柽柳:坚强美丽的荒漠守护者

  中国绿色时报   2024-02-27 09:38:12

柽柳新枝细长如柳条,开花时粉红遍野,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形成壮观亮丽的风景 叶喜阳摄

推荐词

柽柳,耐干旱、耐高温、耐严寒、耐盐碱,根系发达,防风固沙能力强,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绿化美化、改良盐碱地等,是荒漠地区和滨海地区重盐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是三北荒漠化治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沿海防护林营建的重要树种。

柽柳繁殖力旺盛,花色红艳且繁密,为相对单调的三北荒漠地区营造了珍贵的色彩,被誉为“沙漠之花”。此外,柽柳的枝叶,既是中药材,也是骆驼、山羊等牲口的优良饲料;根可寄生名贵药材管花肉苁蓉;木材坚硬,燃烧火力旺,是优良的薪材,又是制作小器具和农具的好料;嫩枝柔韧,是编筐、篓、篮的好料。

树木档案

柽柳是柽柳科柽柳属乔木植物,别名红柳、观音柳、三春柳。柽柳枝条有两种,一种是木质化的生长枝,经冬不落;一种是绿色营养小枝,冬天脱落。柽柳叶小,鳞片状,互生,抱茎或呈鞘状,具泌盐腺体。花两性,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在3—10月间可开花3次,因而得名三春柳。蒴果圆锥形,开花结实量大,种子细小,顶端的芒柱有柔毛。萌芽力强,耐修剪。树龄可达百年。分布于我国北纬33度至46度,贯穿东西,十余个省区都有柽 柳分布。

原产于我国的柽柳有18种,1变种,花的颜色各有差别,除了白花柽柳开白花外,其余都开红花。在不同种类的柽柳耐干燥、耐水湿和耐盐碱程度各有所差别,但都具有抗风、耐寒、耐盐碱性能,用途大致相同。在造林应用上,人们根据各种立地条件不同而选择相对适应的柽柳种类。塔克拉玛干柽柳,是荒漠地区流动沙丘上最抗旱耐炎热的固沙造林树种。盐地柽柳耐旱又耐涝,在含盐量1.2%条件下能正常生长。柽柳在荒漠治理中,稳居耐盐能力“一号选手”。

柽柳,枝条细柔,姿态婆娑,虽看起来弱不禁风,却有着最执著的根系,可以生长在荒漠、河滩或盐碱地等恶劣环境中,是防风固沙、改造盐碱地的优良树种之一。

木之圣者“知雨起气”

早在诗经《尔雅》中就有提及柽柳,宋代罗愿的《尔雅翼》对《尔雅》注释:“天之将雨,柽先知,起气以应,又负霜雪不凋,乃木之圣者也。故字从圣。”

自古柽柳有“雨师”之称。因为柽柳在下雨前会起红色的烟雾。柽柳可根据空气中的湿度变化而感知雨水的到来,赶在下雨之前奋力喷发种子,使种子发散到周围地上,从而生根发芽。

这些烟雾实际上是花朵里的种子发散出来形成的,因种子细小且顶端有一簇毛,簇毛有利于借助风力和水力传播,大量的种子喷发就形成了雾状。沙漠地区的人们就会根据柽柳起烟雾这个自然现象判断雨天的到来。《本草纲目·柽柳》中写道:“今俗称长寿仙人柳,亦曰观音柳,谓观音用此洒水也。”

柽柳花 叶喜阳摄

柽柳的利用历史悠久,因其树形婆娑,枝条优雅,花多色美,气味芳香,自古就被用作园景树和盆景树。柽柳的枝叶有疏风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风除湿的功效。高寒地区的人们多有风湿病,而柽柳是治疗此病的良药。正因为柽柳具有先知先觉的灵气、逆境摧残不凋的功力、治病济世的实用,自古就被誉为“木之圣者”。

应对风沙盐碱有妙招

生长于沙漠及重盐碱地的柽柳,应对风沙、干旱、盐碱有很强的能力。柽柳和其他耐旱植物一样,叶片退化成了细小的鳞片,以减少水分蒸腾。其根系也发达,直根可向下深扎10多米,横根可横展近10米,以利于最大限度吸收地下水分和抵御狂风。

除了具有强耐旱植物具有的共性外,与其他植物不同,柽柳还另有妙招。柽柳的生根能力旺盛,植株被沙埋了也不凋亡,沙埋的枝茎会快速长出许多不定根,利用新根吸取水分和养分,进而萌发新芽破沙而出,逐渐长成新植株。

正是因为埋了又生,沙漠里经常出现柽柳沙包。柽柳沙包内是新旧根系及新旧植株的叠加,以及一年复一年的枯枝落叶层和沙层叠积。沙包不仅利于固沙,也可以堆肥,有利于改良沙地。

柽柳植株 王孜摄

此外,柽柳的叶片有分泌盐分的腺体,能把根部吸收的盐分通过叶片的泌盐腺体排出体外。在0—10厘米、含盐量1.025%、酸碱度8.21的土层,柽柳天然林生长良好。在1米深含盐量0.55%的土层,柽柳插条造林生长良好。遇短期海水浸泡,枝茎也会长出不定根,海啸时柽柳被海水浸泡10天而无明显受害。

实践表明,我国的短穗柽柳、长穗柽柳、刚毛柽柳、甘肃柽柳,在深度1米、平均含盐量3%—12%土层,仅采取开沟深栽避盐的方法,在重盐碱地造林成功。重盐碱地种植柽柳3年后,含盐量可降低40%—50%。正是由于有这些性能,柽柳被大量应用于三北地区荒漠化治理、沿黄河滩区生态修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沿海防护林营建。

我国20%的沙漠和85%的盐碱地可以用柽柳进行生态修复。在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方面,我国的湿地修复工程“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所用树种是“南红北柳”,即南方以红树林为主,北方以柽柳、芦苇、碱蓬为主。利用柽柳构建北方沿海防护林带,形成生态安全屏障的先锋林,降盐压碱,从根本上解决沿海地区生态难题。

“北柳”生态工程,涵盖了我国滨海盐碱地、三北荒漠化地区、沿黄河滩区的生态修复。柽柳的栽培技术和开发利用受到各有关部门重视,现今,专家们培育出一系列柽柳良种,为发挥柽柳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提质加速。

南疆绿进沙退的“绿大将”

柽柳在恶劣的立地生存自有妙招,成为黄沙中最有生命力的希望。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用于固沙造林试验,专家们以深栽抗旱和抗盐碱的造林方法,在南疆的荒山、砾石戈壁、黏土龟裂地、盐渍化沙地、流沙地、重盐碱地等不同类型进行大面积试验,获得成功。创造性地利用山洪冲刷柽柳种子的方法,大范围地直播造林。

历史上3次被迫迁移的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1982年再次陷入“沙临城下”的困境,流沙前锋距离县城边缘只有1.5公里。自治区政府紧急治理流沙。专家们运用试验柽柳成功的经验,5年内在15万亩的流沙上种植固沙植物,形成绿色屏障,成功将流沙逼退5公里。

这些上阵抗沙的“绿将”中,柽柳的贡献最大。1986年起,又在伽师、于田、策勒、民丰等县共种植柽柳治沙林1.8万公顷,在南疆恢复柽柳林26.67万公顷。伽师县建立了世界上首个柽柳公园,通过大面积营造柽柳林,全县盐碱化程度大大减轻,生产迅速发展,从全疆有名的贫困县一跃成为粮、棉、畜生产十强县,人均收入增长3倍。这些成果成为1995年联合国表彰的8项“全球土地退化和沙漠控制成功业绩”之一。

“柽柳+肉苁蓉”套种改荒滩为致富田 刘新摄(中新社发)

柽柳不仅是南疆治沙披绿的“绿大将”,也是供养名贵药食两用植物管花肉苁蓉的摇钱树。管花肉苁蓉天然分布于南疆民丰县,寄主是柽柳。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专家们已经研究成功人工接种管花肉苁蓉技术。南疆人民在第一阶段的治沙披绿基础上,开展治沙与发展经济相结合的治沙新模式,把发展柽柳管花肉苁蓉产业作为绿色产业之一,成绩斐然。

一路向东护卫滨海湿地

柽柳种子在水流和风力的作用下,“追随着”奔腾的黄河一路向东生息繁衍,从黄土高原直至黄河入海口。黄河上游和中下游分布着多枝柽柳。河滩上,低处是芦苇,高处是柽柳。

柽柳盛花期 孙青占摄

柽柳林守护着黄河两岸生态:一是发达的根系对河水侵蚀河岸有防御作用,能减少水土流失,加固河堤,对防洪有着重要意义。二是为周边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三是提供了放牧牛羊的场所和食物。四是美化环境,河滩上的柽柳开花构成了黄河沿岸美丽的风景线,分布在黄河三角洲的柽柳林曾达5.3万公顷,是黄河三角洲的重要生态屏障。柽柳林分布于滨海湿地中和高潮带,是抵御海岸带侵蚀、调节湿地盐分、改善土壤条件的重要植物群落,对维持滨海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山东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内分布的2070公顷天然柽柳林,更是对保护渤海湾的海洋生态起到重大作用。(胡彩颜)

责编:陈龙

一审:陈龙

二审:喻志科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