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3-12-08 08:41:00
亿万年前火山爆发造化的山水奇观,熔铸的经典文明霞彩,凝聚成远古的呼唤。我走进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目睹绚美的高原风致,内心充盈着激动和瑰丽的遐想。
——题记
谭仲池
第一章 国殇墓园
凝望叠水河畔,小团坡下,那片片树木葱茏、绿草如茵的山地。冬日的太阳给它镀上了金灿灿的光芒。这块占地80多亩肃穆而庄重的墓园里,长眠着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的血肉之躯。是岁月的烟雨和乡亲们的自觉腾地建造的国殇墓园,在向前来吊唁英烈的人们诉说,耸立在墓园的所有梁柱、牌坊、墓碑,都是腾冲的父老乡亲和各界人士倾情捐款出力,用坚硬的火山石雕砌而成。这些石雕的胸腔里,依然奔涌着壮士们的忠勇热血,跳动着英雄们的不朽灵魂。我知道,墓园无语,青山常伴,飞雁低旋,河水呜咽,它们是在用血染的沉重怀念与赤诚的敬仰虔诚守护着这些与日寇浴血搏斗、为国捐躯、壮烈牺牲的将士。它们相信烈士们用生命彰显的民族精神、刚烈意志、家国情怀与铁骨钢胆,会和他们的信仰在这片土地上延续升华发光。
和顺古镇前有一条小河,仿佛玉带环绕,又名“河顺”,取“士和民顺”之意。寻晓燕 摄
是的,“人民若有记忆,记得亲,记得痛;国家若有记忆,识来路,知归途。”
是的,我是来这里寻找血火记忆、民族之痛、国家之殇、同胞之亲的共和国同龄人;我是来这里重识来路,更加明晓归途的炎黄子孙。
伫立墓园,我在一礅礅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的将士们的雕塑前沉思,深深地感知着国泰民安、山河无恙、清气乾坤、日月光明,都是安静地躺在这里的将士们的情之所系、血之所流、身之所碎、心之所向、梦之所归。
我在想像,无论是艳阳高照、白云飞渡,还是夜色深沉、月光如水的时刻,只要他们醒来,一定会依然听着冲锋的号角、惊天的呐喊,看到升腾的炮火硝烟、乡亲们期盼的眼光。他们的胸腔,会有奔流的大河,巍峨的高山;他们的眼前,会有田野舒展的禾苗在吐金,山坡火红的野花在飘香;他们的耳边,会有美丽的校园孩子们在纵情歌唱,会有宽广的大道,繁华的街市,嘹亮的汽笛在鸣响。
更多的痛,更多的苦,更多的难,更多的熬煎,更多的忧伤,更多的拼搏,更多的给予,更多的担当,更多的坚守,更多的欣慰,一定会继续留在自己的心里,留在时代澎湃的波浪里。
此刻,风吹树木花草轻轻摇曳,有丝丝清冷浸入我的心口。天空的云,变成小小铅块,掉进我的胸腔,我深深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使命和责任。这就是,决不能忘记悲惨的过去,决不能忘记曾经的国殇。
我愿自己也像一块火山石,不要离去,不要老去,要永远守护这垅英雄永生的土地。
第二章 银杏村
2400年前,春天的风和雨,滋润着火山怀抱的这个偏僻村庄。一株从苏州移来的银杏树,就种植在村口的火山土上。
种银杏树的人走远了,留下了银杏树的累累果实和关于银杏树的故事。高山之巅的村子和银杏树一样,便在漫长的岁月繁衍生长。火山石铺的路伸向四面八方,一群群牛羊在山坡上悠闲游荡。火山坡上种的茶树,用茶叶的清香滋润着山村姑娘的容颜。山村的灯火和银杏树的金色叶子,点亮了天上的星光和山寨乡亲们的希望。
银杏村里金色的落叶。寻晓燕 摄
银杏树结的籽,落在地上又长出幼苗,又长成大树,又长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火山悄悄地托起一片片金色的霞云,去装点着山里人斑斓的梦想。在云海里耕耘的山民,用古老的仪式祭拜天地,用血性呼唤光明。山花野草、泥土沙砾、蝴蝶飞鸟一齐睁大眼睛,它们生命的世界,打开了瞭望远方的天窗。在生长美丽的向往,挂满白色的银杏果的时光走廊上,泥土编织出了山歌,石头学会了歌唱。山野的风,穿越层峦叠嶂、峭壁峡谷,领着少年走向诗的远方。
一个古老的村落,在时代的潮涌里,变成一条航船,载着蓬勃的青春和期待远行。勤劳智慧的村民用山顶上的白云描绘新生活的图景。眼前千棵、万棵由绿变黄的银杏树,推拥着村庄不断变大、变美、变富裕、变辽阔了。
我飞翔在这片金色的树海里,看到地上的车流、人流都变成了彩色的波浪。
第三章 和顺古镇
距腾冲市城西4公里处,有一片葱绿山峦、明净湖泊、玉泉溪流环绕的色泽斑驳的古老建筑群落。其间建有寺观庙宇、石头街巷、水榭亭台、牌坊宗祠据称为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藏书楼。
600年的悠悠岁月,人世沧桑,大盈江的水由东北向西南款款从坝子中间穿过,顺着乡间的小河流过村前,终于孕育出这颗璀璨的明珠,放射着和顺文化的不灭光芒。
我沐浴午后的阳光,走进和顺古镇的绿荫、院落、石道和楼台亭阁、碑匾文字的尘烟及临湖鸭叫的涟漪里,去寻找遥远古镇的马帮蹄印,馆藏典籍的淡淡书香,是想梳理历史沉淀的万千风情,山水相恋的自然灵魂和人间冷暖的风雕雨痕,乃至悬挂在屋檐下的玉米结成的串串乡愁。
夕阳浮上远山,古镇已融入斑斓的暮色。高天流云开始归于平静的流动,湿地扁舟停泊在洗衣亭前,凉风吹落的香樟树黄叶,飘散在屋顶上。一切的声响和律动,都慢慢隐入古镇的神性。我的脚步也渐次踏入朦胧的山镇水墨画中,只有我内心的眷恋仍随着身影依然缠绕在湖边的石栏杆上。
此处最是留人处。绿色的芭蕉依偎在岸边巨大火山石旁,朝着清波里的倒影在静静抒情。茶楼的门敞开着,缕缕茶香,正挽着少女的流盼,在剪裁楼下少年的风华。是不是有一段铭心的遇见,曾在杯中沉淀,就像灯笼透出的红红暖色依然在脸上发烫。
我想这里的岁月一定常蕴诗意,就如同这里的故道,环抱着古镇日复一日地在书写和重复吟唱贯穿了一个人一生的朝阳和晚霞,月隐与星灿,还有夜的深邃和顺畅……
第四章 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被浓绿染青,被岩石托起,被山泉滋润,它在鸟儿的飞翔里,望穿白雾迷幛。老乡说:山高入云,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我惊奇这九十九座火山之中的山,不知道它曾经过什么样的风云变幻和风霜冷暖,才有今天带给我的高贵和巍峨,欣喜和激动。
我决定徒步攀登这座神秘古老的火山。
我梦中的那些古老的树,那些奇异的石头,那些湍急的涧流,那些奋飞的苍鹰,那些如蛇的古藤,现在都站在我的眼前,朝我睁大眼睛。看着我矮小的身躯,发出阵阵绿色的友好笑声。
望着眼前的一切,我倍感亲切,又深怀敬意。我在仰望自然界的空灵纯粹,和它创造的迷人景色。我血管里的血在涌动,就觉得握着的手杖变得柔软。我感激火山今天接纳了我,我一定要用石头的骨骼,撑起攀登的勇气。
这条路是朝天上开的,这条路是挂在石壁上的,这条路是直达白云深处的。我跨过一道石头拱桥,泥泞的山路溅出水花,峡谷就在身边,瀑布在头顶飞泻。我像走在古老的神话里,感觉火山的怀抱到处都藏着深不可测的秘密。
海拔越来越高,我不得不大口呼吸,不得不当心脚下的坎坷,不得不神往仙人的踪迹。爬过陡峭石径,穿越险壁,野花摇曳,蜜蜂盘旋,灌木牵扯我的衣衫,树枝撩拢我的头发,嶙峋的巨石拦住我的去路,只留一个侧身能走的缝隙。
我知道没有退路,只有向上。我要在这大山的纵横里,找到相依为命的兄弟,或者像山鸟那样,贴着云彩在光波里奋飞,把自己的影子抛向山脊。
我的呼吸变得更加急促,吐纳着深山的草木气息。我朝山顶望去,仍见不到白云的影子,顿时心里一片空寂!幽暗、疲劳、心跳、腰酸、腿痛一齐向我袭来,汗如雨滴打湿了身上的冬衣。上山的路还有多远?我在问身边的枯树、野草和地上的沙粒。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来,脱下汗湿的衣衫,慢慢地沉静地大喝一口矿泉水,想用它驱走一身的软弱和意志的动摇,把自己变成一棵树,在火山的背脊挺立!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高黎贡山在渐渐变小,而我自己却变成抵达山顶的石梯。
这一天的登山日记,我写在2000多米的山顶,是用一个老者的脚印和生命的火焰。
第五章 阿佤族的歌声
朋友,请你听我讲一个故事,听我为你送一支新时代的赞歌。
我从来没有在这样高的山寨听过这样美丽的歌声,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兴奋和快乐!
层叠入云的高山茶园,青翠欲滴的榕树林园,筒车旋转,水冲石椎的古老农耕作坊,就在眼前定格成一幅阿佤族的生活图景。
这么美的绿水青山,这么富饶的山寨田园,簇拥着幸福和真爱一齐涌来,将一幅乡村振兴的宏图在蓝天下铺展。
阿佤族的姑娘种的茶、栽的花,格外的香艳,都变成了美妙的音符。小伙种的玉米、栽的水果,都已连结山外的道路,变成了神奇的五线谱。
阿佤族的新歌,连群山,连河流都听得懂。
2020年1月9日,妩媚的青山展开了笑颜,金色的银杏树化作了彩霞,山里山外,乡野村庄,都一齐在欢呼,都在放声歌唱,百灵鸟欢快地在空中划出七彩斑斓。司莫拉迎来了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刻山上的一品红开得格外红艳,山寨楼阁的红灯笼镀上了金色的光辉。
阿佤族人唱响的心中新歌,就像春天的风吹开了满山满谷的鲜花,吹开了人们脸上的灿烂笑容,吹艳了山山岭岭的斑斓盛装。“要让幸福的山村更加幸福。”欢呼的人潮,跳起舞蹈,汇成一条喧响的河,绕着山寨欢腾不息。
这是诞生幸福的地方,这是草木芳华欣荣的天地,岁月流淌甜蜜,山脊长出翅膀,炊烟飘出诗意,树林变成画笔。
这一滴滴感恩的热泪,流在生活的旷野;是梦想的花朵,在绽放激情的涟漪;是丰收的种子,要播向辽阔神州,收获辉煌的希冀。
今天我就要离去,可我的情,我的心已经留在司莫拉。因为我已把这里当作自己的故乡。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