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无人装备运用新趋势

  解放军报   2024-02-20 16:29:36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正加速应用于军事领域,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无人装备加速列装并在实战中成规模、成体系运用,正逐步成为战场博弈“新锐”。这迫切要求人们对无人装备运用新特点新趋势进行研究把握,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战场之变。

运用理念由平台效能集成向体系能力聚合转变。从全球无人装备发展来看,无人装备发展正呈现出族谱化、标准化、体系化的特征。这些特征要求无人装备由以往向平台要效能转变为向体系要效能。这一转变体现在顶层设计上,不仅仅要从装备角度考虑,还要从与装备战斗力生成息息相关的体制编制、教育训练、人才培养、综合保障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综合衡量;体现在作战概念的设计上,要突出无人作战体系在现代作战中的地位,综合考虑各种作战场景下无人装备的任务定位,进而确定适合无人装备的相应作战概念;体现在装备本身设计上,应结合作战概念,以侦察、指挥、通信、打击、评估等各作战要素高效融合为着眼,不追求单一装备的高效能,而注重作战体系的高效益。

运用模式由简单随机使用向复杂规划整合转变。现代无人装备已成体系化发展,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无人装备将主要以“人在回路外”的方式展开作战。无人装备智能自主式作战将逐步取代人工遥控式作战,无人装备与有人装备协同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新常态。这使得作战任务规划更加复杂,必须将无人装备作为作战节点,随时融入作战体系,与有人作战力量进行规划整合,从而形成体系合力。在作战装备编组上,以有人装备、无人装备进行混合编组,构建有人后端控制、无人前台争锋的作战编成;在指控网系构建上,统一有人装备和无人装备数据接口、数据格式,规范信息传输链路、指令传输方式,实现纵向一体、相互协同和动态控制,提高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能力。

运用领域由单一作战域向多域自适联合作战转变。现代作战,军种领域界限逐步模糊,需要多领域协同发力才能掌握作战主动,无人装备运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从现阶段无人装备发展情况来看,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等不仅仅局限于实施战场侦察、火力打击等传统行动,还拓展到电子对抗、通信中继、特种作战及综合保障等行动。这一变化要求无人装备在多域作战中能够提升自适应性、联合性,密切协同、高效配合。一方面,可通过自主感应、自主分析、自主行动,实现无人装备内部联动作战;另一方面,运用时间、空间等要素分配,规范有人装备与无人装备多域协同,并根据战场态势进行临机控制,实现有人与无人装备的多域协同作战。

运用方式由单枪匹马作战向多能集群作战转变。现代作战强调达成“1+1>2”的效果,无人装备单打独斗驰骋战场是无法满足现代战争需求的。多种类、多领域无人装备通过组网编队、相互配合、协同完成复杂的作战任务,已成为未来作战的重要发展方向。外军提出的“分布式作战”“马赛克战”等作战概念,内核就是利用在物理空间分散的各型作战装备,通过一体化作战网络,实现智能协同,达成“形散能聚”的作战效果。为此,无人装备运用需要在独立作战、人机协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机机协同。在近年来的局部战争中,这一作战样式的潜能已初步显现。前瞻未来,无人机“蜂群”、无人艇“鲨群”、无人车“狼群”等无人装备机机协同将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

运用成本由投入高装备少向低成本高回报转变。现代作战表面上看是在打武器,内在其实是在打经济,是在考验战争双方经济的支撑度和持续力。早期军事强国研发的无人装备,如美国的“全球鹰”无人机等装备,研发投入大,生产成本高,不太可能大规模装备部队,难以形成规模化战斗力。特别是作为高价值目标,一旦被摧毁就损失巨大且难以为继。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商业化无人平台的技术性能大幅提升,大量低成本、小型化、消费级无人装备在简单改装后,就可以与复杂昂贵的高科技武器同场竞技。在多场武装冲突中,低成本无人装备大量进入战场,发挥出超乎想象的作用,成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当前,各国军队在加快推进无人部队建设步伐时,越发重视投入的“低成本”和产出的“高回报”,以提高无人作战效费比。(高凯 君潭)

责编:姜河

一审:姜河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解放军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