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04 16:24:2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4日讯(记者 邓正可)今晚,《湘行漫记》·早春篇将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观沧浪,我们如何是好》。作家、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阎真将带着两部“成长主题”长篇小说《沧浪之水》《如何是好》,与年轻人来一场双向奔赴。
节目中,被“腌”在咸菜罐里的《沧浪之水》手稿成功抢镜,阎真感叹做好年轻人的“嘴替”不容易。他不仅分享了独家的长沙心灵疗愈宝藏地图,做了大热的“MBTI”测试(性格测试),录了年轻人爱玩的播客,猜了十大网络热词,还与芒果新生郑方一共同实现了做“周末版陶渊明”的小目标。
图为阎真(右)与郑方一。
“腌”在咸菜罐里的《沧浪之水》手稿
看着一批批青年从校园走向社会,阎真书写着他们的成长故事,也操心着他们的人生抉择,在文辞言语间,剖析着年轻人的内心世界。
畅销20年的《沧浪之水》被网友推荐为初入职场必读,再版一百多次,被称为“当代知识分子心灵史”。由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岁月》,去年突然翻红,被网友“考古”出来观看。
《沧浪之水》小说名出自《楚辞》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阎真用以比喻年轻人在面对价值选择时,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小说以主人公池大为的人物塑造唤醒人们,选择“浊”的方案将始终承受心灵的煎熬,那么读者的选择会是什么?
阎真形容自己的写作贴地而行,生活什么样,就怎么写。其本人的生活方式也十分接地气,为了储存文本资料,他竟然将《沧浪之水》的手写稿“腌”在咸菜罐里。
时隔20多年,阎真再度推出聚焦青年人成长叙事的长篇作品《如何是好》,被称为“女版《沧浪之水》”。
阎真在《如何是好》开篇的信中写道:“年轻的朋友:在这里,有你开拓前程的困苦无望,有你爱情选择的纠结彷徨……在你生命的某些时刻,你站在人生的某个路口,上下求索,却不知如何是好。你承担着对亲人的责任,连放弃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你在生活中曾流过泪,那也是小说主人公的泪,还有作者我的泪。你有那么多理由放弃对生活、对世界的善意,可最后还是把善意留在了内心。”
图为阎真(左)与郑方一。
做年轻人的“嘴替”不容易
从池大为到许晶晶,阎真为了做好年轻人的“嘴替”,在长篇小说《如何是好》中采以“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许晶晶来自虚构的津阴县“二圩镇”,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好不容易考进了省会“麓城”的大学。没安定多久又保研失败、找工作受挫、爱情失意……历经毕业后不折不挠自立自强的十年,她终于令工作、感情、婚姻都逐渐稳定下来。
《如何是好》里的“麓城”就是长沙,“麓江”就是湘江。作者把许晶晶的成长,放置在长沙飞速迈进的十年,城市人口由七百万增加到一千多万,高学历人才占比走高,而“非985 高校毕业的许晶晶要想按照她理想的那样发展有多难,就可想而知了”。“我不是没有努力,我努力了,只是还没有成功。”阎真重申着那些仍在跋涉的年轻人的心声。
阎真带郑方一漫游的路线,是一条隐藏在岳麓山中的他从小学就开始走的路,是他的独家心灵疗愈路线,也是他提供给年轻人的解压方案:即便处在各种绩效压头的循环中,也不妨碍你坚定地做一个“周末版陶渊明”。
“操心年轻人”的阎真也曾是少年。小说之外,阎真的人生抉择时刻是什么?他在中学的爱慕对象是谁?从工人考上大学的历程是怎样的?在国外塑料厂打工的故事和回国决定的背后是怎样的?面对如“沧浪之水”般的湘江水,阎真对于理想人生的完美隐喻,又是什么呢?
责编:邓正可
一审:邓正可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