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本看世界,他三年带娃走遍12省30市

  三湘都市报   2024-02-25 21:16:44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25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 通讯员 于思宇 卞迁)“北到莫尔道嘎,南至西双版纳,这是纵贯中国南北的一条线。”2月25日,来自湖南宁乡的任泉和三湘都市报记者分享了寒假他带儿子自驾到云南西双版纳的经历,自此达成“游学南北”的阶段性目标。

近三年来,任泉和儿子游历了全国12个省份、30个城市,看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各地风土人情。 

游学的意义,带孩子走出课本看世界

2月10日,大年初一,42岁的任泉带着10岁的儿子踏上了前往西双版纳的旅途。路途中,去了赤水河畔、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看了中国天眼FAST,感受了云南傣族风情,为期9天、路程4980公里的旅程,让父子俩收获满满。

“这几年坚持带孩子出行,一开始是孩子自己的想法,想去书本上描写的地方看看。”任泉告诉记者,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学习语文课文《朱德的扁担》时,十分向往井冈山。于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此开始。父子俩走出课本,在博物馆中看到朱德用过的扁担,在八角楼看到毛主席用过的油灯,亲身感受革命前辈的伟大。

井冈山之旅结束后,任泉发现儿子学习积极主动性越发强烈,凡是书本上学到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名胜古迹都会回家与他交流,设想下一次旅途。除了课本中的场景,儿子还对现实题材很感兴趣。“他喜欢电影《我本是高山》,这次云南之旅我们特地去了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学习电影背后的深刻意义。”任泉说。

学在路上,旅行风景成为演讲素材

在西双版纳,父子俩参加了泼水节,了解到傣族人民把孔雀视为神鸟,把大象视为朋友;在瑶寨,了解到瑶族的民间中草药很有特色;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看到大兴安岭的游猎民族吃列巴、住帐篷、把麋鹿作为交通工具……一切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儿子成长路上珍贵的记忆。任泉说,每一次旅行,不能光“看”,还得学,做解说、拍视频、写旅行日记等基于兴趣和经验的“作业”,不仅让儿子做得更有动力,而且成了他学习和演讲的素材。

自驾出行,攻略必不可少。儿子从一开始跟着父亲旅行,到现在从规划路书到预订酒店,从交接沟通到转账支付,样样在行,事事精通。就这样,10岁的孩子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攻略秘籍”。“如果说拿一个手机给他,他完全能够自己坐车,规划好路线。”提到儿子的独立性和社交能力时,任泉满脸欣慰。

共同成长,感受世界的广阔与美好

收获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共同成长的父亲。任泉本身从事文化传播工作,十分爱好旅行,而旅途中的学习对他而言正是一种知识的补给。“有些地方我曾去过,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过,但跟着孩子一起,必须得让自己全面了解,才能让孩子收获更多。重要的是,收获了亲子感情。”任泉告诉记者,通过旅行,他与儿子有了更多单独相处的空间,在旅行中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亲子间的交流更丰富,日常生活也更融洽。

未来,任泉已做好了详细规划,争取在孩子上初中前走完东部沿海、东三省和大西北这“三条线”。任泉表示,每年都将选择一个时间,带家人去一些有意义的地方,并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路途中的点点滴滴。坚持以“学在路上”的形式,带孩子感受世界的广阔与美好。

责编:孙燕飞

一审:刘镇东

二审:黄娟

三审:丁兴威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