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29 19:14:37

季水河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也是有专人主持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地方。从唐玄开元六年(公元7 1 8年)创办的丽正书院开始到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度终止书院教育为止,它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1400年之久。对今天的人来说,书院是一种已经消失了传统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功能的历史遗留物。然而,书院却是一种活的历史,无论是作为具体形象存在的书院建筑物,还是作为抽象观念存在的书院精神传统,都对当代人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书院建筑是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心灵栖息的重要场所

在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是宫殿、寺庙、书院等。一般来说,书院与寺庙建筑物大多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在当代社会中,书院虽然失去了其传统教育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功能,但是书院建建筑物仍然作为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小憩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对那些久居喧闹都市、置身水泥森林的城市居民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更能产生可游可观、可居可憩的感受。

书院建筑大多是庭院结构,青瓦白墙,披山斗筑,雕刻精细,设计巧妙,体现出一种典雅的古典之美、艺术之美。岳麓书院,坐落于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依山傍水,日观湘江北去,夜闻岳麓松涛,自然环境优美;建筑群布局采用了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大门位于中轴线前端,二门位于中轴线中部,讲堂设在中轴线中央,斋舍、祠堂分布于两旁,既有庄严静穆的气氛,又有幽静雅致的情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岳辳书院的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枝风荷,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都闪耀着亮眼的人文光辉。作为中国著名的人文景点和长沙市的打卡热点,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游客游览观光、访问交流,饱览自然之胜景,体验人文之精神,荡涤世俗之欲念,澄澈个人之灵魂。岳阳的金鹗书院,建造于金鹗山上,仰望天空,可见白云初起;俯瞰周边,四面茂林修竹。置身其中,骤然神清气爽。

二、 书院藏书是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知识生产的重要资源

书院,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藏书之地。书院藏书与官家藏书、私人藏书、寺院藏书一起,构成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四大支柱。书院对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保护、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书院藏书也为当代社会的知识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源。

书院山长作为书院的主持人,大多是饱学之士。他们既是藏书爱好者,又是古籍整理者,还是学术主讲者。他们融修书、注书、解书、讲书于一体,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清代山东的许多州县书院,如泺源书院、白雪书院、清泉书院等都有大量藏书传之后世,其中许多还是精印善本。最典型的是云南五华书院,楼中藏有清初颁赐的《四库全书》等,加上历代购置、本院刊印、官绅捐赠,藏书达数万册之多。部分藏书后来进入云南省图书馆保存至今。这些藏书在当代社会的知识生产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地方志书、史料,对云南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民俗的研究,更是不可或缺的,在“滇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浙江宁波天一阁,虽然不以书院命名,但在某种意义上也发挥着书院功能,集书籍收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于一身;虽然天一阁的创始人范钦规定该藏书楼只为范姓氏族人开放,但是范钦去世后,他的后人已对外姓人开放,在天一阁登楼读书,受其滋养的文化名人有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等人。说它是藏书楼式的书院、书院式的藏书楼也不不过。天一阁硬山顶重楼式的藏书楼设计、江南庭院式的园林建筑,数以万计的各类藏书,仍然是当代当社会人们开展学术研究,进行知识生产的重要资源。特别是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雕、石构建筑和浙江东部民居建筑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实物资料。

三、书院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

在中国古代,书院作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机构,不仅是知识传承 、学术创新的重镇,而且是塑造思想、引领精神灯塔。特别是那些著名的书院,每个书院都有自己明确的思想追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产品,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的书院精神。这些书院精神,仍然是现代社会人们精神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如岳麓书院,不仅为湖湘学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居功至伟,而且其独特的书院精神更是影响广泛深远。

“实事求是”在形式上是岳麓书院讲堂檐前悬挂的匾额,而实质上却是岳麓书院的一种文化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向现代社会延伸和发展:毛泽东将“实事求是”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一种思想路线,邓小平将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拨乱反正的一种重要措施,习近平将“实事求是”确定为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岳麓书院中的那幅“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更是体现了湖南人的文化自信和豪迈精神,至今也对湖南人产生鼓舞作用。石鼓书院,被有的学者称之为王船山的第二故乡,对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反过来,王船山又扩大了石豉书院的影响。王船山提出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观念,一方面可以看成他个人的思想主张,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石鼓书院的书院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影响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学习知识的态度,将有用性与实践性作为追求知识的重要动机,而且形成了中国的一种社会思潮,将有用性与实践性作为检验知识的首要标准。

四、书院教育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教育思想的重要参考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人才培养的教育组织,不仅为中国古代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则,这些理念和规则,仍然能给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启示,成为重要参考。

中国著名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每个书院都培养出了自己的杰出人才,也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规则。如:岳麓书院以培养大批杰出人才而著称于世,中国近代许多政治家魏源、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唐才常等人,大多与岳麓书院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或受教于此,或崇拜其精神;白麓洞书院同样以培养大批著名人才而驰名中原,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陆九渊 、赵葵、魏了翁、李燔、罗洪先等人,也都与白鹿洞书院关系密切,或求学于此,或与白鹿洞山长从游。同时,曾分别在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执教的朱熹、张栻、王阳明等,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并依据这些理念,制定了与之相应的教育规则,从而形成了这些书院自成一体的教育思想。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经世致用、循序渐进”的教育观念,包括了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正确方法,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所用的办学思想。而他强调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无论是作为教育思想,还是作为治学理念,都对当代中国教育有所启示,仍然具有重要现代价值。湘潭大学校训中的“博学、笃行、盛德、日新”,前半部分就来自朱熹的“博学之”“笃行之”。张栻“成就人材、传道济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学者之于道,其为有渐,其进有序”的学习方法,对当代中国教育教学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岳麓书院学规十八条》,对当代的高等教育仍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一)时常省问父母;(二)朔望恭谒圣贤;(三)气习各矫偏处;(四)举止整齐严肃;(五)服食宜从简素;(六)外事毫不可干;(七)行坐必依秩序;(八)痛戒讦短毁长;(九)损友必须拒绝;(十)不可闲谈废时;(十一)日讲经书三起;(十二')日看纲目数项;(十三)通晓时务物理;(十四)参读古文诗赋;(十五)读书必须过笔;(十六)会课按刻早晚;(十七)夜读仍戒晏起;(十八)疑误定要力争。]

(作者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