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1-24 09:38:56
◼️刘睿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率先垂范、大力倡导并培育形成了“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当大力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厚植为民情怀,在基层一线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让政策宣传下基层,增添土气热气,在一线“聚民心”。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的动力源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何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好,在人民群众中引发共鸣、凝聚共识,用思想上的统一带动行动上的统一,做到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是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政策宣传想让人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我们就要结合实际,“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在语言上“多沾土气”,少一些“官腔套话”和“专业术语”,常说“白话”、善用“土话”,巧妙地化“高深理论”为“朴素道理”,在形式上“多冒热气”,打造“多元化”传播阵地,来一场“围炉夜话”、办一次“屋场座谈”,充分用好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农家院落等“微课堂”,让群众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和环境中明白党的好路线、弄懂党的好方针、记牢党的好政策。
让调查研究下基层,收集民情民意,在一线“听民声”。人民群众常年生活在基层一线,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真知灼见,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作出决策之前,先听他个八面来风”工作要求,“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贯彻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到矛盾问题最多、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去,以真心换真情,引导群众打开“话匣子”、说出“心里话”,把细枝末节、来龙去脉理清楚、弄明白;以虚心换教诲,带着诚意、怀着谦卑,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不耻下问”,用虔诚的态度换取人民群众“开小灶、传真经”;以恒心换收获,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心态,静下心、沉住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问题,发现“关键点”、找准“突破口”,通过调查研究知民情、晓民意,进而做到解民忧、惠民生。
让信访接待下基层,打通难点堵点,在一线“解民忧”。“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党的事业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就在于有信访接待这座“连心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干的好不好,关键是看群众是“哭”还是“笑”,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围绕民生难点堵点问题,推动信访接待直插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改“被动接访”为“主动约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化“接访再办”为“未访先办”,坚持“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心贴心”感受群众疾苦、“实打实”解决群众难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
让现场办公下基层,聚焦所求所需,在一线“惠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群众满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群众出现在哪里,我们的关注点就落在哪里;问题发现在哪里,我们的办公桌就设在哪里,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劲头,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做到现场能解决的现场立刻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事后跟踪解决,以务实担当的作风、躬身为民的情怀,持续聚焦人民需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人民群众看到真真确确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系中共石门县委组织部研究室干部)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