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1-23 12:04:0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赵明
待业大半年的何师傅,找到了既能照顾家人又有稳定收入的工作;跑腿小哥徐海涛提供了一个重要就业方向,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兴趣……这是建设路街道新型业态发展良好态势的缩影。
新旧交融焕新颜
2017年,湘潭市启动街道社区合并,原莲城社区合并至霞光社区。隔着一条建设南路,一边是老城风貌的居民小区,一边是新业态蓬勃的商业区,新旧交融到底是矛盾增加还是可以走出新路子?这是摆在建设路街道的新课题。新旧融合工作从搭建桥梁开始,老居民希望接触新事物,新业态从业人员也需要得到关怀。建设路口核心商圈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业态群体快速增长,但这个群体人员普遍面临社会认可度不高,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日常面临充电难、喝水难、休憩难等问题。
给他们建“娘家”,第一步是搭建“城市奔跑者”的歇脚点,这是红色驿站设立的初衷。建设路口商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小区被打造成一二三类红色驿站,提供冷可取暖、热可乘凉、累可歇脚的暖心场所,并组建26℃+暖“新”帮帮团、“奔跑者志愿服务队”,利用快递小哥走街串巷、深入小区的优势,引导新力量成为社区“流动网格员”、城市安全的“流动探头”和社会文明的“公益使者”。“莲城步行街红色驿站”“26℃+红色驿站”“爱心小屋红色驿站”先后落成,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13项服务,同时132名新业态人员志愿者参与社区基层治理。霞光社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红色驿站”全配套、成体系。
在走访中发现,企业临时用工和居民临时务工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劳动者权益无法保障,甚至有人因为找工作误入电诈骗局。在深度调研后,街道相关负责人同人大代表、湘潭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并在人社部门和街道的指导下,于4月成立我市首个数字化“零工驿站”服务点。并将街道人大代表小组引驻“零工驿站”,成为首个街道人大代表小组延伸站点。“零工驿站”运行5个多月以来,已为辖区及周边企业、居民提供临时务工招工、零工纠纷调解、零工法律维权等服务10余项,并已为近300家企业和个人发布了招聘信息,成功匹配临时务工近200人次,何师傅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也因此实现了就近务工、随时务工的愿望。
绣花针串起千根线
“现在同城网红孵化公司需要短视频剪辑人员,这个信息可以到零工驿站发布。” 临近中午,跑腿小哥徐海涛在霞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26℃+红色驿站休息,看到刘雯,他迫不及待分享信息。徐海涛承接的跑腿业务中,多数是接送孩子上学、遛狗、陪聊等,他发现不少业务适合年轻群体承接,“零工驿站那边也有不少即将毕业的学生求职,这都是锻炼的舞台。”
街道相关负责人很认同他的观点,捕捉到了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正能量,借助跑腿小哥的工作优势,寻找就业市场的新需求点,动员更多新就业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凝聚红色力量,充实服务队伍,居民群众从“看官”逐渐转变成“志愿者”,这是霞光社区创建多家便民服务驿站后形成的“双向奔赴”。从最初提供专业性服务、咨询的单向化驿站,现在霞光社区的各个驿站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凝聚力,相互赋能整合凝聚成一股“家”的力量。“就像一根绣花针,串起五颜六色的丝线,大家共同织就美好生活。”街道负责人说道。
责编:彭婷
一审:彭婷
二审:肖洋桂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