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河湖|湖南长沙:优美水环境为经济发展再添新动能

  央视网   2023-11-23 17:53:40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水利部办公厅、水利部河湖管理司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行”之“2023建设幸福河湖”网评品牌活动走进湖南长沙,通过现场调研走访,实地了解水生态改善如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漫步于圭塘河畔,一幅人水相宜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飘逸舒展的“绿带”与繁花似锦的亲水栈道相映成趣,暖阳高照、微风轻拂,市民们悠闲漫步,孩童们结伴嬉戏,欢声笑语扑面而来……

圭塘河全长28.3公里,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是浏阳河汇入湘江前的最后一条支流,也是长沙市中心城区最长的城市内河。在许多“老长沙”的印象中,儿时的圭塘河不仅清澈宜人,还是捕鱼捉虾的好去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沿岸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直排入河,圭塘河成了“龙须沟”,多处水质长期为劣V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雨花区下狠功夫,治水截污。除了减少周边市场、禽畜养殖等对河道环境的污染外,还在河两岸地下建有40公里的截污干管,实现了截污网管全覆盖。河两岸200多万平方米违章建筑被拆除,全线119个排口通过采取截污井、智能分流井等治理措施,实现了全截污,确保晴天无污水入河。

在河流中游,投资近10亿元,建立羽燕湖段生态景观公园,并在生态公园内利用地势高差建了一个人工湿地——羽燕湖。湿地通过抽取河水进行叠级生态净化,采取“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以食藻虫吃藻控藻作为启动因子,继而引起各项生态系统恢复的连锁反应,最终实现水体内源污染生态自净功能。在生态景观公园中还规划建设了褐石风格的生态服务产业——悠游小镇,分为滨水商业街、生态主题馆、水岸风情街和漫生活馆四大主题体验区,通过市场化经营,满足了后期河道与公园管理维护问题,实现了以园建园、以园养园。

在河流中下游,建设城市“双修”及海绵示范公园项目。项目采取PPP模式,由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政府授权雨花国有资产运营集团为政府方代表,与社会企业组成联合机构,中标PPP社会资本方负责项目实施。总投资14.5亿元,建设期3年,运营期15年。项目通过四大水处理系统,提升河道水质,实现留住水、净化水、利用水。

近年来,雨花区积极探索创新治河模式,举全区之力推动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圭塘河水质从劣V类到基本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流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记者在长沙县果园镇花果村了解到,果园镇是著名戏剧家、国歌词作者田汉先生的故乡,镇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镇域内四河交错,分别是捞刀河、金井河、麻林河、浔龙河,小微水体共有1915处。

在实施河长制以前,因生猪养殖较多、村民生活污水直排等因素,花果村原来清澈的水塘变成了一口口黑臭水体塘,水葫芦泛滥成灾,每到夏天蚊虫滋生,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村民甚至移居他处。

为了解决这一“顽疾”,花果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用生态绿色理念开展小微水体治理,按照“一户两池(化粪池+隔油池)源头控污、一渠一地(生态渠+湿地)中途净化、两池一岛一带(沉淀池+生物复合制剂池+生态浮岛+植物绿带)末端修复”的治理方式,通过建设三格、四格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生物制剂复合围堰池,将生活污水、粪污水、餐厨水等分类收集、多层次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同时,通过生态湿地、生态浮岛等设施和底泥修复等技术,激活并充分发挥水体和植物的净化能力,修复水生态。

“2022年开始,我们通过开展小微水体治理,把周边47户村民的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再配合美丽乡村建设,让整个生态环境都好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引进与周边环境配套的商业模式,不但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还将商业整体营业额的3%分发给村民,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另外,引入的商业公司还将持续对村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投资、建设。”长沙县果园镇花果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冯广告诉记者。

据了解,长沙县始终坚持以系统治理优水质,按照政府投、社会筹原则,融资31亿元,开展“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分年度铺排458项流域综合治理任务和192项截污提质项目,城乡污水处理能力从42.63万吨/天提升到96.96万吨/天,并同步实施标准化、物业化、智能化管护,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

与此同时,长沙县各镇街以河湖水体管护治理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河湖岸线产业链,做到“靠河吃河、靠水吃水”,助力村民实现生活富裕。全县已有规模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景点73家,每年接待游客超866万人次,经营收入超22.8亿元,优美的水环境为农村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

记者 王杰臣

责编:潘文秀

一审:潘文秀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央视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