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3-11-28 17:03:56
职工购买株洲原国营三三一厂小洋楼后,多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书,最近难题得以解决——
盼了35年的“大红本”终于捧回家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鹏
通讯员 胡聪
11月27日清晨,阳光照进株洲市芦淞区的原国营三三一厂建设村,洒在一栋栋“苏式”小洋楼的清水墙上。院子里,如掌似花的梧桐树叶落在地上,五彩斑斓。
建设村的“苏式”小洋楼,是1953年由援建国营三三一厂苏联专家参与设计建造。每栋单体建筑平面呈“凹”字形,长38.3米,宽10.1米,均为二层砖木结构。苏式红砖墙、青灰瓦、木屋檐,历经70年风雨,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样子。
与新中国同龄的黄松柏,1988年享受原国营三三一厂购房政策,在“苏式”小洋楼安家,已经住了35年。由于历史原因,房子一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书,成了黄松柏和很多邻居的心病。
“如果现在不解决,以后我们这些老人去世,就更麻烦了。”黄松柏说。
今年9月10日,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赴芦淞区下沉接访,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现场研究解决办法。黄松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反映建设一、二村居民的心愿。
“市长热情接待了我,详细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核实具体情况,与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商议解决办法。”黄松柏说。
一场让“历史账单”变为“成效清单”、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行动,在芦淞区迅速展开。
在株洲市资规局牵头组织下,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住建局、中国航发南方公司、芦淞区信访局等部门单位按照应办尽办原则给予充分支持。
面对建设村历史遗留项目的建设手续、工程验收、购房资格、税费缴纳等多个方面问题,芦淞区董家塅街道办事处成立专班,靠前跟进服务,仔细梳理历史遗留项目台账。
“这些历史遗留难题产生的时间不同,涉及部门之广,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芦淞区董家塅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纬说,通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建设村首批22户居民拿到迟到35年的不动产权证书,这桩难题得以圆满解决。
“盼了35年的‘大红本’终于捧回家了!”黄松柏说,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坐在窗前的阳光里,黄松柏抚摸着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久久舍不得放下。老房子里,又响起他爽朗的笑声。
原载《湖南日报》(2023年11月29日04版)
责编:颜青
一审:颜青
二审:廖义刚
三审:罗毅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