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日报 2023-11-18 15:53:01
深秋未远,初冬已至。在绵绵细雨中走进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里老师们对于袁隆平院士扎根田野,为杂交水稻事业奉献一生的动情讲述,与冬日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
1953年,袁隆平院士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安江农校(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任教,在这里从事教学及杂交水稻研究长达37年之久。也就是在这里,他让一粒种子,从怀化走向世界,也改变了世界。
70年后,以“学习袁隆平 做一粒好种子”为主题的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比武决赛在这里举行,以教学比武的方式,将一粒种子的力量传承下去。
( 教学比武现场)
讲好隆平故事,弘扬种子精神
“今年是袁隆平院士到我校工作70周年,是三系籼型杂交水稻研发成功50周年,学习袁隆平 做一粒好种子,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胡扬帆在开幕式上这样说道。
一稻济天下,精神永传承。
“为了响应国家的科学发展规划,袁老师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袁隆平爷爷做了一个梦,梦到试验田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袁隆平院士立下了报国的志向,他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与人民紧密相连。”走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比武活动现场,参赛老师们无比动情地讲述着袁隆平院士的感人事迹,将他的精神化作一粒种子,深植于学生心中。
“身边故事育身边人,怀化职院作为杂交水稻发源地,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讲好袁隆平老师‘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的故事,弘扬种子精神,传承种子的力量,鼓舞学生做一粒好种子,积极将小我融入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在获得此次教学比武大学组特等奖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老师肖艳接受采访时说道,“袁老先生的这一粒种子,将带着生生不息的力量,永远激励和鼓舞着后来者怀揣梦想,奋力前行。”
聆听不朽事迹,汲取种子力量
“袁隆平爷爷,感谢您培育出了这么美味的大米,也要感谢您,不顾自己的辛苦为民造福。”在思政课教学比武小学组的课堂上,一名小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述,举起手来,用稚嫩的声音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的感谢,并表示自己以后也要做一个像袁隆平院士一样为国为民的人。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只要不断有人讲述袁隆平院士的感人故事,那么,就会有一代又一代人从中汲取种子的力量,并不断将种子的力量传承下去。
作为袁隆平院士工作和生活了37年之久的地方,多年来,每当新生入校,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都会以“学习袁隆平”为主题讲授“开学第一课”,将“讲好隆平故事”打造成学校特色教学课程,开展学生诵读会、开办“隆平讲坛”……让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从袁隆平的故事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大学第一天学校安排我们聆听了一场关于袁隆平院士的事迹讲座,从讲座中我知道了袁爷爷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的事迹,并为之感动,深受激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在袁爷爷工作生活过的学校读书,我会向袁爷爷学习,毕业之后回到西藏,做一粒好种子,让种子精神播撒在雪域高原。”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藏族学生美美·贡嘎次仁深有感触地说道。
擦亮城市名片,扩大种子影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始终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不懈奋斗。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作为武陵山片区职业技术教育核心基地、怀化发展的重要科技与人才支撑学校,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承袁隆平院士办一流职院、育一流人才的期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农”字特色,勇担服务“三农”的使命与责任,不断培养优秀“三农”人才,招收农技特岗生、培养现代农业人、培训职业农民……一颗颗种子在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生长,发出“知农爱农”的芽,飞向农村,扎根田间,茁壮成长,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而怀化作为“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更是将“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打造成为一张走向湖南、拥抱世界的城市名片,不断扩大“一粒种子”的影响力,壮大“一粒种子”的蓬勃力量。
着力建设“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洪江古商城——黔阳古城”核心旅游区“金三角”,将杂交水稻发源地与农耕遗址、度假、研学等有机结合,构建特色文旅产品体系;高质量建设国际陆港,努力打造中西部地区一流国际陆港、对接东盟合作的先行示范区,正在成为湖南和中西部地区对接融入RCEP的“桥头堡”;举办高水平的“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先后在北京、长沙、怀化举办,影响巨大,反响热烈,30余家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各平台视频浏览达8亿多人次……
种子是生命的开端,更是精神的延续。由袁隆平院士播撒下来的种子,正被一代代人悉心培养浇灌,在神州大地遍地生根发芽,传承不朽。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洁 通讯员 曾琳 覃莹芝)
责编:雷鸿涛
一审:雷鸿涛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怀化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