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高求忠:热血青春 点燃心灵——观电视剧《问苍茫》

  湖南文联   2024-01-31 21:12:09

热血青春  点燃心灵——观电视剧《问苍茫》

文丨高求忠

电视剧《问苍茫》描摹了1921-1927年间青年毛泽东的革命探索之旅,也再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许多历史人物逐一登场,让观众回到时光深处,跟着剧里的人物一起思索、追寻、奋斗,来到一个充满激情和热血的世界,满屏都是万物竞发勃勃生机的青春气息。

关于毛泽东的影视剧很多,但对于这一段历史却着墨很少,平时在文艺作品中出现更多的是中年毛泽东,而这部剧独辟蹊径,采用新的视角,呈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毛泽东形象,与《恰同学少年》《觉醒年代》无缝对接。它聚焦于毛泽东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他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故事。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满目疮痍,许多有识之士都在苦苦追寻,怎样才能救中国?剧中毛泽东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也没有答案,至少先把路走起来。”创办自修大学、去安源了解工人疾苦、组织工运、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上海执行部工作、回到湖南农村、成立湖南党支部……,一次次的摸索,有成功有挫败,有付出有收获,从这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影像呈现中,我们知道了毛泽东思想是怎么形成的,知道了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仿佛亲临历史现场,感受历史的体温。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在成为伟人之前,他们也是普通人。” 这部剧不仅仅表现了革命先辈英雄的一面,也表现了他们凡人的一面。毛泽东在上海执行部当秘书时,两党内均有职务在身,劳心劳力,经常熬夜,还受到国民党右派势力的排挤,他身心俱疲,与好友道别时说:“当初来上海,我踌躇满志,到今日满心怅然,不甘哪,不甘”,其他党员也有反思和成长,本剧人物弧光具有完整性和真实性,使艺术感染力更强。

《问苍茫》有不少关于毛泽东家庭生活的内容,拍全家福那场戏令我久久难以忘记。妻子很想拍张全家福,因为党的纪律,毛泽东只能远远看着,毛岸英用稚嫩的声音喊着爸爸,毛泽东忍不住走上去,夫妻紧紧相依,之后,杨开慧含泪说,不拍了。这张不完美的全家福,也是这个家唯一留存的全家福。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当时的具体情形,我们不得而知,主创团队这样的艺术表现非常到位,想起“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想起伟人当时该是多么心潮起伏,这张照片变得沉甸甸,它承载了太多人间的情意与悲欢,历经岁月的淘洗,依旧在人们心里熠熠生辉。

点点滴滴的生活化场景、细腻入微的生活细节、接地气的表演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有血有肉,既有温柔的儿女情长,更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兄弟情、朋友情、同志情亦是温暖感人,电视剧走入了青年毛泽东的情感世界,脍炙人口的《贺新郎·别友》的出现,情景交融,更是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

剧中周恩来有一句话:“茫茫神州已经倒之狂澜,何人可挽?唯有青年”。当时建党不久,许多党员和进步人士都是年轻人,壮怀激烈,忧国忧民,敢为人先、上下求索,都愿意为了心中的真理和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贯穿其中,蒋先云、蔡和森、向警予、瞿秋白、夏明翰……百年前的青年们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新的浪潮正在形成,他们以青春系苍生与国运,“一生为报国”,剧中的青春气息和热血情怀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电视剧里的女性角色塑造得很好,特别是杨开慧,既是一个坚强的革命者,又有妻子和母亲的满腔柔情,其他历史人物也用心刻画,印象最深的是孙中山,剧中有一段戏,重病时张学良来探望,孙中山捂着肚子,费力地说着心声,希望张学良一心许国,而他自己“只恨盛年不再,不能再为中国之平等自由续涂肝脑,”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知不觉湿润了。韶山冲的农民与士绅虽然戏份不多,但颇有特色,表演可圈可点,湖南人看起来格外亲切。

电视剧尊重历史,注重历史细节,有真实原型的人物,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形象气质都与历史资料很接近。《问苍茫》制作精良,剧情紧凑,演员演技在线,许多镜头富有内涵,片头片尾的画面、党员开会和发动群众时的灯光、雪地里的朝阳……都有隐喻意义,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构图光影都特别用心,具有电影的质感,配乐恰到好处,这部精品电视剧,堪称2023年的荧屏压轴戏。

《问苍茫》用影像打开了一段历史,它是一幅恢宏的时代画卷,展现出了革命先辈的奋斗与抗争,实践与思考,理想与追寻,它有着历史的厚重,青春的气息,百年前的那群新青年拨动了观众的心弦,我们不禁会思考,假如我在那个年代,人生轨迹会是什么样,今天我们怎样来建设祖国,怎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