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 ·典型案例 | 科教融汇 多措并举 培养创新学术型、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12 21:53:29

为切实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湖南中医药大学宣传统战部策划推出【审核评估▪学院巡礼】【审核评估▪典型案例】专题,聚焦15个学院办学成果和4个教书育人典型案例,全方位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成效。

中医药高等院校承载着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不断推进“科教融汇”改革实践,多措并举优化本科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具有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中医药创新学术型、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特色亮点

尊重差异:凝练多样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交叉课程体系

学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展,将七个本科专业实行分类分层培养,中药学、药学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学术型,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复合应用型。

学术陶冶:学术型师资队伍进课堂

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引进、选拔、培养的政策措施,学术型师资数量呈稳步增长。现有职工232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76人;拥有博士学历者共113人,占学院职工总人数的48.7%,拥有硕士学历及以上者共206人,占总人数的88.8%。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教师占一线授课教师总人数的81.9%。

学术强化:试行本科生导师制 培养科研思维与能力

学院拥有较完备的科研条件,学科相关科研实验室面积达11947平方米,科研相关设备投入达4亿元。近三年,学院及相关科研平台科研纵向经费累计达7000万元以上,学院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数同时承担科研任务。自2017年起,学院中药学专业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要求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从大二第二学期开始找导师,学生均进入导师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2019年起,学院严格要求80%学生须以实验实践性论文毕业,在相关制度引领下,除中药学专业外的其他各专业80%以上本科生均在大二、大三阶段进入科研实验室,加入科研团队工作,并将个人毕业课题与教师科研课题工作相结合。

学术践行:引导实验实践型选题 提升论文质量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严格按照专业认证标准,控制综述性论文比例,中药学、药学专业毕业生(除专升本)基本实现全员撰写实验实践性论文,其他各专业毕业生综述性论文比例控制在20%以内。2023年全院本科生撰写实验性和实践性论文比例达到84.2%,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来源于教师的专业实践或科研课题比例达到76.4%,实现科研课题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融合,全面提升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学术视野:构建创新学术型人才培养平台

学院在原有欧盟框架计划、中巴中医药合作中心、中卢中医药合作中心、中美老年性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一批有别于传统本科人才培养平台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科研平台。

创办了《当代传统医药》(Current Traditional Medicine)期刊,于2015年6月面向全球发行(2023年喜获首个影响因子0.6),持续报道和展示世界传统医药最新研究成果,彰显中医药特色与优势。2015年至今,成功举办六届湖湘生物医药—中医药创新国际会议。

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湖南创新中药现代产业学院,与华诚生物、九芝堂、新汇制药、方盛制药等湖南省优秀医药企业打造了融合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平台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学术反哺:强化学科、学位点建设 育人成效显著

学院目前有中药学、药学等5个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中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 个。“十四五”特色优势学科群正在建设中,正积极推动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

在2021年至2022年,本科生获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27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99项(国家级16项、省级34项);参与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题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约25%;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28篇(CSCD/SCI论文16篇);全体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30%左右。

经验分享

从人才培养需求出发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学院综合考虑各专业生源结构、服务面向定位及办学类型定位,实施分类分层人才培养,将建设较完善的中药学及药学两个优势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学术型,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行业敏感性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学术型人才为主要方向;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开发等新兴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复合应用型,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医药学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形成了具有药学院特色“科教融汇”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从教学实践创新出发

——提升课程设置的交叉性

学院组织各学科带头人及专业负责人高度凝练专业育人目标,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升为根本,以产业、社会、国家需求为落脚点,以成果导向(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为指引进行反向设计。以创新学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开设《文献检索与科研论文写作》《中医药研究前沿》《社会药学》等共计22门交叉性及前沿性课程。以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开设《生产实践》《湖湘中医药文化》《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等共计27门专业交叉融通性课程。

从社会价值追求出发

——提高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学院聚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结合专业特点及能力培养需求,在各专业设置了集中实践环节。中药学专业开设《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及《中药市场实践》两门实践课程,共计3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开设《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生产实践》及《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三门特色实践课程,共计6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为期1周的食品工厂见习,实践课程的开设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质土壤”。

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企业单位对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的满意度平均高达98%。

责编:宛俊余

一审:宛俊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