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龙井龙泉

陈先枢     2024-02-20 17:37:51

文/陈先枢

井,一个象形写实、朴实无华的汉字,滋养了生灵,滋养了城市,也滋养了一种文化。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伴水而生,因水而灵,与井的联系千丝万缕。长沙古井数不可数,仅以“龙”为名的井、泉也不在少数,略举一二如下。

金龙井

望城区黑麋峰峰麓有4口甘洌清澈的泉井。据清乾隆举人李光峣《游黑麋峰记》载:“峰四隅各有井,广盈尺,深倍之。水清澈见底,有物焉,壮类蜥蜴,稍短,乌黑,腹正赤,金光晃目。天将雨,群自穴出附石上,俗名汉金龙。”金龙井由此而名。西井今建有亭,周海斌题联云:

星月邀朋,林泉酿酒;

江山入画,石壁题诗。

黑麋峰金龙井

老龙井

老龙井在原老龙潭畔,今潭不存,井存残迹,井口被水泥预制板覆盖,留下老龙井的街名。老龙潭位于天心区妙高峰下东南方。原老龙潭水面广阔,与城南书院(今湖南第一师范地)的纳湖相连。清末修筑铁路路基,火车从这里通过,老龙潭遂被填平,老龙井幸存。

另,今芙蓉区东湖街道浏阳河畔也有一口老龙井,系敞口泉井,因其旁有一座老青龙庙而得名。其水源与附近的东沙古井系同一泉脉。

东湖街道老龙井

龙泉井

龙泉井在古开福寺大雄宝殿后的天井中,为古开福寺十六景之一,与鸳鸯井属同一泉脉。寺内放生池、碧浪湖、白莲池等均由龙泉水所汇集。清乾隆《开福紫微堂莲池谱》云:“龙泉井,在中殿旁,水极洌,冬温而夏凉,井旁有大石盆,濯者便之。” 又云:“放生池,山门之右,其水清澈,经冬不涸。” 今人李诚作《龙泉井》诗云:

井度灵泉锁月光,

冰清玉洁暗流长。

百川汇聚风云起,

鲤跃龙腾入海洋。 

民国时期开福寺前放生池

麓山寺龙井

岳麓山古麓山寺观音阁前高台下有井两口,曰“龙井”“玉泉”。井内各有一尊龙头,以花岗石雕琢而成,水自龙口中流出,形成井池,泉水异常清洌。

麓山多泉涧,早有记载,晋盛弘之《荆州记》云:“长沙之西岸有麓山,其中有精舍,左右林岭环回泉涧。”“精舍”,即古麓山寺和道林寺。

麓山寺龙井

龙王宫古井

龙王宫古井为原龙王宫用水井,20世纪90年代初尚存残迹。龙王宫全称为少白龙王宫,又名龙王庙,位于开福区通泰街一侧。

龙王宫井作为一般寺庙用井,并无特殊,但它作为历史上数十年的消防用井,却为长沙的民间消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27年,长沙市26个民间消防组织联合成立了“长沙市消防联合会”参加该会的“水龙公所”“洋龙会”“救火会”等统一名为“长沙市消防联合会××救火会”。“长沙市消防联合会龙王宫救火会”,由此正式命名,主任袁海鳌、队长黄海春。

龙王宫古井残迹

秧田村龙井

浏阳市沙市镇东北部今捞刀河畔佛延桥边也有一口龙井。其开凿历史,距今已有620年左右。据井旁《古龙井》石碑等资料记载:元朝末年,秧田村罗氏家族人口繁衍发展上千人,然而全村并无水井,全靠取饮捞刀河河水过活。明洪武后某年大旱,捞刀河河水断流,于是罗氏族人推选族中三位长老卜卦问天、求址掘井。他们选取离捞刀河边佛延渡口十余丈的转弯处进行开掘。当挖至约两米深时,出现两方形似龙头的石块。族人们继而在石块四周掘之,竟有泉眼喷泉而出。掘者大悦,高呼“天佑民,龙泉也。”后经风水大师堪查,此井水系上游龙山地脉源泉而来。井成后,族人将其中的大块石头雕成龙头,放至井边,另一块稍小的石头雕作龙尾,放至井底,寓意龙井,继以龙井名之。

秧田村龙井

回龙井

回龙井在宁乡县回龙山白云寺内。回龙山位于麦田乡境内,沩水南岸,属雪峰山东支。清嘉庆《宁乡县志》载:回龙山“蜿蜒磅礴,首耸竹田,腹盘粟溪,尾连大石窟,脉自五牛山逆转,故曰回龙。”

白云山林木葱茏,流水有声。山泉形成众多泉井。最有名的井为白云寺前的回龙井。旧时井中有数十只刻有明、清年号被寺中和尚放生的乌龟,一听到公鸡报晓或僧敲木鱼开餐时,便结队而出,探头探脑食取施舍的饲饵,甚为有趣。

回龙山白云寺

天台山龙井

龙井又名双枫井,在岳麓山之南天台山。清陈运溶《湘城遗事记》记有此井的来历。相传元代时彭祖师7岁来善化县长乐乡天台山,替人放牛,在一根树上开数孔,叱牛进入孔内。牛的主人寻找至山,见牛在树孔中,大为骇异。彭祖乃将牛牵出。时值天旱,祖师“语人曰,能以糍醮供我,当得水。人如其言,即以杖掘,泉水出如涌。” “元大德(1298—1307)中,建寺山顶,殿左有龙井。相传每年五月二十,井水涌出,洗涤殿宇。” 又传说祖师生于元宵,化在中秋,每值此二日各省朝谒者络绎不绝。明隆庆初(1567)殿宇毁于火,其灵遂泯。

另,望城区麻潭山也有龙井。清同治《长沙县志》卷三十《古迹》载:“龙井在麻潭山麓,泉清即甘,深不可测。”

清嘉庆《长沙县志》麻潭山图

龙门泉

清嘉庆《长沙县志》载:龙门泉“在智度山(今属望城区)顶,内有龙居之,祷雨辄应”。

智度山位于长沙市北25公里今望城区桥驿镇,这里众山罗列,黑石峰高耸入云,相传唐刘智度将军居此,故名。

清嘉庆《长沙县志》智度山图

乌龙泉

乌龙泉位于望城区乌山堂坡乌龙庵。庵子座向左边屋后檐下有一石井,深不过尺,宽约1米,长约2米,水清见底。既不见泉水涌出,也不见水之外流;惟井边石壁如刀削一般,青苔湿润,泉水珠滴。奇怪的是一人饮用无多余,祭祀时百余人饮用也不少,今井址依然,为乌山八景之一“龙泉漱玉”。今人易伟《龙泉漱玉》诗云:

龙泉如镜洁如银,

漱玉无瑕物象新。

涨不盈兮流不竭,

千秋矢志但求真。

乌山乌龙泉

白龙泉

白龙泉,又名龙湫,为浏阳道吾山胜迹,系兴华禅寺后殿后的一口清泉池。以古砖砌成圆形,直径1.3米,沙底,泉水清澈,冷洌而甘,传闻曾以此水充“贡”泉。侧有“白龙泉”石碑。泉池岁无盈涸,水藻鲜碧,有小动物长三四寸许,鳞甲隐见,蜿蜒其中,即称“沙伽龙”,曾由唐仁宗封为“白衣龙王”。旧时民间有人接龙求雨。清顺治浏阳知县韩燝《道吾山记》曾载:“龙湫感觱沸,灌溉民田,是有功于民,非徒一丘一壑供逸士之盘桓而已。”

道吾山白龙泉

龙泉

龙泉位于宁乡市月山乡(今属黄材镇)龙泉村。此地为著名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和大铜铙的出土处。龙泉之名源于一个民间传说:远古时,该村村民流行一种怪病,服百药不得而治。玉皇大帝令龙王前来解救。龙王化作一个老头,用拐杖在地上画了一个“井”字,再将拐杖向“井”字中心捅去,只见一缕金光冲起,一声巨响,“井”字处泥土徐徐下塌,形成一口深井,清泉顿时直涌而出。众人饮用此水,精神倍爽,百病皆除。清代高僧浩澈《龙王井》诗云:

绿流深处喷青莲,

一脉香流透碧天。

短策笑看崖壑冷,

白云飞处引龙涎。

龙泉山泉水量充沛,下流形成4.3公里长、落差近200米的河道,曾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闻名一时。

龙泉漂流

摘自《长沙井文化》《长沙地名掌故》《中国茶全书》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