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唯一举行抗战胜利受降仪式的大学

    2024-01-23 10:23:26

△1945年9月15日,长衡地区侵华日军投降仪式在湖南大学科学馆举行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就在同一天,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批准:由岳麓书院发展而来的湖南大学从省立改为国立,成为当时第十五所国立大学。

8年后的1945年,长衡地区侵华日军投降仪式在学校科学馆举行,湖南大学也是唯一一所举行抗日战争胜利受降仪式的中国大学,见证了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的历史时刻。

长沙临时大学

在东方红广场旁,矗立着湖南大学办公楼。这栋曾记录着抗日荣光的大楼建成于1935年,当时是湖南大学科学馆。“七七事变”后,华北危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奉命合迁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等一批教授来到长沙,传道授业。

湖南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张泽麟对于抗战时期学校的这段历史如数家珍:“1937年9月,教育部宣布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1月1日,临时大学如期开始上课,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当时就在我们所在的办公楼里借读。”

临时大学成立后,三校在媒体上发布公告,通知全国各地北大、清华、南开的师生校友迅速向长沙集中。数月之后的1937年12月14日,长沙城内各大报纸铺天盖地报道,民国首都南京已于前一日失陷。

愤怒的长沙临时大学学生1067人,迅速沉痛集会,学生们青衫泪湿,痛感国破家亡,集体致电蒋介石,拥护抗战到底,请求学校立即执行战时教育,热血学生纷纷报名上前线,欲以血肉之躯与日寇拼死一战。

随着南京沦陷,战火一天天烧近湖南,长沙连遭日机轰炸,为保存国家文化元气,国民政府教育部1937年12月令国立长沙临大在第一学期结束后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遭遇日军空袭

除了科学馆,当时湖南大学还拥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图书馆,抗战时期80箱故宫国宝内迁的第一站就存放在此。

1938年4月,台儿庄大捷之后,日本人要进行报复,意图毁灭中国的文化教育机关,10日下午两点,日本27架飞机窜入湖大上空,当时记载共投烧夷弹50余枚,爆炸弹40余枚,湖大图书馆被完全炸毁,但幸运的是,存放在图书馆的故宫珍宝包括湖大的善本古籍提前两天转移到了爱晚亭旁边的一个山洞。

△被日军轰炸仅存数根花岗岩残柱的湖南大学老图书馆遗址

像这样的轰炸,日军在湖南大学共有5次。百余师生罹难,图书馆、科学馆、岳麓书院、校舍,烈火冲天,毁坏殆尽。

年4月10日,日军飞机轰炸长沙,湖南大学校区被夷为平地,图书馆大楼被毁,仅存数根花岗岩大门柱”。这段文字,镌刻在学校被炸图书馆遗址前的石碑上,地上同时刻着几个大大的字“历史不会忘记”。

被日军轰炸后,悲愤不已的湖大学子,向全世界发出了怒吼:

“本大学虽罹此浩劫,却以血染为荣;虽不在前方,却以与前方将士及我民众分受牺牲为幸。全体师生决本百折不回之精神,誓与倭寇相周旋,使我华中仅存之国立大学,不因暴力而炸毁,湖南之高等教育,不因暴力而中断……”

西迁辰溪

1938年7月之后,形势急转直下,省会长沙的机关、学校纷纷搬迁。湖南大学也根据教育部的指令开始内迁至辰溪县垅头垴。西迁初期,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依靠并不宽裕的办学经费,于困苦中恢复教学,一时间,荒山变成了大学城。

“教室是枯黄的草地,或大树底下,用木板子做几块小黑板,背起便走。”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杨煜惠老教授曾这样描述当时用过的特制钢笔,“我们把玻璃棒放在火焰上烧软拉伸,扭出尖来,蘸一次墨水可以写出几个字来。”

著有《湖南大学在辰溪》一书的老人张必津是土生土长的辰溪人,他写道,“1939年元旦,湖大学生举行劳军活动,为抗日士兵代写书信,为抗日士兵们缝补军衣。1940年1月,学校师生还为前方抗日将士征募寒衣,并给抗日将士汇出1000元。政治系同学绘制了国家形势图及湘北会战图,张贴于辰溪街道各要冲处,让闭塞的辰溪人民清醒地知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据统计,1938年西迁辰溪学生数为535人,到返校的1945年达1341人,增加了2.5倍,7年间毕业人数总计1273名,其中,不乏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主要创始人慈云桂、第一个登上南极的中国人张逢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卢滨峰、著名新闻工作者苏仲湘等校友。

光荣受降地

湖南大学在日军投降后被确定为全国15个受降点之一。而受降仪式,就安排在当时的湖南大学科学馆205室。

1945年9月15日正午,抗日战争中国战区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长衡地区受降仪式在湖南大学科学馆举行,侵华日军第二十军司令坂西一良代表长衡地区日军,向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呈递投降书。当年报纸曾如此评述:“这其实不只是岳麓山下湖南大学一所学校的荣誉,更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骄傲。”

受降典礼上,悬于科学馆两侧的一副对联,字体遒劲:

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汉无此雄,宋明无此壮;

集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当年出版的《南京受降记》一书,详细记录了受降经过。其中中国受降主官王耀武曾对在场的日寇坂西一良说:今后吾人对已投降之日本官兵,均须予以安全保障,并供应其给养,希望各地同胞,表示我大国民仁厚之传统风度,须知真正战胜敌人,不在残酷武器,而在和平感化,今后吾人对世界所负之责任,是在如何以民主思想与人道主义,灌输曾经受过法西斯主义薰染之轴心国民,使其知错就正,同度世界永久之和平。

岁月如歌,“七七事变”如今已整整八十载,从炮火劫难中走过的千年学府,已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教育传承,负重前行,弦歌不辍。

摘自《湘声报》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