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一寺一壶酒|温酒习唐诗①

教哥の兀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07 10:14:15

开篇

少年时

常羡慕唐宋诗词的昂扬

就算碗中没有东坡肉

三碗糊子酒下肚

也有了李白们的狷狂


成年后

虽然也曾醉里挑灯看剑

也开始爱读红楼西厢

希望能仗剑走四方

也愿意为你洗手作羹汤


如今的我们

听得懂关汉卿铜碗豆的叮叮当当

也可将林黛玉的葬花词轻松吟唱

陈圆圆掀起的历史云烟已经散去

我们风华正茂

来日方长


前言

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至907年灭亡,历经289年。繁荣昌盛的大唐,诗人辈出,一本《全唐诗》收录唐代诗人2529人,诗作42863首。

重温唐诗,也就是重温那段盛世岁月。

1.初唐四杰之首王勃

初唐仍有齐梁余韵,整个诗坛弥漫着“罗荐已擘鸳鸯被,绮衣复有蒲萄带”(唐代上官仪《八咏应制二首》)的格调,连文治武功的唐太宗写起诗来也是“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这类腔调。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一改诗坛往昔浮艳之风,成为唐诗新旧之交的重要人物,被后人称之为“初唐四杰”。王勃位居四杰之首。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六岁能文;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作《指瑕》十卷纠正其错;十六岁幽素科及第拜为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

朝散郎是一个从七品的闲散差事,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主任科员,平时就是写写诗赋来应景。这与王勃的追求不符。所以,他只要有机会就给当朝大员们上书自荐,希望有所作为,最终攀附上了沛王李贤。

在沛王府初期,王勃意气风发。在送挚友杜镜赴任的宴席上,一首五律一气呵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一扫以往歌咏离别的悲戚和惆怅,不但喊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铿锵话语,还勉励朋友在这分别的时刻,别像小儿女一样,眼泪抹个不停。自此,王勃诗名大盛,如惊雷般震醒了唐诗的天空。

但王勃年少,涉世未深,又恃才傲物,教训接踵而至。

当时皇子们热衷斗鸡,沛王李贤与周王李显常为对手。每当两位皇子斗鸡,幕僚们自会全力助兴、在旁吆喝。可王勃却把这当成了一件使命,费尽心思写出了《檄周王鸡》,以朗朗上口的骈文,描写了斗鸡的趣味和典故。文章尽显才气,在斗鸡赛场宣读时,博得了满堂彩。

有心人当日就把这篇文章送到了唐高宗面前,巧言编排。高宗拍案而起,呵斥道:这不是给皇子们制造纷争吗?皇位之争历来凶险无比,太宗年间太子废立、贬黜魏王,刀光剑影,常人是难有体会的。

一道圣旨,王勃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又因私杀官奴差点问斩,连累父亲被贬到偏远的交趾(今越南北部)做县令。公元676年,王勃到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这一年他才27岁。

在从洛阳赴交趾途中,王勃还参加了滕王阁重阳节的名流文人集会。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所建。建造了二十余年的滕王阁,终于等来了让它光耀千古的文章出世——《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滕王阁序》传至长安城。当唐高宗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不禁拍案叫绝,高声道:“现下,王勃身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

左右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2.初唐四杰之杨、卢、骆①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当然是指他们的诗文才气并列。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评价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持论中肯,用不着我们再展开评论。

但梳理四杰的经历和故事,居然找到了一些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或交集点,这或许为我们理解四人能并列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是皆少时聪慧,被称“神童”。

上节说了王勃,六岁能文。杨炯与王勃同龄,幼年善作诗文, 九岁被举为“神童”。另一个著名的神童就是骆宾王。他七岁时写的诗现在的小孩都在背,那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是都十分有个性,与官家配合得不好。

王勃是沛王府侍读兼修撰。卢照邻不及二十岁,被授任为邓王府典签。骆宾王被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看来唐初文人爱依附王府官家,也许是为了一口饭食,也许是为谋进身。但终究未能如愿,或因言获罪,或挂官而去。

杨炯直接服务于朝廷,17岁应制举,授为校书郎。但他喜欢多嘴,经常指议朝政。武则天时期,由于堂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造反,杨炯受到牵连,被贬出京。回到洛阳后,他开始拍武则天的马屁。如意元年(692)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杨炯献上《盂兰盆赋》,称颂武则天“周命惟新”,并希望武则天作为“神圣皇帝”能够“任贤相,惇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成为帝王的楷模。后还是因忍不住讥讽一些伪善的朝官,得罪了人,被弄到盈川(浙江衢州)当县令去了,后死在任上。

杨炯写边塞生活诗富有特色,《从军行》为其代表作: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初唐四杰之杨、卢、骆②

三是都时运不佳,不被待见。

王勃溺水,高宗曾呼入朝。这一幕也发生在骆宾王身上。

仪凤三年(678),骆宾王离开王府入朝做官,为侍御史。由于多次上疏讽谏,被弹劾下狱。调露二年(680)骆宾王被授为临海(今浙江天台)县丞,不久弃官而去。公元683的8月,前相国之孙徐敬业(亦为李敬业)在扬州起事,骆宾王入幕任艺文令,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全篇采用骈体,辞采华丽,对仗工整,刚毅有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武则天在读这篇檄文时,看到“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句,只是微笑而已。可是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便矍然问道:“谁为之?”当左右回答是骆宾王所写时,她说:“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很有点高宗失王勃之遗憾。

骆宾王的《狱中咏蝉》最为人所传诵: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2.初唐四杰之杨、卢、骆③

四是结局都不大好,三人与水有缘。

王勃是溺水惊悸而亡。

《新唐书》说:“敬业败,宾王亡,不知所之。”也有书说骆宾王“投江而死”。

最惨的是卢照邻。乾封三年(668 年),卢被任命为益州新都(今属四川)尉。但不幸染上了风疾,后不得不辞官养病。他的病情十分严重,一手残废,两脚痉挛,行动艰难,他的母亲和兄长不惜破产以供医药。医圣孙思邈也曾出手诊治,无赖病入膏肓。后来卢照邻全身瘫痪,在极度绝望中自沉颍水而死,结束了悲惨的生涯。

卢照邻以七言歌行成就最高。《长安古意》为其代表作(节选)。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

节候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3.五律奠基人杜审言

比“初唐四杰”稍微晚一点的,是“文章四友”。

这“文章四友”,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 “文章四友”的队长是杜审言。如果要给这个名字加三句话的注解,那就是:第一,诗坛第一狂士;第二,五言律诗的奠基者之一;第三,诗圣杜甫的祖父。

先来看看五律诗的开山之作: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王勃的诗里也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看来唐时大家都喜欢用汗巾。古代的汗巾,主要以绡、绸、缎、绫、麻、布为原材料制成,规格也大小不等,有方形、长条形,《警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说:“袖中带得有白绫汗巾一条,约有五尺多长。” 汗巾的功能除擦汗抹灰之外,还可作腰带束系内衣。如蒋玉菡赠与宝玉的汗巾即属此种。这种汗巾一般只系于内衣,算是贴身物件。联系到宝玉的同性恋倾向,蒋玉菡所赠汗巾就有点象小情侣间的信物。扯远了。

杜审言才能过人,为人高傲,出言伤人,连“文章四友”中队友也不放过。苏味道任天官侍郎时,有一次杜审言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出来后他向旁人说:“苏味道必死。”听到此话的人大惊,忙问是什么何原因,杜审言回答说:“他见到我的判词,应当羞愧而死。”他生病时,宋之问、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对二人说:“我受尽了造化小儿的苦,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我活着,老是让你们出不了头。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遗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把去探病的朋友气得要吐血。杜审言曾经说:“比文章,屈原、宋玉写不过我;比书法,王羲之得跟我学。”可见他自负到了哪一步!

公元689年左右,他到江阴县任职,委屈得一肚子的不高兴。上面那首满腹牢骚的诗,就是这时候写的。被明朝的胡应麟盛赞为“初唐五律第一”。

列为第一不是因为牢骚,而是因为杜审言在发牢骚时,还不忘韵脚、平仄、对仗——这些烂熟的近体诗规则,初唐并没有。所以这首诗,可以说是五律诗的范本。

责编:傅景阳

一审:喻亮

二审:瞿建波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