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新域头条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梗阻”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1-23 07:29:06

核心提示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抓住科技引领发展的大趋势,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部曲”,才能真正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

崔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1月8日,湖南省委主要领导在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题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上“货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支撑。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既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过程,又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体系进行能级跃升的过程。支撑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而成果转化则是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的“关键一跃”。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果转化态势持续向好,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但是,总体来看,当前我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仍然面临掣肘,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成果储备不够且可落地性不足,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以省会长沙为例,虽然长沙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近三年已提升13个百分点达到38%,但其科技成果转化规模与排名靠前的其他创新型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加快构建“四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梗阻”,推动优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已成为我省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进程中十分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加快建设一批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高校院所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方,企业则是科技成果的重要需求方,只有让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才能有效推动优质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当前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供给与企业和产业需求失衡,使得科技成果转化受到供给不到位和需求不充分的双重制约。高校产出的科技成果的能级总体上还有待提升,不少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里、储存在电脑里睡大觉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普遍,是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三大“病症”。数据显示,我省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近三年年均增长42.13%,在湘转化占比上升到49.47%,但与发达省份的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水平相比还亟待提升。

为此,应着力打通科研开发和产业应用链条,全面推进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设特色鲜明的基础研究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在湘重点高校院所以特色优势学科为依托,在新一代通信与网络、量子科学、前沿材料、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领域布局建设高水平研究院,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不断增强我省创新策源能力,为加快推动我省实现更多原始性创新突破、培育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打造产学研用紧密协同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瞄准新领域、新赛道,通过有效组织协调,引导校企共建以需求为牵引的综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园区等,尤其是围绕先进制造、先进计算、先进储能、新型电力系统等我省关键优势领域,广泛开展全球优质创新资源链接,协同开展科技创新研发攻关与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赋能重点行业领域,从而为推动我省产业链韧性提升提供生产能力支撑。

提升企业优质科技成果承接能力。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行业和重点企业培育库,通过扶持政策优先享受、生产要素重点保障和重大项目优先安排等措施,重点扶持带动力强的龙头产业、培育潜力大的成长型企业,做好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带动示范,从产业源头带动新型研发机构的优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加快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

概念验证是早期科技成果向市场化成果转化的初始环节,能够为早期科技成果配置资金、开展技术与商业化验证,从而有效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与市场风险。中试是优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优质科技成果能否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切换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的作用。而当前制约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障碍,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概念验证-创新成果-产品服务-产业熟化”服务链条不全。

破解我省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市场化断点和产业化堵点,应着力布局打造全流程概念验证和中试服务体系。紧扣技术验证和商业验证两个重心,优先选择建有创新创业载体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平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支持主体,加快建设一批专门用于验证新概念、新想法、新技术的商业化可行性、可靠性概念验证中心,努力缩小校所科研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鸿沟。

加快建设若干符合区域功能定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中试熟化和小批量试产基地,尤其要加大对链主企业建设中试服务平台基地的支持力度,探索运用“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商业化运营、财政退坡补贴”的建设运营模式,通过必要的资金、政策、装备条件与技术支持,强化对科技成果的成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考验。

集聚合力推进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推广,着力打造一批可示范、可体验、可推广的科技场景应用样板,尤其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实施场景应用与示范项目的资助,使之形成更广泛更显著的辐射效应和价值效益。

加快创建一批成果转化链式开放创新服务生态集聚区

当下的科技竞争,不只体现于单项技术的创新突破,更体现在技术体系、创新体系、创新生态和服务生态的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全面形成需要创新生态和服务生态的支撑。近年来,我省技术体系、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不断健全,但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链式开放创新服务生态成熟度还不高,主要体现在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数量少、力量弱、体系不完善、集聚不充分等方面。

为此,应围绕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这个重要保障,着力打造一批要素高度集聚、技术高效交易、资源充分保障、人才自由流动的“热带雨林”式开放创新服务生态集聚区,强化全流程贯通、全要素集聚和全链条服务,提升服务生态支撑成果转化的效能。

一是加强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成果转化公共平台建设。加快整合各类科技要素资源,吸引各类展览展示、评估咨询、转化交易、金融服务等服务机构集中入驻,共同打造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产业孵化、融资路演等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场化运作、实体化运行的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加快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既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运营机构或部门,强化专职、专技人才岗位保障,又加快培育并引进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行业影响力大的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为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生态化”服务。三是加快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技术经纪人是成果转化中间环节的“架桥人”。我省目前持证技术经纪人数量虽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但3000多人的总数与市场需求量相比,依然相差甚远。今后既要鼓励在湘重点高校开设相关学科,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技术经纪人才,还要加快引进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国内外优秀专业技术经纪人,以此吸引科技、产业、金融等各类要素优化配置,为优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架桥铺路”。

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健全的体制机制是促进优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建设和政策供给,基本构建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则性制度政策大框架。但是,从政策执行单位和政策受益对象的角度来看,一些政策规定还存在宽泛笼统,因而缺乏解释力、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可操作性、跨部门政策协同衔接不足,所以制约了落地实施效能的情况。例如,现有政策文件虽然鼓励高校推进成果转化,但部分高校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免责机制等,高校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方面“不愿为、不敢为、不好为、不会为和不作为”的状况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

着眼高质量发展,应不断深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创新,加快完善我省科技成果转化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细则,视情况出台相应的案例指引,及时将省内外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持续提升制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力度。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标准评价体系,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等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并加快探索构建科技成果评价与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的联动机制。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激励、企业承接转化激励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和容错机制,纾解转化科研人员担心事后追责的焦虑,激发科技人员成果转化动力和活力。健全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制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源头保护,全力推动优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的无障碍转化。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邓玉娇

一审:胡泽汇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