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4-01-15 15:10:51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15日讯(王萱 陈华 佘翠娥)这个冬天,寒冷的哈尔滨迎来了一股“南方小土豆”的暖流,他们纷纷涌入这片冰雪之地,渴望在北国冰城感受一场别样的冰雪盛宴。
在这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爬冰乐雪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冰雪活动,不仅带给人们身体的锻炼,更在中医养生的视角下,带来了诸多益处:如冰雪的刺激能够激活体内的阳气,促进血液循环;南方人体内多湿热,寒冷的环境可以促进身体的清热排毒,有助于调和体内的阴阳……
但南方人去到东北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旅游,该如何安全健康地游玩?市中医医院给出健康攻略:
保暖保湿防冻伤
东北的冬季非常寒冷,平均气温在零下25摄氏度左右。因此,需要准备足够的保暖衣物,以防止冻伤和感冒,邵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欧阳波提示重点保护好这四个部位:
头部。头为诸阳之汇,风府穴、风池穴等都汇集于头部,也是最先受到风寒侵袭的部位,所以出行一定佩戴帽子,避免头部受寒。
颈部。颈部有丰富的血管和穴位,督脉的大椎穴就位于颈后处,若风寒从大椎穴入侵人体,会导致阳气受损,人体免疫力、抗病能力减弱。所以出行一定要戴好围巾,保护颈部。
腹部。肚脐周围有神阙穴,一旦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腹泻等情况,女性还会出现痛经、月经紊乱等现象。所以出行要多穿一件保暖衣或贴一个暖宝宝在腹部。
脚部。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暖能力弱。并且中医认为脚底的许多穴位与人体内脏相关,脚部受凉会影响脏腑健康。所以外出游玩时要穿加绒加厚和袜子搭配保暖的雪地靴。
如不慎冻伤,首先要迅速脱离低温环境,前往室内;其次是尽快复温,用30-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浸泡冻伤肢体,帮助恢复正常体温,并尽快就医。
东北室内的暖气火力很足,再加上偏干燥,保湿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准备好油性较大且具保湿功效的脂类护肤品很有必要,可以防止皮肤干燥、皱裂。北方冬天的紫外线也很强,防晒霜也要有备无患。”欧阳波建议。
饮食适量 润肺降噪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南方小土豆”们到了东北免不了要大快朵颐。东北菜通常分量十足,重盐、重油、多肉,容易聚热生痰,导致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津液输布不利、停湿成痰,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不适。
“初到东北,以少食多餐的清淡食物为主,背包里可以备几片消食片,预防消化不良。若有腹痛腹泻头晕恶心呕吐,可服用藿香正气散。还要尽量避免吃冷的食物、喝凉水等。”邵阳市中医医院脾胃肺病科主治医师熊昌红建议。
东北冬季气候干燥,时有雾霾,可能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复发和加重。其次,人群聚集易导致流行病流行,如流感、新冠等。
“肺主气,司呼吸。同时,肺为娇脏,喜湿润而恶干燥。所以外出要戴口罩,常洗手,避免患上呼吸道疾病。平时可适当食用一些清肺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如橘子、柚子、山药、百合、甘蔗、梨子、苹果、蜂蜜、白萝卜等。”熊昌红继续分享道。
谨防摔倒和雪盲
“南方小土豆”们去东北旅游,看到冰天雪地立刻兴奋地跑起来,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一身伤,轻则淤青,重则骨折。
“为降低滑雪伤害风险,新手应选择合适场地和器材,穿戴完备护具,做好事前热身,最好请专业教练指导。”该院骨伤一科副主任医师何茂顺说道。
来了东北怎能不搓澡?澡堂里每个人都是浪里白条,一步不小心就会自由飞翔,到处都是坚硬的瓷砖地面和水池壁,受伤甚至骨折的概率非常大,也要多加小心。
北国风光,万里雪景,“南方小土豆”欢欣鼓舞,但要注意雪盲症的发生。当太阳照在雪地上时,表面会反射大量的紫外线,这些紫外线照射眼球会对眼表组织造成刺激,很容易导致角膜上皮受损。会出现短暂性失明或眼红、眼痛、流泪等眼部症状。
“预防为先,出门游玩应佩戴黑色太阳镜或防护眼镜。出现雪盲症后要避光冷敷,多休息,并及时就医。”该院五官科医师李新宇建议道。
责编:洪学智
一审:洪学智
二审:张丽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