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历史地名故事:都正街

陈先枢     2024-02-05 16:59:43

未修缮前的都正街 陈先枢摄

文/陈先枢

都正街位于芙蓉区,南起县正街,北至马王街,中间被2003年修建的东西向的人民西路截成南北两段,南段长182米,北段长73米,宽5.5米。因清初都司署设此而得名。原名永庆街。清乾隆十一年(1746), 都司署移至与都正街相连的马王街,随之将永庆街中段统名为都正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永庆街南段亦并入都正街。

清初都司署为军事机构,都司位次游击之下,备守之上,初制从三品,康熙三十四年(1695)改正四品,管理营军务,或专守一城。都司署设在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天心阁下,其守卫城池的职责是很明显的。

清乾隆十一年(1746)都司署移至马王街后,刚上任不久的湖南巡抚杨锡绂利用原都司衙门空置的场所,改建为城南书院,道光二年(1822)巡抚左辅才将其复迁至妙高峰。

城南书院迁走14年后,即道光十六年(1836)都司署旧址改建为刘猛将军庙,相传祈祷灭蝗辄验。光绪元年(1875)至光绪十六年(1890),刘猛将军庙又作了湘水校经堂的校址。光绪三十二年(1906),湖南官立第四初等小学堂在刘猛将军庙旧址成立,俞诰庆为总监督;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又改为南区第一中心国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都正街小学,直到21世纪初停办。

民国时期都正街店铺较多,有马明德堂卤味店、杨松泰香铺、丁道生草药店、汪鸿泰铁铺、游祥生豆腐店等。都正街上原有涵德女子学校、城南一校。涵德女子学校在当时较为著名,1912年胡文始创于戥子桥,1914年迁至都正街与开明女校合并,称长沙私立涵德女子学校。街南端设有禁烟勒戒所,即1908年成立的湖南省禁烟局,1932年改为湖南省禁烟委员会,今存界碑。

今日都正街 陈先枢摄

都正街东侧有千总巷,为清代千总军营所在地,乾隆九年(1744)建。千总为绿营的下级军官,位于守备之下、把总之上,初制正六品,康熙三十四年(1695)改从六品,掌管汛地巡守。

都正街的旧迹还有詹王宫、东池、桃花古井等。

詹王宫在街东侧今都正街四条巷内,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今存残墙一堵,界碑一方。长沙餐厨业尊詹王为行业保佑神。传说詹王名詹鼠,是隋文帝皇榜招贤入宫的厨师,隋文帝封他为詹王。

桃花井为井名,亦为街巷名,位于都正街与今人民西路的交汇处。清光绪《善化县志》载:“桃花井,织机巷尾,都司署右。”桃花井虽为幽深小巷,却是旧时戏班荟集之区。据民国《长沙市指南》载,民国元年(1912)徐辛园组织“豫园”于桃花井,“延聘沪汉名伶之优等者,排演迎合湘人心理之戏剧,其营业之盛,殊足惊人”。今都正街新建北入口牌坊镌刻着清末举人黄逢元题桃花井戏台联:

饮水能歌,桃花古井桃花扇;

望瀛可接,第一仙人第一台。

复制的桃花井 陈先枢摄

今古稻田、都正街一带曾有大片地域,唐代为一水光潋滟、山岛耸峙的大型园林,名曰“东池”。东池为唐贞元十八年(802)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杨凭所建,初为潭州官府宴客观游场所。杨凭离任时将东池授予“宾客之选者”戴简,元和元年(806),适逢文坛大家柳宗元谪永州司马,路过潭州,戴氏将其延至府上,宴请之间,得柳氏《潭州东池戴氏堂记》。记曰:

东池丘陵林麓距其涯,坘岛渚洲交其中。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

复制的东池 陈先枢摄

民国时南社诗人王啸苏《东池》诗序载: “今古稻田、马王街钩鲈公馆皆其地。 迩来宁乡傅绍岩梅根、武昌王铭忠莘田各治一宅,傅题‘东池别业’,王题‘双柑旧庐’ 并无存矣。

王啸苏《东池双柑》叹曰:

亭榭难寻戴简堂,

林泉云物望苍茫。

东池已废双柑尽,

更向荒墟吊傅王。

摘自《长沙市历史地名故事》,湖南地图出版社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