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彭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16 16:38:3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彭娟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着力统筹各类宣讲资源,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为契机,健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宣讲工作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正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实现理论宣讲“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头雁”领航把舵健全宣讲工作体系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基层理论宣讲的过程中,新区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当地实际,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
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
新区党工委(岳麓区委)深化思想理论武装,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新区党工委(岳麓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示范学,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确保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行动有力,引领带动各级开展学习研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宣讲,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新区领导干部用一场场精彩生动、接地气的宣讲给广大干部群众以精神鼓舞和思想启迪,在全区迅速掀起宣讲高潮,凝聚起奋力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力量。这是“新区领导带头宣讲”制度的生动体现。
“讲台”你追我赶 创新宣讲工作模式
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入脑入心?这场比赛有答案。
2023年12月22日,湖南湘江新区2023年“‘四敢’新潮涌湘江”微宣讲大赛总决赛举行。通过初赛、复赛、决赛层层选拔,12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选手用精彩的语言和表现形式,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故事。这场持续近5个月的微宣讲大赛,不仅生动展现了新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效,也传递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区声音”。
微宣讲打破了“你说我听”的传统宣讲模式,把厚重的理论转化为“轻”“巧”“活”等大众化方式,且不限场合,让新思想声声入耳。
2023年以来,新区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组建宣讲队伍,创新“七进”宣讲新模式,搭建宣讲大擂台,来自基层的100多名宣讲员立足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法治思想、科技创新等实际,以“小切口”呈现“大视野”,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以“微宣讲”传播“大理论”,开展微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全区各级各部门、各类宣讲队伍开展宣讲活动10000余场,受众达200余万人。
期间,湖南湘江新区麓山景区管理处获得2023年全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白箬铺镇黄泥铺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朱权印获得全省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岳麓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曾高杰所作的《心怀“国之大者”共促伟大复兴》和长沙高新区原机关党委书记、教授胡国龙所作的《理直气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获评全省优秀理论宣讲报告;湖南湘江新区纪工委主创作品《青年话清廉》获评全省优秀理论宣讲视频。新区选手参加湖南省“好声音讲坛”理论微宣讲比赛获二等奖。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获长沙市宣讲工作组织奖、宣讲优秀组织奖2个奖项;新民学会旧址获评2023年长沙市基层理论宣讲基地。
“湘味”特色引领 打造理论宣讲品牌
2023年12月12日,湖南湘江新区《湘伢子雷锋》进校园启动仪式举行,一场旨在宣讲雷锋精神的“大戏”将走进新区的各个校园。
从“就理讲理”到“多元阐释”,新区理论微宣讲利用有趣有味的方式,将理论简约化、趣味化,但简约并不简单、有趣而有内涵,让群众坐得下、留得住、听得懂。
近年来,新区充分挖掘区域资源“富矿”,创新“理论+情景课堂”新思路,融宣讲方式、创宣讲手段、分宣讲对象,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雷锋同志、半条棉被故事等以话剧、音乐、诗歌朗诵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用“乡音”传“党音”,确保声声入人心。
在新区2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内,党的创新理论“微课堂”一场接一场,居民们近距离聆听生动鲜活的理论宣讲,享受家门口的“精神大餐”。
理论宣讲既要上接天线,更要下接地气。新区整合宣讲资源,铸造“‘理’道湘江”宣讲品牌,创新宣讲新模式,打造“就认这个理·理道湘江”“‘五老’宣讲团”“小小讲解员”巾帼宣讲队、博士宣讲团、青年宣讲团、“湘”信这个理志愿服务宣讲队、“流动红色讲堂”等一批特色宣讲团体及载体,精心组织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
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用群众记得住的方式,让理论宣讲不再是“空中楼阁”。一场场冒热气的理论宣讲,正凝聚起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伟力”,推动“新区号”巨轮行稳致远。
责编:王宇蓝
一审:封豪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