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3-12-19 20:03:32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彭静 通讯员 陈伟名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而今,这一传统在全民阅读的推广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书为友,一生受益;以书为伴,不负韶华。在新田县瑞华实验学校,书香浸润校园每一个角落,也在滋养着每一个青少年在丰厚的中华文化中茁壮成长。学校通过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倡导青少年从心出发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在育人沃土上书写丰盈底色的故事。
完善制度,在阅读中齐心向上
瑞华实验学校是一所公办初中,现有三个年级,135个班,6688名学生。以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陈小安为首的领导班子笃定一个理念:书香校园建设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需久久为功。
▲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陈小安与学生共读。
长期以来,学校把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学校成立了“书香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方案》《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发挥制度监督作用,为打造书香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生在阅览室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
为满足师生们的阅读需求,学校挖掘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空间,设立了图书阅览室、阅读长廊等开放阅读场所。学校近几年来争取上级行政部门投入图书购置经费达百余万元,现藏书195000余册,涵盖了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年均图书增长率5%以上。5000余平米高大敞亮的图书阅览楼、阅读长廊是孩子们课余生活的好去处,学生们自由阅读、共享收获、交流心得、分享见解,让阅读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时,为了增强图书使用的灵活性、便捷性和有效性,学校引导各班自主设计、装饰阅读角,建成属于各班学生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并根据班情制定借阅规则,由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负责整理图书并做借阅记录。各班图书角设立共享机制,将“固定的书籍”变为“行走的图书”,实现书源不断、资源共享流通。走进教室,只见一排排木质书架上,满满当当摆满了书,一旁的孩子或坐或立,捧书而读,乐享求知之乐。
▲学生在校园内自由阅读。
教师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实践者。学校引导教师“与书为伴”,通过阅读竞赛、阅读沙龙、阅读分享会等形式,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学校科研处副主任、七年级备课组长李轶群介绍,七年级20名语文教师,有7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阅读积累及阅读教育上都存在 一定的短板。今年秋季学期以来,学校组织了好几次阅读分享会,由资深教师推荐阅读书目,传授阅读教法。教育的智慧在分享中熠熠生辉,年轻教师们汲取精华,迅速成长。
通过自己品读、集体研读,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扎实、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阅读教育教师队伍。
抓实课堂,在阅读中沉淀自我
课堂无疑是阅读的主阵地,教师只有抓好、抓实、抓牢了课堂上的阅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帮助,才能夯实书香校园的根基。
因此,学校推进阅读进课程,精读进课堂,学生每周在图书室上一节阅读课,每个语文老师反复研读一本书后完成四个课型(阅读推荐课、指导课、分享课和自由阅读课)的全部教学,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让阅读有方向、有路径、有引领。
李轶群告诉记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主体内容。学校每个年级要根据语文课标和语文教材,推荐4本共读书,并做到精读。备课组要进行集体备课、磨课,以独具匠心的设计,完美呈现一堂堂灵动的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备课组长黄小小备课《3D悟空炼成记》,作为《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专题探讨。整节课,黄小小循循善诱,以精准的任务指向式引导学生进行精读与跳读。通过精彩语言分析,得出探讨结果——孙悟空作为“猴”,桀骜不驯、急躁……作为“人”,忠诚不二、爱憎分明……作为“佛”,无私无畏,积极乐观……
这一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在互相交流、辩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懂得了刻画人物之法的多样性。
课后,学生们举一反三,探讨《西游记》中其他人物的性格。“我觉得唐僧太古板,倚仗紧箍咒来控制孙悟空,过于迂腐”……发散性思维,彰显着精读的魅力。学生们感叹道:“整本书阅读,‘悦’读越快乐。”
该校谢仁芳老师,在全县阅读教育提升培训展示课上,执教了《〈艾青诗选〉探究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展示课。谢老师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比式探究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和特殊情感,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阅读的育人功能。
▲学生课前分享好书。
“各班还坚持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讲,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李逸群说道。不少学生由一开始的被动上台、不敢开口,到如今的主动分享、落落大方,变化效果显著。
学校还将整本书阅读的触角伸到了家庭。微信群内,打卡的图片、视频记录了精彩的亲子互动瞬间,而共读笔记,则记录了亲子对同一本书的理解,内容丰富而有力量。“爸爸妈妈每周五晚上都会推掉应酬,陪我一起看四大名著,很幸福。”学生乐艺晨自豪地说。
阅读充盈内心!在校园里随便拉住一名教师或一名学生,问问他们最近读的书,都能聊上一会儿。听!他们尽情地谈书海畅游,说文墨书香;瞧!他们或激情澎湃,或温润有情,或沉稳深邃,展示自我风采。多彩的画卷在阅读沉淀中徐徐展开,阅读的快乐在学生们的心中慢慢荡漾。
多彩活动,在阅读中各美其美
确保阅读有质又有量,在打造高效课堂之外,瑞华实验学校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师生读书兴趣,真正达成“阅”有所“获”,“读”有所“至”。
先看每日坚持——
首先便是晨读暮诵。《论语》《弟子规》名人名言……每天早上,瑞华实验学校内,整齐而洪亮的诵读声将安静的校园唤醒。学生们坚持晨读暮诵,与圣贤为友,感悟智慧、道德和人格的魅力。教师们乐见,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到得早的班级,自发诵读经典已成为常态。
▲学生在翻看读书笔记。
其次便是摘抄积累。“每个同学入校都有一套读书笔记本、摘抄本和读书心得体会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统一格式将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黄小小欣慰地说道:“从开始的一段到几段再到一篇,同学们的笔记越来越像样了。”学生罗佳慧入校后,经历浅读、精读,坚持摘抄笔记2年后,语文素养大大提升,尤其是作文写作,逻辑严谨,用词简练。今年中考,她的语文考了130分。
再观不定期活动——
学校结合时事热点、节日氛围,开展主题鲜明的读书征文、作文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们的阅读积累有了更多的输出路径。
金秋十月,瑞华实验学校八年级举办经典阅读“读后感”征文比赛活动,将《格列佛游记》等经典书籍作为比赛指定书目,要求学生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撰写文章。2000余名学生,2000多种思维的碰撞,将大家带入一个神奇的阅读世界。
获得一等奖的2202班学生王佑琪,以《善良的迷失与回归》为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以“善良”为主线,对当时的政治进行犀利的批判,用书中描写的腐败社会与现在的理想世界形成对比,呼吁人们要热爱和平,让人们与善良同行。
一篇篇观点明确的读后感,彰显了小小少年的思辨能力。
初中少年,总是充满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而阅读,正是给想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他们们走出日常狭小空间,在书海藏着的“大世界”里寻找一份乐趣、一种力量,寻找人生方向。
阅读丰盈人生底色,积蓄内生动力,一批批师生在各级各类读书和征文比赛中频频获奖,学校获评“永州市书香校园”“新田县书香校园”。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陈小安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以打造具有辨识度的青少年学生读书品牌为抓手,提升读书行动的高度、厚度、广度,将校园阅读的“奏鸣曲”,融入全民阅读的“交响乐”,持续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责编:彭静
一审:彭静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