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4-01-28 10:52:14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刘萍
从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到被岁月染白双鬓的不惑之年,从乡村教师到州级学科带头人、城镇学校副校长,人生在变化中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第二完全小学副校长彭全莉,19岁步入教坛,弹指已经23年。她正如一名不变的耕夫,心无旁骛地耕耘在教育田园里。
她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始终秉承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用行动践行对教育的忠诚与热爱。曾荣获省级国培“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州级“教学能手”“优秀工作者”“学科带头人”、县级“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教研之星”“十三五教师专业发展先进个人”“国培优秀辅导员”等多项荣誉称号。2019、2020年年度考核等次均为优秀,2021年记三等功一次。
倾心爱生,用心关爱孩子
2022年春,她担任六年级7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一堂习作讲评课上——《让真情自然流露》,她挑选了几篇感人的习作作为范文在讲评课上进行展示点评, 她发现失去母亲,与奶奶居住的小吴同学哭得很伤心。当天放学,她便去小吴同学家进行家访。她拉着小吴同学的手,对他奶奶承诺:“我一定会帮助小吴同学,让他自信快乐。”并告诉小吴同学:“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和我分享。我愿意分享你的快乐,愿意倾听你的惆怅。还有,咱们定个目标,你看你现在的成绩,还要加油,咱们努努力,争取期末检测时科科都达到优秀好吗?”
一次家访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彭全莉坚信:一句贴心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许能触动孩子的心弦,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一丝亮光,寒意中感到一份温暖,从而点燃希望的火把,勇敢地面对未来。
从那以后,彭全莉会时不时地找他聊聊天,说话做事也会特别在意他的感受,为了提升他的自信,还让他做了语文小组长。还特意给他买了一身新衣服,一双运动鞋。打开心扉的钥匙是真情,走进孩子的心里,自然就会有效果。小吴同学一天天开朗起来,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上课也更专注了,眼里闪烁着光。
勤学笃行,自成教学风格
2016年,35岁的彭全莉就获得了高级教师职称,当时是全州最年轻的高级教师,还被评为湘西州第四届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也是那年担任了学校副校长,在很多人看来她已经收获了成功,但她从未放弃对工作的热爱,从未停止成长的步伐。
对彭全莉来说,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再到走入学校管理岗位,她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没停歇过,不管何种身份和岗位,她都记得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她热爱学习,为了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她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情、修改教案、制作课件,努力做到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让孩子们在她的语文课堂上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课前思考给孩子们教什么?如何教?孩子们如何学?课后认真反思孩子们收获了什么?哪方面能力得到了发展?哪方面还需要改进?她以生为本,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用心钻研,积累经验,形成了她独有的教学风格。所带班级的学生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语文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
彭全莉开始思考:怎么样能够在自己成长的同时,更能够带领身边的人也一起成长,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够让更多人和她一样快速成长起来。
潜心教研,引领教师成长
2017年、2018年永顺县灵溪二小作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连续两年承担了国培计划名校送培乡村校手拉手培训项目,彭全莉作为项目负责人,全程负责组织参与了送培项目。
2017年第一次做这个项目,从成立送培团队到项目内容和具体操作方式的确定,制定送培工作方案、打磨示范课、制作培训简报、新闻报道、成果提炼等等,彭全莉仔细思考和探索,尤其是研课磨课的环节,要分三个阶段:个人研磨、小组研磨、班级研磨,如何扎实有效让每位学员都参与进来,如何研磨?她照着文件认真钻研,认真学习专家的讲座,虚心请教县里的培训专家。到第二年2018年,再做手拉手培训项目时,彭全莉就能融入一些自己对培训的理解,能有所创见地开展培训。在承担2018年培训项目的时候,彭全莉已经怀有6个月身孕,又怀的双胞胎,但她依然坚持圆满完成了送培任务,在全县国培项目汇报评选活动中,她已经8个月身孕,当她走上台,台下不由自主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不仅是对彭全莉的鼓励,更是对她这份对事业执着与痴情的肯定与认可,在全县国培项目汇报评比中,彭全莉组织的培训项目获得一等奖,在湖南省国培项目评比中,她所负责的国培手拉手项目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A类。彭全莉克服了身体上的困难,克服了心理上的压力,克服了自身教学工作和管理岗位繁重的工作,使个人专业成长也得到了很大的突破。
彭全莉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个人专业的素养,更放大到整个学校老师的一个专业素养,她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带动他们,能够引领带动更多的人,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这个领域上进行深挖,进行探究。
特别是2021年县里举行教师暑期全员培训,彭全莉在学校给老师们带来了一堂《回归语文本位,重视言语实践》的讲座,老师们都觉得收获非常大,其中57岁的老教师张中磊老师抑制不住喜悦,在微信中这样写道:
“你今天这个讲座讲得极好,你说请不到专家,看来不用天边觅,你自己便是。其实语文它是姓“语”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的。过去,我们的语文课堂追求花样翻新,一篇篇优秀文章也被翻得支离破碎,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变成了工厂加工出来的成品,抹煞了他们的个性。如今,语文开始回归,是语文之幸,孩子之幸!”
彭全莉通过本土培训,把学到的知识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感染更多的人,让老师们在家门口足不出户就能够接触到实实在在的培训,然后带领他们成长。
从一位语文老师,到学校管理者,然后到兼职培训,一路走来,彭全莉已经从一个教书匠变成一个可以给予他人温暖,赋能他人成长的一位学科引领者,自己在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引领其他人成长。
在教育田园里耕耘着,收获着,因为彭全莉坚信:“只要以一腔真情不辍耕耘,就会收获满园的幸福。”她将守望教育家精神的灯塔,继续前行,做师德高尚、专业严谨的好老师。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