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崔建平:繁花落尽显繁华——也谈电视连续剧《繁花》

  湖南文联   2024-01-31 21:13:44

繁花落尽是繁华——也谈电视连续剧《繁花》

文丨崔建平

历史是时间的珍珠,历史是生活的雕塑。

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监制并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繁花》在央视八频道黄金时段热播,吸引了不少人特别股民们的眼球,如同80年代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具有万人空巷,观者如潮的效果。时至隆冬,宇宙间寒风凛冽,白雪纷飞,平均气温在零度左右,一部电视连续剧能在人们心中,掀起追剧热潮,这在信息化高速发展,多种传媒纷繁呈现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传奇,不能不说是一种神话。

每晚我都像着了魔一样,早早坐在电视机前,将习惯玩的手机丢在一边,等待着电视剧的开播,唯恐错过一集,甚至到朋友家串门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霸着频道,还十分热情地与人家讲解并推荐电视剧《繁花》。那么,这部剧究竟成功在哪些方面呢?在我看来,有如下几点:

一、令人扼腕的真实历史再现

《繁花》电视剧记录的是改革开放年代处于经济发展前沿城市上海的故事。以上海最繁华最热闹最灯红酒绿的黄河路为剧中重要的舞台,著名演员胡歌饰演的阿宝展现了他从阿宝到宝总,又从宝总到阿宝这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电视剧以上海证券交易所、至真园酒店、夜东京酒吧等日常经营为画面,真实地准确地再现了90年代的上海沐浴着改革春风洗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对社会对过往观念制度体制的冲击。股市风云中的“宝瀛大战”,就真实地再现中国股票市场初期机构的做空拉涨,大户盲目跟风,普通股民哄抢某一只股票,财富涨跌如同过山车般的起起落落血淋淋的现实,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瞬间赤贫。《繁花》中的阿宝因宝瀛大战而成为“宝总”,金美林的老板也因股金惨跌而不慎摔死。这是当时让很多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市场经济刺激下的至真园与金美林的酒店商业之争,街头拉客,预留包厢等勾心斗角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刀光剑影纷呈,国企的范总左右为难,唯恐得罪了后面暗箱操控的经济大亨们,使厂里的生产经营蒙受损失。《繁花》通过这些故事真实地再现了历史,让人重温了那段令人扼腕叹息的记忆。

二、血肉丰满的群像人物各具特色

电视剧《繁花》中的人物宝总、汪小姐、叔爷、铃子、李李个个栩栩如生,真实再现,丰满感人。阿宝无疑是剧中的男主角,他的每一次出场都撼动黄河路经营的冷热,他落脚到哪家吃饭成为至真园、金美林、夜东京竞争的焦点。他每天晚上与铃子、李李的夜饮,故事多多,吸引着观众的目光。他从年幼跟随叔爷步入商场,既耳濡目染增长了经商知识,又在联手浙苏杭一带工厂企业,做外贸品牌,到在股市风云中闯荡,慢慢在黄河路积攒起人人皆知的“宝总”口碑,以及他与几个女人间朦胧而真实的恋情,都有血有肉地塑造成上海滩商界一号人物的形象。让观众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中一批“弄潮儿”们成长,也见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幸福与血泪,剧中“宝总”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经典的。剧中成功塑造的第二号人物无疑应该是汪小姐了,这个外表柔弱,漂亮似水的体制内的千金小姐,本可以升调上海外贸的“科长”的,又被市场经济的浪潮无情地裹挟下海经商,有哭有泪,有笑有悲,身份的骤升骤降,她坦然面对,社会的挤搾打压,她笑傲江湖。两场风雨夜中的驾车奔袭场景,让人心都跳到了嗓子眼,一是救宝总,二是救自己,真实地呈现给观众一个不畏艰难,励志奋发的改革者形象。她是许许多多“下海”吃螃蟹人的缩影。《繁花》中人物塑造是成功的,是观众喜欢这部剧的加分项。观众很容易就被这一个个人物感动、激奋。

三、别具烟火韵味的上海风情

如果说我喜欢《繁花》这部电视剧是被真实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感动的话,还不如说是被剧中丰沛的上海风情所陶醉。五彩缤纷,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平素只在巴金,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读到过,我国现当代的影视作品鲜有这么真实,充分,淋漓地再现。过去反映上海的影视作品永远是那几幢外滩的摩天大楼,看着让人隔靴搔痒不真实不接地气的感觉。而这部剧中却把镜头对准的是黄河路的窄街小巷,凹洼市景,拍摄的是哪些市街小铺小店,熙熙攘攘,却热闹非凡,风情盎然。上海和平饭店带推拉护栏的电梯也是见证上海风情的重墨一笔,那是民国时期老上海的旧物,是上海历史的风标,每天人流如织,上下如梭,老少两代电梯工热情周到为乘客服务,让人感到这就是上海。氤氲上海风情的还有剧中人物的嗲声嗲气的方言俚语,特别的韵味,特别传情达意,一句“侬好,侬好!”让风情浸在人们的心底。我还特别喜欢宝总每天必吃的上海泡饭,小小的碗,小小的碟,六个俗不可耐,少得寒酸的佐料让上海几千年的风情饮食文化不胫而走,传遍整个中国。

《繁花》这部剧的另一个特色是一部现代商战片拍出了诡谲惊险的谍战片的味道,不断变幻的时空转换,不同年代的时代背景,不同时期的音乐歌曲,给人有幌佛的感觉,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这是很多导演力所不能及的。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