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馨怡 麻海峰 张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29 07:35:2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馨怡 通讯员 麻海峰 张涛
1月28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23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表扬激励的通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共有12项工作获得表扬——高标准农田建设、文化旅游、知识产权、林长制、河湖长制、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医保管理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及省政府综合督查典型经验做法,获表扬数在全省县级地区中位列第三。
花垣县获表扬数连续三年处于全省前列。2021年、2022年,均有7项工作获表扬激励。
真抓实干表扬激励是对各级政府重点工作的综合性评价,贯穿全年工作,刚性指标居多,表扬数量有限,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
花垣县地处武陵山腹地,位置偏远,人口较少,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发展基础较弱。
在花垣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面貌一新,成为国家级和美乡村、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
花垣县城。 石林荣 摄
全省前列是怎样干出来的?曾经的“落后生”是如何奋起直追,在县域高质量发展跑道中突围的?针对省委全会部署的重点工作,花垣是如何抓落实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再一次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
实干是最好的发展“钥匙”
早上8时30分,通过张花高速,记者来到花垣县城,街边的特色小吃店里热气腾腾。
出租车司机石志纲告诉记者,几年前,在花垣坐出租车都要拼车,现在县里规范管理,所有的出租车都打表计费,再也不会有拼车的情况了。
2021年11月,花垣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2年1月,Y021线(G319至十八洞村公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是湖南省首条获评该奖项的农村公路。前不久,该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通过交通运输部公示。
美丽公路。 石林荣 摄
石志纲兴奋地说:“路好了,生意好了,跑出租更有干劲了。”
行车至花垣县司法局附近,临街有几处文化围墙。据石志纲介绍,县里将一些违章建筑拆除后,整理成了停车场,方便老百姓停车。近两年,花垣县拆除了3200多栋违章建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亲自授予十八洞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十八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花垣县是湘西州唯一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该县在新征程上肩负的重要政治使命。
花垣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感恩奋进,勇毅前行,实现了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进而迈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
今年1月19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花垣县德农牧业公司董事长李世伯在成都,与四川天府联合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刘昂生签订黄牛进入全国大宗商品交易协议,这标志着花垣黄牛产业与现代金融体系融合又迈出了一大步。
花垣县致力于打造特色农业产业“851工程”,2023年实现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58.5亿元。
猕猴桃种植基地。(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光 摄)
抓产业、抓投资、抓项目、抓园区是花垣县委、县政府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该县抽调精干力量成立项目与招商工作专班,每个季度举行一次集中开工活动,每个星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度一次项目与招商工作,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2021年,花垣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增速排名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位;2022年,又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增长19.7%;2023年,全县7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9亿元,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十八洞培训中心等一大批项目建成运营。
十八洞培训中心。 杨泽江 摄
曾琦是上海金禾天润科技公司董事长,在考察花垣的营商环境后,短短几天,他就毅然决然投入6个亿,建设花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项目建设期间,花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几乎每周都会到工地现场办公。曾琦还先后介绍了20多位合作伙伴来花垣考察投资。
曾琦告诉记者,有时自己心急,凌晨一两点钟也会给县委主要领导发信息求助,领导都会马上回复办理,这样好的营商环境他从未见过。
2024年开年不到一个月,湘西州委副书记、花垣县委书记廖良辉已带队到广州、长沙、成都招商。150多个招商项目正在对接,多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望今年开工。
廖良辉带队到四川成都开展招商活动
冬日里的十八洞村依然游人如织,该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表示:“10多年来,十八洞村的产业越来越强,村子越来越美,老百姓的干劲越来越足,生活也越来越好。”2023年,十八洞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3.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74.5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545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全县接待游客443万人次,同比增加50.75%,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同比增加52.29%。
十八洞村。 石林荣 摄
2023年11月3日,“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举办,30多个国家的嘉宾参加,全球近6.7亿人关注活动盛况,以“十八洞之窗”充分展示了“湖南之为”“中国之治”。
近三年,花垣县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快进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全省人居环境提升先进县、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锰三角”生态环境是困扰花垣县多年的突出问题。花垣矿业发展最火热的时候,曾是全省人均GDP第一县,也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百强县。但多年的无序开采,也给花垣留下了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
近年来,花垣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真抓实干,以空前力度全面推进矿业综合整治。
先看问题清单。2021年4月起,经过国家调研组反馈、生态环境部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曝光、洞庭清波督办……花垣县需要整改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有30大类138项。
此外,4家锰矿山要整合成1家,5家电解锰企业要退出,6家铅锌矿山要关闭,7家铅锌浮选厂要退出,6个铅锌尾矿库要闭库,1195个矿硐要全部永久性封堵,98个尾矿库、18个头顶库要完成治理,1884名矿业工人要退出转产,所有相关企业要开展技术改造与清洁化生产升级,矿山与矿区整体环境要完成生态修复,尾矿库渗漏液与矿涌水要彻底治理......几十年来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必须在2023年、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前全部完成整治。
再看成绩清单。2021年起,该县对所有交办环境问题进行整改,所有相关矿业企业关停整合。
2021年,花垣县国省控断面水质跃居全省各县市区第4位,其中改善指数居第1位。2022年,所有矿硐全部完成永久性封堵,相关矿业企业全部整合退出;花垣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改善幅度排名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位,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2023年,该县成功摘掉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县“帽子”,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绿水青山。 石林荣 摄
还有发展清单。围绕矿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来,花垣县谋划了一系列重大工作。整合全县所有国有企业成立十八洞集团,在长沙建立飞地产业园,入股主导矿业企业发展。争取到全省第一个县级生态环境主导产业开发EOD项目,社会资本投入52.7亿元。6座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30个矿业污染治理项目、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项目等,仅2023年就争取到国家、省州专项资金支持4.48亿元。
2023年12月,亚洲最大的单体铅锌矿山——大脑坡铅锌矿采矿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全票通过国家评审。2024年,花垣县储备中央预算内投资矿业等项目49个,总投资34.26亿元。
花垣县生环办负责人吴海波详细介绍花垣矿业整治整合的过程。他表示:“这几年,花垣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工作力度前所未有,各方面的成效也是前所未有的。”
他说,矿业整治最艰难的时候,花垣县委主要领导就住在矿山里,以身示范,冲在前面。领导真抓,大家实干,才把矿业整治的硬仗打了下来。
“以前,矿区附近的田地里都是矿渣粉尘,水不敢喝,农作物也卖不出去,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情况了!”猫儿乡洞里村村民吴清明说。洞里村是一个典型矿业村,在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等相关工作机制的综合推动下,这里又重新焕发出绿水青山的勃勃生机。第三方大样本调查显示,全县人民群众对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满意率达到97.6%。
如今的洞里村,美不胜收。 麻绍林 摄
廖良辉表示,正是全县干部群众上下同心、攻坚克难,花垣县才能在各方面的工作中,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人民永远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花垣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政绩,着力办好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1月22日,花垣迎来今年第一场大雪。全体县领导集中在一起,接待上访群众。龙女士在网上看到全体县领导接访的公告后,特地从广东赶回,在向县领导反映相关情况后,她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花垣县全体县级领导在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展集中公开接访活动。 梁金梅 摄
花垣县曾是信访“大户”。三年前,这里的京访、非访量占了全州一半以上。近三年,花垣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定期集体接访、每天安排1名以上的县级领导值班接访和接访提前向社会公布制度,一大批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
2023年,该县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47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矿业相关的848人次信访全部做到县内化解;全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民意调查综合得分位居湘西州第一位。
教育是民生之基。多年来,受到矿业经济的冲击,花垣的教育一直在全州垫底。近年来,花垣县委、县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恢复县第一高级中学、第一初级中学办学,组建县一中教育集团,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撤并全县96所小规模学校,对接长沙等地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023年,全县高考600分以上考生增长160%,在省教育厅对县市区教育质量监测的排名中提高30多名次。在花垣县第一高级中学支教的湖南师大附中教师刘靖说:“花垣的教育天天在进步,一年一大步。”
2021年起,花垣县推出“一户一大、一人一技培养工程”(即一户培养一名大学生、有劳动能力者每人培养一项技能)。两年时间,培养了8040名农民大学生,1.2万人接受劳动技能培养,一大批“花垣矿工”变身“花垣焊工”“花垣家政”,实现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9.16万人。边城镇白岩村村民张世勇取得焊工资格证后,年收入达50多万元。
花垣焊工。 吴向申 摄
花垣县也是湘西州唯一一个省级乡村医生等级评定工作试点县。近两年,该县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成立县人民医院总医院,实行“八个统一”管理模式,20个乡镇卫生院撤并成12个,与相邻省市建立医保共同体,县域内就诊率和基层卫生院就诊率大幅提升。
记者走进花垣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区——民河社区,苗鼓声阵阵,喜庆热闹,该社区正在举行“迎春送福”活动。2023年,易地搬迁的群众通过以工代赈等项目,已获得近5000万元工资性收入,被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
一件件民生实事完成,花垣县领导干部真抓实干,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得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2021年起,花垣县在全县干部中开展“四比四创”评选活动,大大激发全县干部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内生动力。56名“四比四创”先进个人,全部得到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等级。
此外,花垣县出台了《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等级、能上能下挂钩。近两年,6名乡镇书记与县直部门一把手因考核排名靠后被调整。
“以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报酬一分不少。现在有了绩效考核,不仅要干完、多干,还要干好。”麻栗场镇沙科村监督委主任石宗辉深有感触地说。
责编:黄馨怡
一审:莫成
二审:李寒露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