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01 15:32:50
文丨肖云
《笨狼的故事·课本剧》是笨狼IP升级建设进程中的新近成果,是对经典儿童文学的再经典化。青年编剧付怡冰研精覃思,最终在“笨狼的故事”系列中精选了《半朵大红花》、《把家弄丢了》等20个童话故事进行改编。
爬梳全书可知,在编写的过程中,付怡冰始终遵循“笨狼妈妈”汤素兰从儿童出发回到儿童的创作旨归,同时又积极凸显课本剧文体特质,通过全无斧凿之痕的增补删减,最终既保留了童话的原汁原味,也为笨狼形象的多媒介演绎新拓了天地;而其个性化的编写策略,对今后的同类改编亦有积极的镜鉴意义:
立足设计的精巧感吸引儿童
儿童对精巧的事物有着特别的好奇心和兴趣,考虑到这一认知特点,编剧在剧本的设计中格外注重突出精巧感,这又起码表征为以下几点:一是精简了原著角色数量,突出主要情节。
如《电话和门铃》一篇,删减了原作中小狗拉拉这一角色及他和笨狼互动的情节,只保留了以笨狼和聪明兔为主线的一个故事核,儿童很容易就被简单易懂的剧情和轻松愉快的氛围所吸引。二是使用了简短的语言和简练的句子结构。这一点本身也是原著的优长,因此,在同名课本剧中,编剧除了还原原著中人物对话的简洁有力、干脆利落,在改编叙述性语言时,也尽力避免复杂的词汇和繁琐的句式,方便儿童以松弛的状态接触故事、理解故事。
除此之外,在“舞台说明”环节中,编剧设定“课桌”为最常用的舞台道具,让其“扮演”杂货铺柜台、诊所的床、旅店前台等等,道具的常见性、多用性及获取道具的便捷性,让舞台布景工作变得简单而灵活,为吸引和鼓励儿童自己规划、搭建舞台提供了外在保障。
增强情节的互动感愉悦儿童
相较于童话,作为舞台艺术的课本剧,对互动感有更高的要求。针对于此,编剧首先对台词中的对白进行了部分调整和加工,增加了角色之间的互动频率。
以《把家弄丢了》第二场为例,原著中是这样写的:“‘牛奶和面包都在我的手里,不是我的还会是谁的呢?’长尾鼠答道,‘你要不信,我叫它们一声,它们就会答应一声。’长尾鼠叫一声‘面包!’面包‘吱嘎’答应一声,塞满了长尾鼠的嘴巴。”改编成课本剧后,编剧在这两句中间为笨狼加了一句台词“那你叫试试看”,又将原本的第二句调整为长尾鼠的台词,锐化“面包”一词的存在感,这样一来,两个角色通过对白的一来二往形成了积极互动,推动着剧情往前发展。
另外,编剧也试图通过增补音乐环节来丰富观众的感官体验。音乐是剧本演出中重要的互动元素,其节奏、音量、音色的变化,都可以随时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为了更贴合儿童喜好,编剧为音乐部分编写了可以唱的儿歌童诗。且看《珍珠》这一剧本的尾声:“小小珍珠圆又白,一闪一闪惹人爱。珍珠珍珠亮晶晶,一颗一颗像星星……”这里用“ai”和“ing”押韵,营造出愉悦昂扬的气氛,很容易激发儿童不自觉地跟随韵律跳唱,提升小观众对剧本的亲近感和投入度,多维度、有深度的互动体验也就水到渠成了。
突出角色的自得感滋养儿童
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自得感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在原著中,作家遵循着“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塑造了一系列有优秀品质的动物形象。
以小主人公笨狼为例,他的稚拙、可爱、善良可谓深入人心。实际上,他还是一个自得感非常高的儿童形象,他既能够在独处时自得其乐,也能够通过正面的亲社会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等,获得内心的满足和自我肯定。
在课本剧的编写中,编剧有意识地突出了笨狼这一特质,健康快乐、圆融自洽的笨狼形象得到了充显。对观众来说,通过观看表演,角色的自得感能潜移默化地滋养儿童心灵,对儿童的自信自洽产生积极的范导意义;而对表演者来说则更进一步,儿童通过亲身演绎和亲心体验,能深刻感受履行角色行为的意义,也能通过排练和演出中和谐的同伴交往氛围,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显化故事的渐进感启迪儿童
在编写的课本剧中,场景与场景之间有清晰的界限。
可以说,编剧对每一个场景的显化,也形成了该课本剧的一个亮点,不仅仅是因为每个场景里有一个完整的行动链条,更重要的是,通过“场景一”“场景二”等大字号的文字提醒和每个场景另起一页的排版方式,一方面,能纠偏只看结局的唯结果论,启迪儿童重视故事的过程性,对故事的“过程”形成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具体的实感,真真切切地感受故事在空间的转换中如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悟故事的流动之美和整体之美。
另一方面,能检视预防加速逻辑的裹挟。在加速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对单位时间内量与变的要求飞速增加,事件的量被要求不断累加,变化频率被要求越来越快,延伸到编剧行业,常体现为对情节频密度、张力度的异化追求,看似“燃点”满满,却容易造成读者(观众)体验短、链接浅的阅读(观赏)感受,且所形成的短暂浮浅的记忆,也可能使读者(观众)对故事的感知变得脆弱浅薄。
为了预防这一问题,付怡冰严格遵循了原著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精神,以对儿童身心友好的自然时间为尺度,较为匀称且适度地分布了各个场景的篇幅长度与故事容量,以期让儿童在阅读、观赏和表演中,通过故事的逐步生成,对故事形成深度体验,并在有条不紊中收获一份安定和从容。
可以说,无论是从IP孵化还是文学实践来看,《笨狼的故事·课本剧》的诞生顺应了时代趋势,为儿童文学作家和编剧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创编经验。当然,更纯粹的意义是,它能够打动儿童,它鼓励孩子:你可以勇敢尝试更自由的故事说演!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