处身形魁梧,武力高强,却横行乡里,为邻人所厌。后周处只身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浪子回头、改邪归正,至此三害皆除。全片汇集了港式黑帮、台式荒诞、黑色幽默等多类元素,以极具戏剧的方式展开除三害的三段式情节,在亦正亦邪的冲突之间,建构出独特的爽片逻辑。

电影英文名称《The Pig ,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中的猪、蛇、鸽不仅为佛教中“痴嗔贪”三毒的象征,亦分别对应三害:男主角陈桂林视若珍宝的“猪”手表,愚昧固执,行黑色侠义,表现为“痴”;香港仔手臂纹有“蛇”纹身,一言不合迁怒他人,害人害己,代表着“嗔”;留有“鸽”纹身的邪教“尊主”林禄和,打着圣洁纯良的幌子,用邪念洗脑他人,收敛钱财,实为“贪”。

陈桂林用他对江湖规则“天真”的理解,野蛮地处置“贪”“嗔”后,又去自首被警方枪决,相当于亲手了结自己的“痴”。恶有恶报,大快人心,为一大“爽点”。在男主角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被放大的“痴”。无论是拯救少女逃离魔爪还是成为通缉榜的“榜一”,他选择用暴力的方式抵达目标,勇于摆脱邪教控制完成灵魂新生,再将肉体交于法律接受死刑,一系列事件的动机始终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他叫“陈桂林”,执着于个体身份与社会价值的认可。

结果的善,却不是由善因引起;行为的恶,反而在导向结果的过程中,将观众带入一个道德悬置的电影镜像,转向哲学思考,探索善恶的定义、权欲的虚实与人性的尺度。

作品呈现上,熟知香港暴力美学传统的导演黄精甫,依然喜欢将“枪支”“打斗”等作为暴力的具象表达,同时通过以暴制暴的方式,直接刺激、操控观众的视听感官。相较于导演以往作品,暴力画面的篇幅虽稍有减少,但仍留下了三段“爽”的片段:陈桂林分别和警官陈灰近身肉搏、与香港仔追逐打斗、枪击“血洗”灵修场。

紧凑的节奏,昏暗的场景,人物双方身份/立场的对立……标准典型的犯罪现场,让观众屏气凝神的同时疑惑:枪支为何在搏斗最后一刻使用?从象征手法而言,枪支与其说是杀戮行刑的武器,不如说是惩处三害的审判器物——消灭恶因、醒悟自我。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出现了不少主角赤手空拳、凭一己之力对抗所有恶的“不合理”之处。影片因此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爽片,并有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意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演员阮经天凭借精湛演技把“痴”的气质完美融入角色,化身典故里的“周处”,述说着新式“除三害”的故事。结尾处,他被处决的枪声,不是死亡的告示,而是救赎、接纳自我的啼哭,是弘扬人性本善的呐喊。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