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定力

鲁建文     2023-11-28 16:14:33

△齐白石

文/鲁建文

我想,齐白石能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绝非偶然,应有其自己的独特之处。人们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当时的社会,当官无疑是颇具诱惑力的事。然而,他在多次可能做官的机会面前,却不是予以拒绝,就是借机回避,说自己“只想卖卖画,刻刻印章。”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显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不能不说令人叹服。

齐白石从小就喜欢绘画,在这方面体现出不同常人的天赋。但因为家里的贫寒,15岁那年,父亲便送他学了木匠。据他自己回忆说,他先是学做“大器作”,后来转学“小器作”,专门打制雕花家具。由于勤奋好学,心灵手巧,他不几年便成为享誉当地的雕花木匠。尽管如此,但他更喜欢的依旧是绘画,一有时间就拿起自己心爱的画笔涂画起来,还从乡间纸扎匠那里学会了为人描容画像,把绘画也变成了一样帮助养家糊口的手段。27岁那年,经人介绍,他成为当地乡绅胡沁园的弟子。胡沁园不仅擅长诗文,而且工笔草虫画画得特别好。他非常赏识齐白石的绘画天赋,让齐白石住在自己家里,专事绘画,使其绘画水平得以突飞猛进的提升,名气也渐渐地大了起来。随着名气的增长,当地的许多文人墨客、富家子弟都来与齐白石讨教交流,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朋友圈。大家经常聚集在一起谈论诗文,品析书画,还成立起了一个社团组织,叫“龙山诗社”,齐白石被推荐为社长。在这段美好的韶华时光,他们真诚相处,激情澎湃,胸怀憧憬,结下了很好的友谊,以至相互之间终身难忘。

齐白石40岁那年,当年的好友夏午诒已经金榜题名任职于西安,专门给他来信,邀请他到西安去做画师,兼教其妻子学习绘画。这年的冬天,齐白石经过多日的长途奔波来到西安古城,见到了夏午诒、郭葆生、张仲飏多位昔日的老朋友,同时经夏午诒的介绍结识了西安臬台樊樊山。樊樊山亦是文人出身,爱好收藏书画,因此,特在自己的“静雅居室”接待了齐白石。他见到齐白石送与的画作与印章,心里十分高兴,连忙仔细欣赏起来,很快便被一幅山水小品所打动,认为韵味十足,不落俗套,赞不绝口。接着,他便领着齐白石去欣赏自己多年积攒起来的收藏品。这批涉及隋唐宋多朝的书画作品,宛如一座小小的艺术宝库,让齐白石眼界大开。其中,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樊樊山收藏中最为珍贵的作品。齐白石看到后,喜出望外,拍案叫绝地说:“古人说此画‘远近山川,咫尺千里’果真不假,真是稀世珍品啊!”他在画作面前反复来回,看了又看,认真琢磨着作者是怎样创造出“咫尺千里”的不凡意境的。会见结束时,樊樊山递给齐白石50两银子作为画作和印章的酬金,并亲自帮齐白石题写了书画润格,为他在西安卖画治印提供方便。

正当齐白石在西安打开局面之际,夏午诒却要到北京去任职。他决意邀齐白石一同前往,但齐白石却不愿意,想继续留在西安卖画。在夏午诒的再三劝说下,齐白石想起了老师胡沁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嘱托,便勉强接受了夏午诒的邀请。出发前,他想起在西安这段时间樊樊山对自己的帮助,便前往臬台府向樊樊山告别,两人依依不舍。当得知齐白石内心并不愿意进京时,樊樊山劝慰他说:“到京城去比这里好,不要犹豫了。有本事的人,在那里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他接着对齐白石说,自己不久也将进京去,并告之慈禧太后也是一个很喜欢绘画的人,宫廷里有位云南籍的寡妇缪素筠,专为太后画画,虽功力并不见佳,但官阶已至六、七品。他表示,到时要在慈禧太后面前推荐齐白石做宫廷画师,如果愿意的话,依其绘画功底,一定前程无量。齐白石听了,连连摇头,回答说:“我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叫我去当宫廷供奉,怎么能行呢?我没有别的打算了,只想卖卖画,刻刻印章,凭着这一双劳苦的手,积蓄三二千两银子,够我一生吃喝,也就心满意足了。”

齐白石随夏午诒来到北京后,除继续教夏夫人学画外,平时就是在京城卖画治印。闲暇时间,他便到琉璃厂去逛逛,欣赏古玩字画之类,有时还会去前门外听听戏,日子过得还算充实。夏午诒家客人不少,且大都是官场中的势利人。对于这些人,齐白石历来看不惯,因此,总是设法回避。有一次,湖南老乡曾熙慕名前来拜访他,他却以为曾熙也是官场中人,便称病不见。 一连几次吃过“闭门羹”后,曾熙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直闯进去,只见齐白石却正在作画,一时间弄得两人都好不尴尬。这样在京城不几个月,齐白石便听到樊樊山要进京了,心里便不安起来,担心臬台大人重提推荐自己去做宫廷画师的事,届时不知如何推脱是好,便执意要回湖南去。夏午诒很懂得齐白石的性格,不便强留。为了感谢两年来对其妻子学画的教导,他便提出要为齐白石在湖南捐一县丞,为其以后的发展创造一些便利。这下让齐白石急了,本来就是为了“逃官”而决定离开京城的,而现在又要在湖南为他捐官,他连忙回答说:“我哪能去做官呀,简直是让去受罪,你的盛意,我只好心领而已。”夏午诒见到齐白石的态度这样坚决,只好把准备捐官的经费交给了他,让他回老家去了。

从北京回来不多久,齐白石应老师王湘绮的邀请到南昌游历。王湘绮是当时名望很高的文人,曾为曾国藩的幕僚,人们都以能拜他为老师感到荣幸。齐白石成为他的弟子,是当年“龙山诗社”的好友张仲飏推荐的。他与王湘绮的其他弟子相比,心中并无寻求飞黄腾达机会的目的,因此,当时表现得并不热切。这次他与张仲飏一起应邀来到南昌,他们住在王老先生家中,白天游览南昌的名胜,晚上便与老师畅谈诗文,心里很是愉悦。王老先生的学生,大都是达官显贵。他们来看望老师时,张仲飏就总是抓住机会周旋其中,高谈阔论,表现出自己不凡的抱负,以谋求迁升的机会。对此,齐白石却十分反感。他以为,“一个人要是利欲熏心,见缝就钻,就是钻出了点名堂,其人品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对于这些来客,他总是呆在内屋,避而不见。离开南昌时,齐白石请王老先生为自己的印章拓本写序。王老先生在序中是这样说:“白石草衣,起于造士,画品琴德,俱入名域,尤精刀笔,非知交不亡应。朋座密谈时,有生客至,辄逡巡避去,有高世之志,而恂恂如不能言。”可见,王老先生不仅是齐白石的老师,更是其知音,非常了解齐白石的内心世界。

齐白石能始终保持这种定力,坚持不入官场,无疑源于对自身的深刻了解。他为人憨实少言,而且有些不合时宜,就连能特别赏识他樊樊山也说“齐山人性情孤僻”。不难推测,如果年轻时他热衷于做官,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恐怕只会是多了一位碰得头破血流的落泊官僚,而中国画坛却少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师。不能不说,齐白石的这种自知之明确实让人佩服。

摘自《湘声报》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