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智库丨推动媒体融合 提升高校网络育人能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18 10:26:45

张高阳 周向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面对使用智能设备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当前一些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存在内容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媒体平台融合力度不够、新技术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亟须围绕内涵建设、平台建构、技术支撑等方面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以有效提升高校网络育人的“保障力”“战斗力”“创新力”。

强化内涵建设,巩固媒体融合之“基”,提升网络育人“保障力”。一是制定媒体融合制度。各地教育部门应统筹指导本地区高校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各高校党委应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管理体制、工作目标、保障措施,制定考核与激励机制,为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凝聚媒体融合共识。当前一些高校各部门、各学院主办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平台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现象,导致育人力量分散、平台重复建设、资源低效利用、优质作品欠缺、宣传效果欠佳等问题,须进一步强化媒体融合共识,实现高校网络育人“1+1>2”效果。互联网时代,高校应组织师生融入全媒体传播格局,在网络空间积极发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正确认识和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校情,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三是组建媒体融合团队。构建由专兼职人员、学生骨干组成的专业团队,推动团队成员各展所长。与此同时,高校可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动员师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为网络育人提供高质量内容供给。

强化平台构建,打造媒体融合之“实”,提升网络育人“战斗力”。一是建设媒体融合中心。将校园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为“全媒体大脑”,统筹指挥全媒体平台建设、全流程内容创作、全范围传播推广,发挥总调度作用,形成网络育人“全校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国家发展大势及学校中心工作,紧扣重要节点、重大事件、重点工作,定期召开选题讨论会并设置议题,把准内容创作的总体思路和方向。二是整合媒体平台资源。以教育数字化建设为契机,建设校园融媒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联通校内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和校外主流媒体“校园号”,推动校园“网报刊”、电视台、广播台、电子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平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形成平台集聚效应。三是探索媒体融合模式。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为导向,探索校园融媒体“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机制。校园融媒体中心根据各部门、各学院提供的线索,组织“从0到1”的初次创作,采取“图文契合、声像组合、动静结合、虚实融合”的内容呈现形式,形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核心内容并分发,校园各媒体平台结合工作实际和受众需求进行再次创作,推动“从1到10”的内容扩发,产出政治导向正确、师生喜闻乐见、传播效果显著的优秀作品,实现精准网络育人,提升校园媒体平台影响力。

强化技术支撑,赋能媒体融合之“魂”,提升网络育人“创新力”。一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监测等新技术,掌握师生关注热点、阅读习惯、心理状态等,关注网络舆情动态,有针对性地创作网络育人作品,实施正向引导、有效引导;二是运用人工智能新工具,实现文案写作、照片拍摄、图片编辑、视频剪辑、音乐制作、图画绘制、海报设计等工作的智能化生产,丰富作品呈现形式,提高育人工作质效;三是运用各类前沿信息技术,建设元宇宙沉浸式育人空间,在虚拟空间开展思政课教学与研讨、红色文化基地参观、校园参观和校史之旅、主题知识竞赛、音乐展演和艺术展览等育人活动。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建设“延安老校区”元宇宙场景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湖南工商大学“元创未来”主题展以元宇宙技术创意呈现毕业设计艺术展等,成为高校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展网络育人实践的成功案例。

【作者均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基地研究员、湖南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中心(湖南工商大学)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宣讲团队”(2022年)阶段性成果】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