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辉 向红 田方 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13 23:17:52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田辉 向红 田方
已是隆冬时节,笔者走进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体育学校,只见20多名小运动员正在苦练“壁虎功”,在攀岩墙上身轻似燕,如行云流水般地飞檐走壁。
该校负责人介绍说:“2023年,我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龙金宝、张亮在杭州亚运会攀岩联赛中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龙金宝获巴黎奥运会攀岩项目第一张入场券。他们就是从我们这所学校走向世界的,越来越多的湘西大山少年靠着系统的体育训练走出深山,闯进国家队。”
湘西州民族体育学校创办于1976年,有教职工112人,16个文化教学班,在校学生近800人,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举重高水平人才后备基地”“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全国普法先进单位”“参加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等。
近年来,湘西州民族体育学校借着体教融合的东风,迈入发展快车道,进一步发挥州有龙头辐射效应,以民族体育和竞技体育为中心,以体教融合为抓手,以体育人、以文化反哺体育、协同育人为着力点,全力打造可借鉴、可复制的“湘西经验”。
推行“一二三”特色办学模式,助推教体协同育人
“感谢学校教师和教练的辛勤付出,把孩子放在这里,我很放心。”一位家长高兴地说道,他的孩子获得了省十四运会冠军。该校因地制宜推行“十二年一贯制”,学生可以从小学读到高中,无需适应不同的学校环境和教学方式,保证竞技训练和教育教学的连续性,也弥补了分散办学的不足,实行统一的行政、训练、教学管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该校在全省创造性地率先推行“双班主任制”,给每个班级配备文化教师、教练员两位班主任,搭建起教练员与文化教师的沟通平台。文化班主任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薄弱科目,教练班主任则监管学生的上课纪律和专业训练情况,双方信息互通,精准提升学生训练及文化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该校创新性推行学习、训练、食宿“三集中管理”,运动员每人每月750元伙食补助及800元服装补助全部列入每年财政预算。
打破招生入学壁垒,畅通招生育才“绿色通道”
2015年,湘西州教育、体育局合并以后,该校迎来发展的春天。湘西州教体局优先保障州体校生源,将县市向州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采取报告制,各县市召开田径、球类综合性运动会必须报告湘西州教体局,由竞训科带领州体校教练到运动会现场选拔优秀苗子。全州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优秀苗子,也第一时间与州体校教练沟通联系,及时输送,打通选苗渠道、育苗赛道、成才通道,形成州、县、校三级衔接顺畅的“绿色通道”。
对于在重大赛事作出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班主任等给予表彰,对输送了优秀运动员的教练在职称评定、奖金分配进行倾斜。张亮的教练朱春燕,在今年的职称评定中破格晋升为中级职称。
科学组织体育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竞技能力
该校结合湘西地区运动员自身优势,持续巩固举重、田径、摔跤等传统优势项目,做大做强攀岩、柔道、拳击等新兴优势项目,扎实推进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类项目,抓好秋千、高脚竞速、蹴球等民族传统优势项目。
该校科学安排训练实践,保证每个运动员每周训练时间不低于28小时,保障运动员训练的系统化。抓严抓实夏训、冬训工作,提升运动员能力储备。
2023年湘西州体校输送学生邹芳获得跆拳道53公斤级女子全国冠军
根据运动员自身素质、年龄阶段及学校训练项目、赛事级别等要求,该校科学铺排建设运动员队伍,实行梯队式建设,打造训练新模式,确保运动员储备充裕。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年度赛、联赛等各类赛事活动,鼓励学生回户籍地参加县(市)举办的各类赛事。根据训练大纲要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能和训练水平测试。结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科学安排队员进行项目转训,确保运动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让他们的竞技水平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践行体教融合发展理念,让体教融合走深走实。
该校推进体育各种赛事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打造体教融合示范校,高规格推进竞技体育和文化教育。积极推进“三互派”“六进校”“五融合”等措施,激发体教融合活力,破解体强文弱建设难题。
湘西州幼儿园教师带领学生来该校体验高脚项目训练
广泛开展奥运冠军、金牌教练、知名运动员、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六进校园”活动,邀请本校奥运冠军龙清泉、亚运会冠军张亮等开展专题讲座,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奥运情怀。
左一为亚运会冠军张亮在该校国旗下讲话
该校选派23名优秀教练员组成7个专家小组,到湘西州直学校参与规划体育教学,培养专职体育教师、选拔体育苗子、组建学校代表队。州直学校选派35名骨干文化教师到体校送教,实现了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共用。
德育为首学训并重,不断拓宽运动员成才渠道
多年来,该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共获奥运金牌4枚、国际比赛金牌50余枚、全国比赛金牌120余枚,打破多项全国、亚洲、世界纪录,陆续培养和输送了杨霞、龙清泉、向艳梅3名奥运冠军,陈初富、谭亚运、曾涛、龙金宝、唐健、陈桂明6名世界冠军,龙玉玲、罗红卫、石佳琪、糜红、田文菊、张亮、田勤7名亚洲冠军;培养了刘小刚、贾高辉、白晋湘等厅级干部,龚秀春、左燕、董官清、周继红等知名教授(教练);向北京体育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培养输送了1200余名高素质人才,向省体校、省专业队分别培养输送学生270余人和200余人,向国防、武警、消防培养输送了专业人才100余名。先后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18人,占该校教练员总数50%以上。
近三年以来,取得二级运动员证以上达168人,升学率达90%以上,输送国家高水平人才达53人。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刘国永,省体育局党组书记熊倪,省体育局局长罗双全,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州委副书记、州长陈华等领导先后到该校调研,并对其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责编:黄馨怡
一审:莫成
二审:李寒露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