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湘潭名人

陈青   《书屋》   2023-12-28 16:00:35

黎锦熙

文/陈青

“鉴湖越台名士乡”,出生于湘潭的毛泽东对鲁迅等绍兴名人的推崇和盛赞是众所周知的。鲁迅是绍兴名人最重要的代表,研究湘潭与绍兴的文化渊源,应该了解一下他与众多湘潭名人之间的关系。

鲁迅的成就有湘潭黎氏的功劳。黎锦彝(号鲁庵、桂坞、贵坞),清末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总办(校长),鲁迅曾在该校管轮三班学习。江南水师学堂后改为海军雷电学校,也就是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中提到的“雷电学堂”。黎锦熙是鲁迅在北师大的上级,一直支持鲁迅的白话文学和进步师生的活动,鲁迅夫人许广平也是黎锦熙的学生。鲁迅还与黎锦熙的六弟黎锦明交往密切,光《鲁迅日记》记载的就有二十多次,鲁迅赞赏黎锦明为“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的“湘中作家”,并为他的中篇小说《尘影》作序。湘潭黎氏中与鲁迅交往最密切、友谊最为深厚的是黎烈文。《鲁迅日记》中有关黎烈文的有一百九十五则,鲁迅《致黎烈文》信八十一封、投稿一百三十五篇,黎烈文《致鲁迅》书信六十九封。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黎烈文在上海主持《申报》副刊《自由谈》栏目,力邀鲁迅、茅盾等人撰写杂文,鲁迅最光辉的三个杂文集(《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伪自由书》)中所选用的文章,全部是经黎烈文之手编辑刊出面世的。

陈赓是鲁迅采访过的唯一红军将领。1932年7月,陈赓因在新集檀树岗战斗中受重伤,不得已秘密到达上海治病。当时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同志很关心苏区情况,陈赓就给他们讲了一些红军在反国民党“围剿”时的战斗故事。后来大家把这些记录下来交冯雪峰送给鲁迅,并由冯与鲁迅谈,能否由他写成小说或报告文学。鲁迅先生看了这些材料非常兴奋,几次和冯雪峰讲想邀请陈赓到他家去谈。1952年冯雪峰在《回忆鲁迅》中是这样写的:“鲁迅先生还请许广平先生预备了许多菜,由我约了陈赓和朱镜我同志到北四川路底的他的家里去,请陈赓同志和他谈了一个下午,我们吃了晚饭才走的。”陈赓回忆:“鲁迅那天兴致很好”,“他本来约我再去谈一次,我也答应了愿意再去一次,可惜不久我就被捕了,从此再未得见鲁迅先生”。

张天翼是鲁迅小说风格的传人。鲁迅最先发现并支持推荐张天翼的“处女作”《三天半的梦》。鲁迅在1929年三月接到了这篇小说,四月就在他和郁达夫主编的《奔流》上发表出来。后来鲁迅又在他主编的《萌芽》上发表了张的《从空虚到充实》、《搬家后》等小说。他还多次向国际友人推荐张的作品。例如,日本友人增田涉选编《世界幽默全集》,鲁迅就推荐了张的《皮带》、《稀松的恋爱故事》。鲁迅与美国友人斯诺谈话,称张为“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一”。鲁迅对张的关怀培养,还表现在对其作品的批评方面。鲁迅曾指出“张天翼的小说过于诙谐,恐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对此,他解释说,“过于诙谐”则“失之油滑”。张在《自叙小传》中说,鲁迅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中国作家。由于政治上有着一致性,文艺观点和艺术气质也很相近,学界普遍认为张天翼的小说创作体现出与鲁迅小说一脉相承的特点。

鲁迅还与其他一些湘潭名人有交集。鲁迅与郑振铎编印的《北平笺谱》第五册收有齐白石画作二十页,他在序言以及与郑的书信中几次提到齐,但仅作并不算评价很高的肯定。鲁迅对杨度之弟杨钧所著的《草堂之灵》颇为欣赏,评价“其中讲诗、文、书、画有很多正常又是很好的见解,甚为高明”。当然,极富批判精神的鲁迅决不会只讲湘潭名人的好话。他评价二十四孝之“老莱子娱亲”是将“肉麻当作有趣”,老莱子被认为是湘潭最早的名人。他钩稽古籍时多次提到湘潭叶德辉的刻藏,肯定了叶的学术地位,称之为“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刻书家”,但对叶德辉充当“卫道士”又自刻淫书大加讽刺。他评价黎锦晖创作、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难听得像“绞死猫儿似的”。

吕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10月22日,万余人的送葬队伍唱起了由湘潭人吕骥作曲的《鲁迅先生挽歌》(张庚作词):“你的笔尖是枪尖,刺透了旧中国。你的声音是晨钟,唤醒了奴隶们的迷梦……”当鲁迅灵柩放入墓穴时,吕骥又指挥大家合唱他所作的《安息歌》。这深沉浓重的歌声送别了伟大的鲁迅,也深深留在了人们心中。吕骥后来参与筹建延安“鲁艺”,并创作有《鲁迅艺术学院院歌》(沙可夫作词)。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来源:《书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