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丨橙黄橘绿上洞街

向自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04 19:20:33

文\向自云

岁末寒冬,驱车自乡进城办事,路过姨夫家时,四姨正忙着挑选水果招待客人。我停下车,与四姨打了个招呼,便熟练的拿起框里的果子吃起来,还打包了些,继续驱车前行。路边视野所及全是果树,枝头还能见一些采摘时遗漏的透着金黄的小果子。我想看的再仔细点,于是把车窗摇下来,寒风在耳边吹拂,瞬间把我的思绪带入了橘与橙的海洋。

这片位于桑植县上洞街乡麻洛村的桑永两县交界处果园基地,始建于二十多年前。那时正值少年的我,随父母亲居住在此,周末寒暑假经常帮忙做事。我清晰的记得果树种植前挖坑的情形,一两米宽、一米多深的坑在当时看着是那么的不可思议,爱玩的我们总会跳下去感受一番,然后折腾半天甚至是需要借助外力才能爬上来。现在想来,真的敢于挑战抑或是不知者无畏。这基地田梗小道,甚至是从远处接来的自来水管线,不管白天黑夜,都曾留下我的脚步。基地位于河流三角洲的边缘,小丘陵倾斜台地面向西南,出太阳的日子从早到晚大部分时间都能被日光光顾到,充足的光照适宜果树生长,而我也在这里体会了太阳暴晒带来的酷热难当,逃离的最好方法就是跑去附近的河里泡澡。

这片占地200亩的果园基地,承载着我的记忆,也见证着上洞街柑橘的演变发展。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洞街的柑橘是长在村民们庭院或者竹林的果树,个头和橙子差不多大,却酸得要命,与庭院中的枇杷、李子、柚子等酸甜可口的水果比起来,确实是低了一些档次,很多时候无人问津。再后来,有门路的村民在自家地里种上了一种叫蜜桔的柑橘,味道自然是好太多了。蜜桔在当时也成了大家过年必备的年货水果之一,但这也只在个别村有。再后来,也不知道是吃腻了还是选择多了,蜜桔种植慢慢变少,而另一个柑橘品种——椪柑闪亮登场。椪柑因其壳厚易剥、皮薄粒大、汁液甘甜深受村民喜爱,吃大个的椪柑还能像吃柚子一样剥开皮来吃。姨夫家这片占地200亩的椪柑基地就是那时候发展的,作为上洞街乡的标志性产品,一直坚持到现在。

说了上洞街的柑橘,少不了要说说橙子。橙子的到来没有替换掉椪柑,反而丰富了桔子范畴,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口味选择。前几年,有远见的姨夫通过考察,将部分椪柑更换成脐橙,通过几年培育,脐橙也在这两年挂果上市。橙子因其剥皮麻烦,以往很多年里,我几乎很少买来吃,而现在拿起水果刀把皮一削,直接拿起来就啃,一吃就是一整个,清甜可口直击味蕾的感觉,大有横扫椪柑的趋势,我也渐渐喜欢上吃橙子,也许是身边有货不愁买的缘故。

除了果实带给我们的美味外,不得不提这采摘果实的乐趣。早在几周前,自四姨家“花姐脐橙园”开园以来,就从早到晚忙碌着,帮采摘者拿袋子、剪子,给过秤结算。四姨名字中带有“花”字,朋友们不管年龄大小,都亲切的唤她花姐儿。花姐儿在这一代很是出名,早些年她爱爬山、打羽毛球,结交了不少朋友。自我回桑植工作以来,每年果子成熟时都会来这片再熟悉不过的山坡上采摘,四姨每次都特意交代要我把脐橙林中仅有的几棵蜜桔树上果子摘了,她说那可是孤品。采摘可以说是当前常见的一种户外活动方式,不光吸引着城市居民,甚至在农村地区也成为一种时尚。这片丘陵果树基地,成为附近采摘的首选,犹记得开园前几天,就有人等不及开始上山采摘了,而开园后采摘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人们对采摘的喜爱,更多是体现在参与上,人们尽情漫步果园中,淘着即将属于自己的宝物,可以挑大个、自己喜欢的果子,还可以现场开盲盒,品尝着酸的甜的,有人把挑到的甜的与人分享,也有人喜欢恶作剧把酸的丢给伙伴吃,引得一阵“埋怨”。采摘现场,回忆被一点点勾起。

橙黄橘绿上洞街。这上洞街的柑橘,是年货必备、送礼佳品,欢迎大家前来采撷品鉴,尽享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口福之乐。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