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来听听这些学子们的参赛心得!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02 15:03:56

新时代新征程,创新创业的号角愈发嘹亮激昂。

多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充分发挥以赛赋能的育人作用,将各类大赛作为展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重要窗口和分享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广阔平台。

回首刚刚过去的2023年,长沙理工大学学生在竞赛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书写了一个个精彩的创新创业故事。

让我们走近这些参赛同学,听听他们的参赛心得。

挑灯夜战,“法”扬光大

近日,法学院传来喜讯。研二学生李晓萱同学及4位团队成员一起斩获了第五届“志远杯”全国建筑类院校建筑法律文书全国邀请赛的特等奖,这是长沙理工大学在本次竞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在本次竞赛中,李晓萱团队针对一个共有产权房的住房合同纠纷的案子,作为一审的原告律师,撰写系列诉讼文书,在全国决赛进行文书作品的展示宣讲。

从9月底开始的竞赛报名到11底的决赛现场,李晓萱一直在研究命题的案子。案子角色多、案由多、结果也多,考验的是站在不同立场的参赛选手如何进行分析和阐释。

在2个月的时间里,李晓萱团队搜集了300多个类似案子,一步步仔细甄别筛选,借鉴好的文书写作方式,得出竞赛案子的结论。竞赛准备期间,他们天天待到学院教学楼关灯。离决赛只剩半个月时,他们回宿舍了还要挑灯夜战。为了精益求精,李晓萱直到比赛当天凌晨才把文书基本定下来。

台下两月功,只为台上五分钟。“当站上比赛台的时候,我就摒弃了一切干扰,只想着如何抓住内容的重点、亮点打动评委。”展示时,李晓萱自信大方地与评委们一一进行眼神交流。她提出的政府作为第三方主体加入诉讼,以及赔偿的首要责任应是拆除房檐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的观点,以新颖并具有人文关怀的特点赢得了比赛。

李晓萱用“探索”一词总结了自己的参赛之路。“这一路走来,我们是在探索自己辩论能力的上限,探索文字表达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多元化。”参赛的经历也让她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我们作为团队一员,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才能够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艰苦卓绝,“构”勒未来

刘乐添(左一)在比场现场

来自土木学院的刘乐添同学,在2023年里持之以恒的艰苦训练,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

“我是在大一暑假的训练营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比赛的,”刘乐添说,“当时就想寻找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于是,在去年春季学期刚开学两三个星期时,他就开始为比赛做准备了。选拔阶段成绩不理想时,巨大的压力数次让他有过放弃的想法,但指导老师付果老师总会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加油啊!模型垮了我们一起分析原因。”付果的鼓励支持着刘乐添继续走下去。经过三四轮的竞争和筛选,他成功从全国结构大赛省赛进入国赛。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比赛周期很长,这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从一个桥梁模型慢慢地往上加细节,工程量很大,一个模型基本上纯制作时间就需要达到15小时。刨条、卷杆、拼杆到拼模型的四个主要工序,其中处理材料将其刨成所需厚度,用刘乐添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很消耗体力的活儿”,经常会让他感到疲惫。

刘乐添和队友们利用晚上的课余时间来训练,一般是从晚上六点半持续到十点钟。有时他们对某个问题深入讨论忘了时间,甚至会在训练室坚持到宿舍锁门前。

回顾整个比赛,刘乐添觉得能走到最后的关键有三点:首先是团队协作,其次是有能吃苦的精神,最后要有良好的心态。“哪怕结果不尽人意,我们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收获了成长。”

逐梦远行,“辩”地花开

在今年6月的第25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外语学院的刘志洋同学获得了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此次比赛采用英国辩论赛的积分赛制,每个辩手在比赛开始前15分钟才拿到辩题准备比赛,这对辩手临场发挥与知识积累水平有着高度要求。

刘志洋与她的搭档在八分之一决赛时,抽到的经济领域话题是她们的知识盲区。在王浩萍老师指导下,她和搭档和陈祉姗同学,凭借缜密的逻辑、流利的表达和默契的配合,积分排名全国第25名,挺进第二阶段决赛。“对手很强,我们不抱希望地等结果。没想到老师通知我们买去北京参加决赛的机票,这我们非常惊讶和激动,觉得自己努力都得到了回报。”经过决赛,她们最终夺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刘志洋回想起两年多前,她在机缘巧合下进入英语辩论社。“场上的同学语速这么快,自己听都听不懂,更不用说要在短时间内思考并表达辩题的观点。我真的适合吗?”虽然也曾自我怀疑,但她没有放弃。刘志洋夜以继日地训练口语、虚心学习辩论技巧、研讨优秀辩手的辩词、深入了解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搭档陈祉姗相互配合拿下了“CUDC中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二等奖后,她重拾信心,并自此开始坚定备赛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参加英语辩论的各种相关比赛让刘志洋收获颇丰。她学习了大量各个领域知识,比如一个国家的消费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的。看外文书刊时,她不只是单单积累词汇,而是大量汲取信息,会联想到做哪个辩题的答案更合适。她也学会了多角度看待问题,深刻细致挖掘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及背景,这让她转变了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增强了临场应对能力,更开阔了眼界。

如今,刘志洋以专业第一成绩成功保研至外交学院。未来,她将在专业领域演绎更精彩的人生!

挑战自我,“文”操胜算

贺杰(左一)在比场现场

文新学院的贺杰同学觉得自己2023的年终总结词是——“克服”。在她看来,过去的这一年对她来说意味着成长和突破。长久以来,由于畏难心理,她时常觉得自己很差劲,不能坚持做好一件事,“原本我想用‘勇气’来总结,但仔细想想,我取得成绩的关键还是因为克服了许多自我内耗。”

贺杰在今年和团队一起获得了国际商务会展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暨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在备赛过程中,她克服了许多困难和内耗。

“首先是就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克服畏难心理。”这是贺杰第一次参与此类竞赛,之前只是听说竞赛难度很大,所以她只有想法没有行动。但这次,在队长的鼓励和邀请下,贺杰鼓起勇气,成为团队一员。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经验的缺乏。”贺杰和团队成员们都是大二的学生,相关比赛经验少,调研方案不够完善,实地调研更是摸着石头过河,所有的事项都是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慢慢解决。在贺杰看来,此次竞赛给她带来的不只是一纸获奖证书,更是个人能力的成长和经验的沉积。

贺杰认为克服倦怠也很关键——“有时候大家因为拖延或是别的事情耽误了团队的任务,时常在最后截止日期前熬夜加班。”最终,她和团队成员一同克服了倦怠,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今,贺杰和原团队成员已经报名了“远光杯”创新创业大赛,在2024年,她将继续挑战自己,“无论结果如何,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机遇和锻炼。”

脚踏实地,“智”造辉煌

黄佳凌(前排左二)和老师及团队成员们

“努力”是计通学院的黄佳凌同学的2023年关键词。这一年里,黄佳凌拓展知识领域、提升专业技能,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在图像修复方面的应用;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在学术和实践上的优异表现成功保研厦门大学……对她来说,技能提升和社区服务是其努力的表现,而保研成功则是对其持之以恒、努力学习的认可。

去年,黄佳凌参加了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并在团队中担任负责人,其间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比如,如何实现路况的可视化和如何实现轻量稳定化安全可拓展,这两个问题困扰了她们很久。

通过查阅资料和积极与老师交流,黄佳凌和队员们决定在盲杖上加装外部画面捕捉仪抓拍周边环境,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取语义信息等措施实现路况的可视化。通过多次的试验检测,她们决定使用MQTT协议进行软硬件通信,利用其即使在低宽带高延迟不可靠的网络下和资源有限的硬件环境内,也能进行相对可靠的稳定传输的特性,来实现轻量稳定化安全可拓展。

为路演时能有好效果,黄佳凌和队员们不曾松懈,反复进行模拟答辩,比赛过程中记录下评委老师的问题再给出合理的答案。最终,他们团队取得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2023年是非常充实而努力的一年。”黄佳凌说,在这一年里她努力拓展知识领域、提升专业技能,充分利用时间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对2024年,她希望仍以“努力”作为自己的关键词,保持学习的姿态更深入地探索技术和社会领域,期待在新的一年里迎接更多的挑战,取得更大的进步。

榜样的力量犹如一盏灯塔,指引着我们向前。如今,新一年的帷幕已拉开,新的挑战即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未来的一年里,让我们仰望属于自己的星空,来日灿烂。( 康一冉 龙骧 刘堰邻 黄怡婷 佟姝含 胡甸涵 康涛)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