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圭塘河历史地理考

王青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1-18 13:35:44

文/王青春

我们要像善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善待每一条河流。

—— 题记


美丽的圭塘河及两岸风光。

圭塘河是长沙市区的一条内流河,位于市区东南,是浏阳河汇入湘江前的最后一条一级支流。它发源于雨花区跳马镇四星级风景区石燕湖,依次流经雨花区同升街道、洞井街道、井湾子街道、圭塘街道、雨花亭街道、高桥街道,于黎托街道花桥村汇入浏阳河。圭塘河全长28.3公里,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全流域均在雨花区境内,被称为雨花区的“母亲河”。

古老的水利工程    

圭塘原名“龟塘”,是指古代长沙东郊的一处古老水利灌溉设施。“长沙县,束晋太始元年,有神龟,皎然白色,其形长四五尺,出其水中,巡行岸上,因名龟塘。下有良田百余顷”,这是见于唐末五代时期著名道教高人杜光庭编撰的《录异记》卷五中的一段话,一般被认为这是关于龟塘的最早历史记载。其实,在这之前更早的南朝宋盛弘之撰写的《荆州记》就有了龟塘的记载:“长沙郡东十馀里,有郡人刘寿墓,有石阙四所,寿汉顺帝时为司徒。其东有龟塘,周回四十五里,有灵龟出其中,故塘因名焉”。盛弘之是南朝宋文学家、史学家,曾撰《荆州记》三卷,记述荆州地区的郡县城郭、山水名胜,是古代有影响的区域志。该书成书于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比杜光庭《录异记》早了400多年;汉顺帝时期是公元125年—144年,比晋太始元年(公元265年)早了100多年。因此,最晚在东汉时期,龟塘就已存在,南朝时期就已有历史记录。后来,关于龟塘又有了更详实的文献记载,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志•卷一百二十六》(《宋史•食货志•农田篇》):“初,五代马氏于潭州东二十里,因诸山之水,筑堤潴水,号曰龟塘,溉田万顷。其后堤坏,岁旱,民皆阻饥。七年,守臣吕颐浩始募民修复,以广耕稼”。

从以上三则史料,可以看出:一是龟塘的灌溉功能在不断凸显。《荆州记》的记载(东汉后期)是有“塘”无“田”,西晋初年(晋太始元年)是“田百余顷”,到五代时期“溉田万顷”;二是到五代时期,龟塘堤坝的毁损影响巨大,“堤坏,岁旱,民皆阻饥”。这也反映出经历晋末和唐末战乱之后,南方因祸得福得到快速发展,长沙地区政治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的历史现象;三是历史上龟塘经历了多次反复的修复扩建,吕颐浩“募民修复”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次。吕颐浩是南宋有名的抗金派代表和诗人,曾与著名奸臣秦桧同朝为官,是秦桧的政敌。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吕颐浩二度罢相,后出任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今长沙),任内修复龟塘。《宋史》是正史,正史虽然带有鲜明的修史时代统治者的利益和立场,但正史记载的史实一般比较可靠,进入记载的往往也是影响比较大的事件。

宋之后,龟塘屡废屡筑。如明朝万历年间,善化(今长沙县)知县唐源修浚龟塘,袤延20余里,荫田数千亩。到了清康熙年间,龟塘淤塞严重,本地生员王自拔呈请废塘作田,经知县贾汝翼丈承粮,册名圭字区,从此龟塘改名圭塘,一直沿用至今。民国时期,由于塘坝失修,圭塘已失去初筑时的水利功能。

圭塘河汇入浏阳河入口。

从入河口到劳动路

对圭塘河的实地考察,我选择从圭塘河汇入浏阳河的入河口开始。这是深秋时节一个周末的午后,连续几天阴雨之后一个晴朗的日子。太阳慵懒地挂在半空,一副出工不出力的样子,偶尔还不时被云层半掩,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的温暖,却又毫无紫外线照射的违和感。急不可待的人群早已星罗棋布的在河滩上架起了各式各样的帐篷,或携老挈幼,或呼朋引伴,三个一群,五个一族。孩子们在草地上蹒跚奔跑、追逐嘻闹,大人们不远不近地跟着、看着、偶尔大声提醒着,年轻的男女则悠闲地各自忙碌,或轻声交谈、或独自品茗、或专注地盯着手机。几个衣着光鲜、短裙短衫的年轻姑娘,正在不停地翻弄着烧烤架上的食物,并不时发出大声的欢笑,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似的。除了欢乐和不时飘过的烤肉香味,河滩上还有一群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河岸边每隔三、五米或站或坐的一个个垂钓者。他们一般都是各自独处、互不打扰,似乎漠不关心外界的一切,只专注于自己与河中小生命之间的斗智斗勇。或许是秋季枯水的缘故,两河交汇之处一片波澜不惊,就像一个整体的镜面似的,就连河岸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河中漂浮的水草也都是那么默契和配合,整个天地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这时,头顶高架桥上汽车发动机的喧嚣声把我的思绪拉回来,我连忙拿出手机,打开地理坐标测量仪,上面显示:东经113°04′40″、北纬28°19′20″,这就是圭塘河与浏阳河交汇处的地理方位。我又抬眼寻找标志性标识,西北岸是芙蓉区婚庆公园,东南岸是雨花区江河双水湾小区,正对面浏阳河岸上是芙蓉区金茂建发观悦小区,长善路圭塘河大桥从交汇口正上方穿过。

美丽的圭塘河及两岸风光。

沿着圭塘河东岸河堤,我溯河而上,不时见到三三两两的垂钓者、运动者。过人民东路大桥后,圭塘河道连续出现多个“S”形弯道,直到长沙大道北。在从石坝路桥梁南北两侧到华雅国际大酒店东侧、南侧一带,圭塘河河道笔直、河堤竖直,在华雅花园南侧,河道来了一个近乎九十度的大转弯,由南北方向变成东西方向,直到过万家丽桥梁后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南侧,河道再次垂直转弯恢复到南北方向。从河道和河堤形状判断,这一段很可能是在城市开发建设时改变了原河道而重新开挖修建的新河道。到劳动路南侧,河道逐渐恢复自然河道形状。

美丽的圭塘河及两岸风光。

在入河口到长沙大道段,圭塘河两岸河堤雄伟坚固,河面十分开阔,固若金汤的大堤不仅具有使人足够放心的防洪功能,更成为了城市风光带和市民锻练休闲的好去处。河床上不时可见到一段一段的老河堤和裸露的大块河堤石,这些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治理修复圭塘河留下的遗迹。

新中国治理圭塘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掀起了兴修农业水利设施的热潮。有着将近两千年历史的圭塘,环山修建了一条灌渠,引浏阳河水灌溉农田。据老一辈沿岸居民回忆,五六十年代的圭塘河,河水清澈,河中经常可见到一群群被称为“标杆子”的游鱼,那时候,长沙市区大中小学校组织郊游,学生们都喜欢来圭塘河。七十年代初,长沙连续两年大旱,浏阳河几乎断流,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长沙市郊区区委根据市委指示,决定治理圭塘河。当时圭塘河全长80余公里,从长沙县鸭巢冲水库(今雨花区跳马镇石燕湖)到洞井公社(今雨花区洞井街道)牛头桥段称洞井河,牛头桥到黎托花桥入浏阳河段称圭塘河,圭塘河长约14公里。1973年冬,长沙市郊区发布《治理圭塘河工程动员令》,成立圭塘河治理工程指挥部,组织了由7000多名民工组建的民兵举行誓师大会,声势浩大地开始了圭塘河治理,到1974年春完成全线治理。这次治理,对原弯曲的河道裁弯改直,整修河道7公里多,河面加宽至30余米,河底宽20米,河面高4米到5米。今天我们看到的圭塘河河床,基本上就是这次治理后的样貌。经过这次治理,沿河两岸又恢复了稻浪翻腾、物阜民丰的丰收景象。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后,当时我在岳麓山下求学,曾在周末与同学一起骑单车到过圭塘河畔。印象中,除了中南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矗立在一个高高的山丘上,其余所见都是一片金黄的稻海。

90年代中后期,随着沿岸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圭塘河遭到了严重污染。河道一度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恶臭难闻,圭塘河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臭水河”、长沙的“龙须沟”。2005年,长沙市启动圭塘河沿线首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管网建设,拉开了圭塘河治理的序幕。2012年开始,长沙市和雨花区强力推进对圭塘河点线面全流域的综合治理,2016年成立“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牵头统筹负责圭塘河全流域治理。雨花区先后出台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四年行动计划”和“新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源头治理、生态治理、智慧治理和全民治理的系统治理理念,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措施,圭塘河面貌焕然一新。2023年9月,圭塘河治理最后一段——植物园段正式开工,预计两年内完工。目前,从北起劳动路、南到湘府路的5.5公里圭塘河段,已经建成为城市核心区中一个美丽的生态大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日前,从生态环境部传来喜讯,圭塘河暨荣获“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称号后,又被评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全国三万余条同类型河流中唯一获得以上两项殊荣的流域,千年水利设施演变为市民共享的生态公园。

水来自哪里

石燕湖。

对圭塘河上游的考察,首要目标是“找水”——寻找圭塘河水的来源。我首先来到石燕湖大坝。石燕湖,前身是一口河塘(当时隶属长沙县,2015年划入雨花区),1957年长沙县人民政府在此修筑大坝建成鸭巢冲水库。水库坝高23米,库容量212.18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67万平方公里,保护耕地8600亩。据当地居民介绍,在水库大堤右侧,有一条小溪从水库中流出,就是圭塘河的源头。我沿大堤而下,果然在大坝外堤靠近山坡一侧,发现一条小溪从涵洞中潺潺流出,然后绕过大坝正前方,顺着石头水泥硬化的河道,沿石鸭公路、经过佳兆小学西侧,蜿蜒北去,开启了它28.3公里的旅程。找到圭塘河的源头后,我又思忖,石燕湖的水又从何而来?在石燕湖景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沿环湖道路一路找寻,在道路两侧发现了不少山泉水汇聚的取水点和地下水冒出地表的出水口。石燕湖周边地貌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加上植被良好,地下水十分丰富,地表岩层又多砂岩,极易地下水冒出,因此石燕湖地区多泉孔。据工作人员介绍,在石燕湖景区大门口,过去就有七处泉孔,著名的关帝泉就是其中之一。在石燕湖玉屏峰一侧,还有一个龙洞,洞口是一处神秘深潭,称为黑龙潭,据说与湘潭昭山昭潭相通。昭潭位于今湘潭市雨湖区昭山下湘江江心,据南朝宋刘澄之《永初山川记》记载:“昭山下有旋潭,潭无底,是湘水最深处”。相传西周早期周昭王南征,在此潭淹死,昭山、昭潭因此而名,而湘潭又因昭潭而得名。可见,除雨水外,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山泉水是石燕湖的主要补给水源。玉屏峰是石燕湖环湖诸山峰中的最高峰,海拔274.6米,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石燕湖大坝修筑前,圭塘河水就是从玉屏峰顶流下,因此,探根溯源,玉屏峰才是圭塘河的最源头。

圭塘河全程无支流,因此,缺水一直就是圭塘河的一个痛点,也是圭塘河生态治理的一大难题。2016年,雨花区启动了引浏阳河水入圭塘河引水工程建设。在浏阳河下游冬斯港建引水泵站引水,通过暗渠,采用压力管道经冬斯港村圆塘、南冲、新竹冲、金塘坡,将水提升至新竹村铁炉塘;然后利用自然落差,让铁炉塘的水流入引水明渠,在金屏社区瓦渣坪汇入圭塘河。圭塘河引水工程全长7.9公里(管道4.7公里、明渠3.2 公里),最大水流量可达每秒1.5立方米。有了浏阳河水的“加持”,圭塘河的河道变得开阔起来,清澈的河水一路欢歌,先后经过沪昆高铁、京广高铁高架桥下,流经雨花经开区,穿过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在时代阳光大道急转弯往西,然后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西南侧再次急转弯,向北缓缓流淌,最后汇入浏阳河。

圭塘河引浏阳河水引水工程河段风光

作家苏童说: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一个秘密。近二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工作在圭塘河边,每天上下班都从河流上方经过,圭塘河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呢?我毫无知晓,更确切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所有热爱河流、关注河流的心灵都是湿润的,有时候那样的心灵像一盏渔灯,它无法照亮岸边黑暗的天空,但是那团光与水为友,让人敬重”,我就努力做一盏渔灯吧!

责编:范远志

一审:范远志

二审:王晗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