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视剧《问苍茫》:这才是新时代呼唤的青春偶像剧

邓华如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08 12:38:33

文|邓华如

革命历史题材剧《问苍茫》热播后,许多观众就一睹上瘾,欲罢不能。那风雨如晦的时代背景,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鲜活的人物形象,慷慨激昂的精神感召……这些艺术魅力无不牢牢地牵动了观众的情感末梢。此剧的出现,就像一匹黑马,在我国青春偶像剧创作的迷茫中奔腾而出,让人眼前一亮,令人热血沸腾。

《问苍茫》截取了1921年到1927年中国大革命时期这一历史阶段。这段历史十分特殊:既是中国政坛风云变幻的时期,又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大起大落期,全剧以这段历史节点为宏大的叙事背景,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同帝国主义列强、封建军阀势力斗争的历程,也以多维视角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左右派别既联合又斗争的历史,同时还客观立体地还原了我们党内左右倾路线的真实交锋带给观众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1921年到1927年间,剧中的人物大多是三十岁左右的年龄,小的还只有二十出头。像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陈延年、蒋先云、夏明翰、任弼时、李立三等等,一个个风华正茂,他们大多丰神朗秀的外貌下透露着坚毅冷峻的气质,即便是蒋中正和汪兆铭,外貌也显得清爽精干英气逼人,绝无脸谱化的歪曲。全剧以这样一群青年为表现主体,使剧情推演更具戏剧冲突的艺术张力和美学感染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时代先锋,在大革命年代的英勇壮举和慷慨的胸襟,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年轻人看了大多热血沸腾,而对标自励。许多青年观众认为这样的扛鼎大剧才是现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所呼唤的青春偶像剧。

观众之所以将该剧归为当今时代应有的青春偶像剧,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问苍茫》所洋溢的艺术气质是青春的。该剧的主题思想昂扬向上,赋有激励奋进的正能量;该剧所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一个个英气逼人,大义凛然,他们无不以天下为己任,情系苍生;该剧的戏剧冲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情节推演不拖沓,洗练而不冗赘,这就符合当代青年的审美习惯。

该剧的人物服饰,朴素而丰富,长衫、西装,农服,绅士装,一应俱全,十分契合那个年代的人物身份,时代的标识性服饰融于人物的美学价值追求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该剧的音乐和影像色彩,也运用得十分贴切,沉稳而富有生气,音乐主调沉雄激越,美而不糜,哀而不伤。影像色彩略显怀旧而又不乏明朗与时尚,苍凉而不失壮烈,颇具油画的质感。凡此种种,都很好地表达了一种朝气阳刚的青春气质,契合当代青年的审美情趣。

二是剧中塑造的革命青年颇具时代色彩。剧中的革命青年有理想,有信仰,有抱负,有情怀,有格局,有作为,有担当。他们生逢乱世,心怀天下。但其实他们大多出生于比较殷实的家庭,并无生计之忧,却义无反顾地走出小家,走向社会的大家里,以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为己任,与各种黑暗势力殊死搏斗,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生得伟大,死得壮烈。他们是真正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青年才俊。像李大钊、陈延年、邓中夏、夏明翰、蒋先云夫妻、杨开慧等等,一个个无不视死如归,那是何等慷慨激昂,令人感佩动容。他们的思想品格也是当代青年的精神圭臬。

三是剧中的革命青年舍生取义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代青年强心剂。他们生为理想,死为信仰,一个个血性刚烈,胆气吞云,他们舍弃名利,不畏强权,敢于斗争,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革命先锋的性格特征和英雄本色。该剧在表现毛泽东与国民党右翼势力针锋相对以及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路线的斗争时,是浓墨重彩的,同时也十分的精彩。面对以林森、邹鲁、谢持、戴季陶为首的西山派的反动行径,毛泽东在国民党第二次大会上,当众怒斥他们的拙劣表演,而且火力十足,痛快淋漓,令人刮目相看。

在重视还是漠视农民运动这样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陈独秀过分相信和依从国共合作,将革命的主导权拱手相让。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坚持真理,几次与陈独秀面对面,拍桌打椅,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毫不屈服陈独秀的权威。表现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人的磊落襟怀和无私无畏的精神。另外,该剧在表现瞿秋白、蔡和森、任弼时这三位革命青年领袖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作坚决斗争时,也是非常具体生动的。

四是该剧价值观的输出如春风化雨般自然和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这是出神入化的自然功力。《问苍茫》自始至终都在向广大观众输出革命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但该剧价值观的输出并没有生硬感,当代青年是乐于接受的,这从播出的收视率便可管窥一二,据悉湖南卫视近期收视率显示,《问苍茫》在全网电视剧收视率排名榜上,牢牢稳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而在追剧大军中,高中以上的青年成了主力军。

之所以有这种好效果,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叙事和细节表现,看上去真实亲切,不做作,不虚假。如毛泽东与杨开慧依依惜别的场景,毛泽东在武汉与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久别重逢的情景,还有夏明翰从军前夕与妻子道别的细节描绘,都自然亲切感人。在这里,共产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或者清教徒,他们血肉丰满,感情充沛而深沉。他们既壮怀激烈也不失浪漫温情,因而他们的言行很容易感化观众。

二是此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剧情的表达方面,彻底摒弃了程式化与脸谱化。以汪精卫和蒋介石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为例,该剧严格地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因此这两人在国共合作的初期,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反动透顶的印象,他俩的“变质”也是在时代潮流的风云变幻中慢慢形成的。陈独秀的形象在剧的前半部也是英明高大的,他也是随着变幻莫测的时代潮流,尤其是面对来自共产国际的外部压力下,才慢慢暴露出软弱妥协的性格缺陷。因此这样刻画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使观众觉得客观真实全面,也更容易接受。

如果说《觉醒年代》是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巅峰之作,那么《问苍茫》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再创新的高峰。当实力派演员遇上革命题材,燃爆荧屏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热血。革命剧如何打破陈规,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问苍茫》别开生面地闯出了一条新路。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都是需要偶像崇拜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科学巨匠,劳动模范、生产标兵,他们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精神偶像。社会也需要更多像《问苍茫》这样赋有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充盈广大观众的内心世界。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