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在湖南留下的文字谜

奉荣梅     2024-02-27 15:40:13

文/奉荣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随着流芳千古的名诗《过零丁洋》,七百多年后,文天祥其名仍是家喻户晓,其盛名源于他宋元之际的游击战争和就义之前的民族气节。

这位官至右丞相的状元公,曾任湖南提刑,与在岳麓书院任过副山长的欧阳守道,与湖南安抚大使、潭州(长沙)知府江万里有很深的师生之谊,在湖湘大地留下不少诗文、墨迹。

朝廷起用江西庐陵(吉安)才俊文天祥为湖南提刑,是在 元军攻陷襄阳后,咸淳九年(1273)正月。其时,文天祥的故交江万里任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长沙),掌管全路司法,兼理监察,居官清正,使当时荆湖南路“无留狱”,数月前从循州被贬后任职,已是75岁高龄。

37岁的文天祥,正值壮年,但是,因其性情“自拔于流俗”“肮脏难合”,为官场难容。此前10年,他的仕途不顺,屡屡受挫,在每个职位上供职的时间都不长。任职湖南前,文天祥因得罪贾似道被罢官,已隐居故乡文山两年多了。就在来湖南的头年,他因疟疾折磨,大病40天,“依床腰见骨,览镜眼留眶”。接着,他最感佩的老师欧阳守道也病逝了,他的心情跌至低谷。

文天祥20岁时在吉安白鹭洲书院求学,正值欧阳守道为山长。宝祐元年(1253),学通经史的欧阳守道应湖南转运副史吴子良之聘为岳麓书院副山长,次年,他把岳麓书院的经验带回白鹭洲书院。文天祥皈依欧阳守道门下,于宝祐四年(1256)高中状元。

文天祥求学书院之际,正是朱学如日中天的时候,所学所考都在朱学的范围之内,朱熹的文化人格被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所效法。 在“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的山长教诲下,文天祥的经史大有长进,且师生情意绵延了十几年。

文天祥27岁时兼景献太子府教授,讲授四书五经,被宋理宗赐一只金碗。清廉的欧阳守道迫于生计,借了金碗抵押质库(当铺)换钱。后赎回金碗归还文天祥时,他觉得内疚不已:“恨未能自取之,乃劳先生厚费如此”。就在文天祥被任命为湖南提刑的咸淳九年(1273)正月,他得知“慈如父母”的恩师仙逝时,痛心疾首,写下感人肺腑的祭文。

文天祥中状元时,已到南宋大厦将倾之时,状元公的头衔并未给他带来多少声名。发榜不几天他父亲突然病故,他不得不居家守孝三年。等到开庆元年(1259),朝廷补授文天祥官职之时,时局危机,忽必烈已率蒙古军南渡长江,围攻鄂州(湖北武昌)。在南宋朝廷主战主和的争论之中,他因官职卑微而人微言轻。咸淳九年(1273)到长沙,他出任提刑一职。

“夜来早得东风信,潇湘一川新绿。柳色含晴,梅心沁暖,春浅千花入束。银蟾乍浴。正沙雁将还,海鳖初矗。云拥旌旗,笑声人在画栏曲。 星虹瑶树缥缈,珮环鸣碧落。瑞笼华屋,露耿铜虬,冰翻铁马,帘幕光摇金粟。迟迟倚竹。为把瑶樽,满斟醽醁。回首宫莲,深归院烛。”

文天祥赴任湖南是烟花三月,潇湘新绿,柳色青青,梅吐嫩芽,早春花开,这让羸弱的状元郎诗情涌动,赋写新词《齐天乐 甲戌题湘宪种德堂灯屏》。

在长沙,文天祥遇上江西老乡江万里在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今长沙)任上,他自认是江万里的再传弟子,而且师生都曾被权贵贾似道弹劾贬谪,两人便惺惺相惜。

昌都人江万里,“器望清峻,议论风采倾动一时”,生性峭直,敢于直言, 他曾知吉州,于理宗淳祐元年(1241)创立白鹭洲书院,亲自授课,后正式聘请欧阳守道为山长主持书院讲学。江万里与文天祥还有知遇之恩。咸淳五年(1269),江万里出任左丞相,他举荐因耿介直谏被免官还乡的文天祥知宁国府(安徽宣城)。

文天祥到任长沙后,与江万里过从甚密。数月前从循州被贬潭州的江知州,已是75岁高龄,两位故交相见自是甚欢,话题离不开日危的国势。当时元军已相继攻破送重镇樊城和襄阳,顺汉水进逼临安。江万里平素就很赞赏文天祥的志向、气节,论及国事,他对文天祥愀然太息:“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文天祥在湖南出任提刑主管司法,是南宋步步败退的衰亡末期,他的任期也很短暂,很难有大的作为。居官清正、处事干练的他,只能尽力做些实事,史载,他审理全路案件,“疏决滞淹,一路无留狱”,“道路肃清”。

在长沙,这位诗书情怀的状元郎也曾携友泛舟湘江,登岳麓,叩开岳麓书院厚重的山门,追寻恩师欧阳守道曾在书院讲经传道的足迹。他曾在赫曦台上捕捉恩师会讲的余音,双手在朱熹乾道三年(1167)书写的“忠孝廉节”碑刻上摩挲,怀想其在白鹭洲书院师生问难论辩的场景……他即兴吟诗《与友人泛舟湘江》:

故人满江海,游子下潇湘。

梦载月千里,意行云一方。

橹声人语小,岸影客心长。

总是浮萍迹,飞花莫近樯。

在长沙任职不满一年,文天祥以回原籍服侍老迈的祖母与母亲为由,请求朝廷换岗,他如愿调任赣州知州。咸淳十年(1274)正月二十五日,文天祥从衡阳乘船沿湘江过衡山、湘潭,回江西。不到40岁的文天祥,却已是须发半百。十数年的宦海浮沉,国将不国,他浮萍一样飘零的心思一路洒落于湘江。他没曾想,三年以后京城临安失陷,更没料到,六年以后南宋会灭亡。

在文天祥离任湖南一年后,蒙古铁骑踏向湘楚大地,长沙在艰苦卓绝的潭州保卫战后,已失陷敌手。但湘楚人民听说昔日提点刑狱使文天祥正成中流砥柱,为大好河山在浴血奋战,又纷纷高举义帜,一时之间,长沙以东以南大片土地再次失而复得。

文天祥在湖南虽不到一年,却留下了一些文字谜。在七百多年后,长沙一群文物工作者还为此纷争不已。1980年夏季,长沙文庙遗址一旧墙上发现两块刻有“廉”“节”的大字碑刻,落款为“大清嘉庆二十年乙亥岁春月吉日摹刻”“宋文天祥书于□□□”,字体大小及形貌与岳麓书院里朱熹的“忠孝廉节”碑相近,于是朱熹的“著作权”首次被质疑。

《长沙县志》记载云:“庙之左偏为明伦堂……左右壁摹刻忠孝廉节四大字”,并有“宋文文山手书”注文六字。文文山,即文天祥。

至2002年,永州江永县千年古村上甘棠又发现乾隆二十八年 (1763)江永知县摹刻的“忠孝廉节”摹崖石刻,题款为“大宋忠臣文山公书”,致使朱熹“忠孝廉节”碑的版权再次被质疑。

当地资料解说摩崖石刻的来历:时任湖南提刑使的文天祥,因平定广西恭城秦孟四起义进驻永明(今江永),曾与文天祥为京城杭州同僚的上甘棠人周德源回家探亲时拜访文天祥,请为题辞,文天祥即书忠孝廉节四字。乾隆二十八年(1763),永明县令王伟士得知文天祥手书藏于上甘棠,出于敬摹,命人摩崖镌刻。于是,文天祥在湖南的轶事无数次被人探究、演绎。

文天祥的盛名源于他宋元之际的游击战争和就义之前的民族气节,其实这位状元公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称:“天祥平生大节照耀今古,而著作亦极雄瞻,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文山先生全集》共收录其诗歌830首。其中的言志诗颇有思想性,祥兴二年(1279),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流芳千古的《过零丁洋》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至元十九年(1282),被元军囚禁5年后的这位南宋状元宰相,南向再拜,慷慨就义,生命之钟永远停摆在47岁。

责编:罗嘉凌

一审:胡晴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