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朱敏:科技赋能文艺 绘出诗情画意——评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片《千秋诗颂》

  湖南文联   2024-03-12 16:31:38

文丨朱敏

当古典诗词被AI还原,那些年背过的诗终于有了画面。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里有家国情怀,有英雄血性,有人间真情。2月26日,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片《千秋诗颂》在CCTV-1综合频道开播,聚焦国家统编语文教材200多首诗词,运用AI技术,还原中国古诗词中的人物与场景。一经播出,便冲上热搜和收视率两个第一。

《千秋诗颂》是首部以我国自主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技术支撑制作的系列动画片,依托总台“央视听媒体大模型”,综合运用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生视频等最新技术成果,把诗词制作为水墨国风动画。

首批6集动画,围绕唐代高适、骆宾王、李白、杜甫、孟浩然的人生经历与诗词创作故事展开,每集约7分钟。从美术设计到动效生成,再到后期成片,均为AIGC辅助制作。

画面古风浓郁,展现诗词之美

《千秋诗颂》中的美术是在大量精准语料库投喂训练后,让人工智能技术逐渐理解工笔、水墨等国画风格,呈现出一幕幕古风元素浓郁的画面,符合东方审美,让观众感受独属于中国诗词的浪漫。

《别董大》重点描绘了月夜荷花池与冬雪睢阳城的场景。初见成知音,波光粼粼的池水与跃动的锦鲤似是见证;相逢不如意,雪中饮酒叙旧的画面却格外温馨。《过故人庄》诗人到老友家做客,提着美酒行走在古树青草之间,犹如穿行在一幅画里,斑驳的光影在诗人身上游离。《春夜喜雨》中,春雨淅沥的夜晚,屋里亮着温暖的光,诗人身穿蓑笠走来,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同“穿越”到了那个喜悦时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用漫天红霞、一叶孤舟与诗人的背影,再现了李白送别孟浩然时的情境。李白策马奔腾,身后场景不停变换,他纵马一跃、腾空而起,将赴约的急切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烘托了诗仙潇洒不羁的形象特征。

故事生动还原,给人沉浸式体验

《千秋诗颂》展示诗词意境,也还原故事背景。每一集都像一部微电影,让观众充分了解诗词创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遭遇、当时心境。《过故人庄》描写了拜访故人的喜悦,也讲述了诗人前去长安复返襄阳的背后原因,不免让人唏嘘感叹人生际遇无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开篇就是时逢乱世、民不聊生的场景——家里米缸见底,旧衣反复缝补,如此更能体会诗人得知河山收复时的大喜;《春夜喜雨》有对干旱多日的苦楚与焦虑情绪铺垫,观众更对及时雨降落时诗人的欢欣之情有深切共鸣;《咏鹅》从两个孩童争论“曲项向水歌”还是“曲项向天歌”开篇,到神秘老者解答,切换到幼时骆宾王咏诗,再到老者感叹神童后来再无建树,让观众在学会细致观察生活的同时,也引发对神童人生之路的思考。对孩子们而言,这样学诗是情景体验,是古今对话,在心中种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好奇、喜爱的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道具创作考究,增加文化底蕴

《千秋诗颂》中的建筑、酒具器皿、摆件等道具均依据博物馆现存馆藏,创作颇为考究。即便在大场景中一闪而过,也令人惊艳,甚至吸引了不少文博爱好者在片中“寻宝”。

如《别董大》房琯府上的熏香炉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透雕忍冬纹五足银熏炉”的动画复原,纹样栩栩如生;《过故人庄》孟浩然桌上的茶具是动画复原唐代独有“七星盘”,细节丝丝入扣;片中城门则参照唐代丹凤门的样式。主创团队首先收集相关文物照片,然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格化处理,才有了这些具有国风韵味的画面。

片中人物服饰及相貌由真人装扮后通过AI动画转化完成,五官特点等精细内容则由后期团队雕琢。如《春夜喜雨》根据记载中对杜甫写此诗的描述,寻找年龄相仿的演员,依照杜甫相貌和着装设计造型,采集演员的真实数据,再进行AI人工智能技术风格化训练学习。

诚然,当前文生视频AI动画还略显粗糙稚嫩,如部分画面背景不够清晰,人物动作不够连贯,人物表情略显僵硬等。但科技的加持,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前做一集的时间现在可以做三集),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赋予了“新生命”:诗词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在AI动画演绎下变得形象直观,书上的文字“活”了起来,千年文化成为立体生动、可体验、可触摸甚至有温度的存在,不仅让观众在视听上得到享受,也拉近了与受众间的距离,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正如海外社交媒体热议《千秋诗颂》时所言:“谁不爱传统艺术呢?”“中国正在拥抱未来。”是的,透过《千秋诗颂》这扇窗,我们看到了科技赋能文艺的无限可能。中国正在拥抱未来!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