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 2023-12-10 11:29:44
大连海关所属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在监管进境航班时,1 名入境旅客在通过海关固定式核辐射监测门时引发报警,经现场关员复查,该旅客携带的一袋“保健石”核辐射超标,辐射量达 105 微西弗每小时,超出现场本底值 1050 倍。仪器分析结果显示为放射性物质钍-232 ,该物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1 类致癌物清单。


辐射值超标,对人体到底有多大伤害
微西弗:放射性剂量的计算单位之一。1 微西弗(μSv)= 0.001 毫西弗(mSv)。
本底值:一般指没有外接人为干扰下,自然环境本身所产生的相关数值。
当短时辐射量低于 100 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
短时辐射量在 100 到 500 毫西弗时,末梢血管淋巴球减少;
短时辐射量在 500 到 1000 毫西弗时,恶心呕吐,白血球减少;
短时辐射量在 2000 到 4000 毫西弗时,产生射线疾病,如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腹泻等症状;
短时辐射量大于 4000 毫西弗时,危及生命。

身边的放射性无处不在
天然放射性核素——来自宇宙的产物

1
不合格建筑材料导致的室内放射性污染
2
高放原煤的燃烧产生放射性粉尘
3
“站得更高,辐射更强”:大气层与地球磁场是抵御宇宙射线的重要屏障
人工放射性核素——当代炼金术


生活中常见的辐射谣言
1
仙人掌能防辐射?

2
碘盐能防辐射?
3
镭、钍、氡的保健功能?
责编:周倜
一审:周倜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科普中国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