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叙事|“你若信任相托 我必全力以赴”

  大众卫生报   2024-01-20 15:05:08

我第一次见到她,矮小瘦弱的身架上穿着一件稍显褪色的旧布衣裤,耷拉的眼皮上布满了皱纹,皲裂的右手拿着检查报告单,小心翼翼地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我习以为常地看着她递过来的报告单,然后抬头问道:“患者也过来了吧?”

“过来了,我就是患者。”她回答的声音很小。

我认为我听错了,便抬起头环顾下四周继续问道:“患者在哪?”

“蒋医生,患者就是我。”这一刻,我愣住了,我才发现诊室里确实只有我和她两个人。和别的患者不一样,她是一个人过来的,没有陪人。

望着眼前这个女人,粗糙蜡黄的皮肤,布满银丝的头发,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便又多问了一句:“你今年42岁?”

“是的,医生。”她认真地答道。

顿时,我非常后悔,居然问出了这么愚蠢的问题来;同时内心也不免感叹,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能把这个女子蹉跎成这般模样?

“蒋医生,我隔壁邻居曾经在你这做过手术,她现在恢复得很好,我这个病应该也有希望治好吧?”她主动地打破了那一时的尴尬。

“这个要根据后续的一些检查结果再评估。作为医生,我们当然是希望每个接受了治疗的患者最后都能痊愈,你说对吧?”

“我这种情况能保住肛门吗?”她继续问道。

从当地的肠镜结果来看,她的肿瘤位置确实比较低(距肛缘仅3厘米),但好在肿瘤不算太大,根据我的经验保肛还是有一定希望。

于是我回答道:“我们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前提下肯定会为你考虑,尽力去保肛门的,但是现在我无法给你保证。”

“请您尽量想办法帮我保住肛门,如果挂个造瘘袋,以后我出去卖菜会很不方便。我相信你!蒋医生!”

“谢谢你的信任!你先去办理住院手续吧,我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的!”

后来,我才逐步了解到,这名患者34岁的时候,丈夫就意外去世了,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因为丈夫是家中独子,也没有其他亲戚的接济,日子过得很是艰难。每天很早就要出摊卖菜,然后再去饭店打一份零工,才得以紧巴巴地维持生计。

当一切术前准备工作都完成以后,我们准备为她安排手术,那天查房的时候,我听闻她隔壁床的家属说,昨晚她躲在被窝里哭得很伤心。通过几天的接触,我一直觉得她是一个虽然外表柔弱,但内心坚强乐观的女人,于是我主动找到她了解原因并安慰她,也得知她自己从小就是孤儿,而手术风险谈话需要家属签字,直到现在她都一直瞒着自己的孩子。

她说:“蒋医生,我能不能就自己签字?”

我问她:“难道手术前你就不想看看你的孩子?让他们陪陪你?给你鼓鼓劲?”

她眼里噙着泪花说道:“我当然想他们!这么些年,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两个孩子都特别懂事,大女儿正在外地读大学,小儿子中学成绩也不错,此刻正在中考备考。我也担心手术有个万一,至少对他们也能先有个交代,可是又担心耽误了他们的学习。”

天下父母都是这样,总是心甘情愿地为子女无私付出,却总是害怕给孩子们增添一丝麻烦。最终我帮她拨通了大女儿的电话,听完我的讲述后,电话那头传来了焦急的哭泣和对妈妈的声声安慰。

手术那天,一切都如我们预想的一样,进展得非常地顺利,我和团队小伙伴们为这位伟大的母亲实施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为她如愿以偿地保住了肛门。

第二天早上查房,当我走进病房的时候,女孩正泪眼婆娑地趴靠着病床,双手却紧紧地握着妈妈的手。看见我的到来,懂事的女孩用衣袖擦拭了眼泪、立马起身腼腆微笑致意,她也试图要从病床上坐起来,同时对我竖起大拇指,并连声说着谢谢。

我赶紧摆手对她说:“你现在先躺好休息,保存好体力晚点再下床适当活动”。

这时,乖巧的女孩连忙说道:“蒋医生,您放心!这次轮到我照顾妈妈,我肯定会按照您的要求把她照顾好的。”走出病房,我脑海里仍闪烁着她们相互温暖的场景,着实让我感动!

我感谢上苍让我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因为我有机会见识过太多人间疾苦而没有麻木,感受过太多生离死别而有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我也庆幸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实践和努力,我不断反思纠错,手术不断精细化、不断提升,最终没有辜负这些患者的信任。我也始终坚守着那份初心——让每个患者都活得更久、获益更多!让每个患者都过得有尊严,痛苦更少!

湖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 蒋嘉睿 通讯员 彭璐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陈艳阳

三审:鲁红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