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3-11-24 08:05:1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咪 通讯员 吴萌萌
制造名城,工业旅游升温。11月23日,天气晴朗,株洲市河西湘江风光带火车头广场、中国动力谷展示中心等工业旅游点,游人络绎不绝。株洲市文旅广体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株洲体验工业旅游,一定要去‘梦工厂’看看!”
中车株机城轨车辆总成车间。张灿强 摄
株洲人眼中的“梦工厂”,就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机”)。
记者从湘江西向东穿过株洲城,跨过架在京广线上的响田大桥,就到了一个名为“田心”的地方。
这里,是中车株机扎根80余年的地方,也是“中国电力机车摇篮”。
“一杯咖啡的时间,你能干什么?”走进中车株机工业旅游区,讲解员肖智鸿将问题抛给记者。
“一篇小消息稿可能都写不完。”记者笑道。
“在这里,我们可以集结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顶尖专家商讨技术细节,可以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的上万个部件。”肖智鸿说,在中车株机,一台电力机车从配送走向总装可以按小时计算。
驻足电力机车总成车间门口,“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联合厂房”一行字,透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株洲电力机车厂厂志》记载,1936年,当局决定在株洲田心地区成立蒸汽机车修理厂。当年8月,一批立志实业报国的青年才俊在此打下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第一根桩基。新中国成立后,修理厂回到人民怀抱,改名“株洲铁路工厂”。
高大挺立的钢结构车间,18个机车台位有序排开,一批机车正进行总装。
几经修缮、扩建,这个车间先后诞生“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世界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等多个中国机车、世界机车“第一”,见证中国电力机车多次历史性蝶变,堪称中国铁路机车发展的“活史书”。
离开总成车间,远远看到一个外形似碗的现代风格建筑。“这是科技文化展示中心,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第一个现代化专业馆,也是中车株机第一个建成的独立展示馆。”肖智鸿介绍,科技文化展示中心2017年12月开馆,共3层,分别是与世界同行、与梦想同行、与未来同行。
“碗”里有乾坤。通过史料、实物、模型、图文等传统展示手法和数字沙盘、影院、VR等现代化声光电呈现手段,生动立体地展示我国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动车车辆等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高端装备的创新实力。
城轨车辆总成车间就在科技文化展示中心附近。与电力机车总成车间相比,这个“中国中车五星级车间”更现代、更智能,有3个标准足球场大,能并行生产数十台机车。中国首列出口欧洲动车组、中国首列出口墨西哥轻轨等城轨车辆就诞生在此。
中车株机持续打造“平台化、模块化、简统化、标准化”创新体系,掌握系统集成、交流传动、重载运输、磁悬浮、智能运维等多项前沿技术,推出100余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品,海外“朋友圈”扩大到51个国家和地区。
中车株机牵头组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推动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晋级“国家队”。去年,以中车株机为龙头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400余家企业实现产值超1500亿元。
“让更多人感知中国工业历史,感受‘中国速度’!”中车株机工业旅游项目经理彭阳谦介绍,2020年以来,该项目接待工业研学、校企交流、商务接待、政府考察等2万余人次。去年11月,中车株机工业旅游基地被列为53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之一。基地不断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打造集参观旅游、标杆考察、研学中心、文创基地为一体的“工文旅”融合新高地,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工业旅游的“金名片”。
原载《湖南日报》(2023年11月24日05版)
(视频素材来源:株洲市文旅广体局)
相关链接:
责编:颜青
一审:颜青
二审:廖义刚
三审:罗毅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