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他是岳阳好少年的杰出代表

陈晖昆     2023-12-27 10:03:29

文/陈晖昆

南北朝时,有一位岳阳人叫陈叔慎,他在这里只生活了三年,却成了岳阳好少年的杰出代表。因率军抵抗隋灭陈之战,兵败被俘后在湖北汉口英勇就义,当时才虚龄十八岁,被历史学界誉为“陈朝最后的骨气”!

陈叔慎画像

陈叔慎是陈朝第四任皇帝陈顼的第十六子,十一岁时被封为“岳阳王”后,到十六岁那年的正月初一,才从京城南京来到岳阳生活,正式成为岳阳人。

他同时以湘州刺史,兼领湘、衡、桂、武四州军事,相当于长沙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和湖南、广西地区的军区司令。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身居文武两种要职,究竟只是一个虚衔与摆设,还是有真才实学?事实告诉我们,后者才是真实的陈叔慎,他是岳阳人中不一样的少年英才!

南北朝时期的岳阳

岳阳,三国时期是吴国疆域,吴国大将鲁肃在岳阳练兵,才有了今天的岳阳城和岳阳楼的初步格局。

三国归晋后,以岳阳为封地的郡王,逐渐成为一个高峰期。说明岳阳,在执政者心中是一个分封权贵与子女的好地方。明代《隆庆岳州府志》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汇总,南朝时宋、齐、梁、陈四国中,被封为“巴陵王”“岳阳王”的人很多。

公元557年农历十月初六,陈霸先接受梁朝皇帝萧方智的禅让,建立陈朝,岳阳又由此成为陈朝的领地。

到公元589年归入隋朝统治,岳阳在陈朝的管理其实只有短短的三十三个年头,这期间社会大局稳定,民生相对平和。

“皇族子弟”出神童

先简单介绍一下陈朝的开国皇帝陈霸先,历史对他是持肯定评价的。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皇帝,却很好地保护了中华传统文化。唐朝魏征主持续修《陈书》,称“高祖,倜傥大度,志度弘远。拔起于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毛泽东主席对陈霸先一生南征北战的战略很是推崇,晚年提出要多读《陈书》。

公元572年出生的陈叔慎,是陈朝的皇家子弟。他的生母姓淳于,是一位很有见识的知识女性,很看重对孩子的培养。叔慎也天赋异禀,“少聪敏,十岁善属文”,能单独写出很受老师称道的文章,有神童之誉。《陈书·陈叔慎传》对他少年时代的总结就是这八个字。

我们能从他对一个事件的分析,就知道他“少聪敏”不是一句奉承话。七岁时的一堂课上,老师讲完“高祖,受梁禅而兴陈朝”的历史后,叔慎当场发表了自己的不同见解:高祖陈霸先本是梁朝的大将军,梁朝势力弱小的皇帝萧方智主动禅位,是在臣强主弱背景下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我是当时的皇帝,是坚决不会在被胁迫之下禅让的!这一席话差点让老师惊掉了下巴。好在是陈家子弟自己的“口出狂言”,不至于老师有罪过。七岁孩子对是非的判别与决断,显示了非同一般的聪颖与个性。

陈家在陈霸先之前,祖上很多代都是农民,并无仕宦。到陈霸先这一代,他本人凭实力拥有局部天下,论出身也还是草根。到陈叔慎出生,陈朝立国才十五年。他的与众不同,成了当时京城孩子求学上进的榜样,是被公认的“神童”。

安家岳阳观音山

公元587年(祯明元年)的农历正月初一,陈朝第五任皇帝,后世所称的“陈后主陈叔宝”,安排皇弟陈叔慎来岳阳就藩并出任湘州刺史。

陈叔慎“领湘州刺史。督湘、衡、桂、武四州军事”。刺史,相当于今天的党务政务由一个人兼任。督四州军事,是担任四个州的军事长官,等同于这四个州的战区司令员。

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湘、衡、桂、武四个州的行政范围。湘州治所,是今长沙城。衡州,是今衡阳。桂州,相当于今天广东广西部分地区。武州,是今常德。一看就知道陈叔慎的军事管理区域相当大。

当年十六岁的陈叔慎,与母亲和即将分娩的妻子来到了自己的岳阳王封地。岳阳郡的办公地在今汨罗市长乐镇镇区,以前建有过王府。陈叔慎没有入住到王府,而是将家眷安置在岳阳郡与巴陵郡交界处的观音山,即今岳阳县公田镇与张谷英镇连接部位的板桥村,也就是现寿星园景区。陈叔慎一家人的定居地,当时叫大王岭陈家龙,现今口语称为“大山岭陈家龙”,当时的古井还一直在泉水淙淙。

据说,观音山匡家冲,是他在京城所娶妻子匡夫人的祖籍地。不居住在公署而是选择安家在山里,不知是他对当时的时局有准确的预判,知道很快会国破家亡,还是另有其他原因,我们已无从知道了。

他在岳阳郡的观音山安家,上班在长沙城,这个操作在当时很难被人理解。陈叔慎确实这么做了,并且一来,便按“住其土、敬其神”的风俗在观音山进行了“封神”。

岳阳县公田镇境内的观音山脉,是幕阜山的西延余脉,呈南北走向,终端在今公田镇沙港河。主峰观音打坐,海拔只有二百米,是山脉中最低的山峰。以低山作主峰,这一命名方式相当少见。当地众口相传,矮山头上居住着仙人!

观音山上有个地方叫八仙台,《巴陵县志》上记述:“相传为葛、艾二仙采药处。”艾仙,奉调去了幕阜山主峰,担任执政神。葛仙则为“在野党”,隐逸于观音打坐这一小山头继续享受清静,以免俗扰。

叔慎在观音山南边设祭台“禅观音山神”。考“封禅”的来历与演变,古人在高山祭天,称为“封”;在低山祭地,叫作“禅”。

2022年在祭台近处的古井中,发现了陈叔慎于祯明元年三月初一,奉旨行降禅礼“禅观音山神”的残碑。一千四百年前的古井和残缺的碑文重现,佐证了千年前的文明、智慧和生活。

现在的岳阳县寿星家风馆,在东边墙的最上面,有《陈叔慎抗隋拯国难》的简略传记。这是目前岳阳民间对陈叔慎这名“岳阳好少年”的最好纪念!而岳阳官方在《岳州府志》等典籍中,留下了少许线索。对于一个只有三年公开交往,二十余年隐姓埋名的小家庭,并且在国家政权交替的特殊时段,能记入地方文献就已经很幸运了!

组织“湘州保卫战”

公元589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经过充分准备的隋朝,从长江沿线全面发动对陈朝的战争。陈朝的皇帝陈叔宝,是人才却不是治国的帅才,到正月二十京城建康(南京)便被攻陷,自己也投降了。

陈叔慎所在的湖南地区,当时并非军事重镇,兵力明显无法抗衡。隋军元帅杨素遣大将庞晖南下湘州(长沙),湖南只有战和降两种选择。

在长沙城内商讨军情时,文官和武将都带头宣誓,誓死报国。湘州长史谢基、军事长官正理等几个主职,与陈叔慎想法一致,如是作出了军事部署,一边设法驻守湘州,一边急调衡阳和常德(武州)军队驰援。

第一仗旗开得胜,诱杀了敌军主将庞晖,并招募了近五千名民兵开展集训。隋朝新委任的湘州刺史薛胄率大军云集,在鹅羊山(今湖南省社科院所在地的罗洋山)与赶来救援的衡阳太守樊通、湘州守将正理开展激战。隋军势众,采取分队出阵战术,即有人在战斗有人在休养。樊通与正理合兵后人数也少,经不住对方的“车轮战”,从早晨到黄昏寡不敌众落败。敌人乘势掩军进城,在巷战中陈叔慎负伤被擒。

第二天,从武州率军而来的邬居业,面对隋将刘仁恩的数倍之敌,自知必败却毫不退缩,筹备两天便进行决战,对战中士卒无一生还,邬居业征袍浸血被活捉。

仓促应对中的“湘州保卫战”,彰显了三湘父老抵御侵略、保卫家乡的英勇气概,虽败亦荣。

赴死汉口“断头台”

说来也巧。隋朝军营中也有一个年轻人担任主官,他是公元571年出生的“秦王杨俊”,时年十八周岁。当时身份是长江上游的行军元帅,他对比自己还年轻一岁的陈叔慎,被拘后还能傲骨铮铮很是不爽。

陈叔慎和被俘的十余名负责人,被刘仁恩解押到汉口,隋军再次劝降。陈叔慎等人视死如归,全部慷慨就义。如果说他七岁时说出宁死不禅让,只是一句孩子之言当不了真,那这一次在屠刀下宁死不投降,就真正是“血荐轩辕”的骨气。

陈叔慎赴死前是否留有豪言或遗言,历史并无记载。然而虚龄十八岁的他,在匆忙中组织的“湘州保卫战”,是备受褒扬的!主要参与人都比他年长,都明白投靠新朝是拥有富贵,选择抵抗肯定没有生路。可是官兵们没有一个人投降,让隋军刮目相看。尤其是征战多年的隋将刘仁恩,从陈叔慎身上,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少有的品性和澎湃的血性。

陈氏永葆好家风

陈叔慎在岳阳的家人,没有处在抗战的前线,得以幸免于难。他的两个幼子和遗腹女儿,成年后都搬离了岳阳。有一支后人,在公元731年(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居住在江西德安县,成了后来“义门陈氏”大家庭的主流人口。

“湘州保卫战”过去了三百九十余年。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原南唐“义门陈氏”的进士陈嶽出任岳州通判。他领着一众族人来到岳阳,其中就有陈叔慎的直系后裔,并且一家人垦荒又是从观音山开始。陈家人又回到了观音山,志在恢弘先绪。没想到不幸又一次降临,十五年后的一次夜间山体滑坡,使叔慎后裔的那一家五口都在睡梦中离去。

面对这一次的“山洪灭门惨剧”,陈嶽通判安排自己的次子陈彬,定居岳阳。他这一人事安排,意在“一子两祧”,既作为前辈陈叔慎的后人,又作为他自己的后人到岳阳生根。陈彬字彦纹,是陈嶽子女中唯一一个有官衔的,时任浙江临安(今杭州)县令,让他落户岳阳,促成了陈氏在岳阳的很快发达。第四世,有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麾下的裨将陈宁国。第五世,有岳飞元帅帐前武校尉陈翦。第十世,有甘愿隐居而不做“二臣”的翰林学士陈一发。

2009年中秋前,历史学家何光岳应江西省邀请,在德安义门陈文化研究会发表主旨演讲。他特别提及了陈叔慎在岳阳的作为。出于对陈家先辈的敬仰,何教授还为岳阳陈家写了几篇文章。他的首部姓氏研究成果《陈姓》,也录入了岳阳陈氏的字派。

前几年中纪委将“义门陈氏家风”,选为典范来传播。作为义门陈分支的岳阳陈氏,也将《牛马归栏同过年》的民俗、《翰林隐士和独奶夫人》的历史故事、《寿星园筑土墙技艺》的技术,申报为了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自《岳阳日报》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