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6 15:23:35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6日讯(通讯员 梁蓉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既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重点。长沙市芙蓉区辖区内医疗资源丰富,优质医疗资源突出,有医疗机构345家,医疗技术人员13820人,实际开放床位10112张。芙蓉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城市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以“一融合四下沉”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大病不出区、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的目标。
一、注重顶层设计,构建优质医疗资源院地融合新体系
区委区政府持续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提能级、建高地、促融合,相继与湘雅二医院签订基层医疗卫生合作协议,与省人民医院签署紧密型医联体共建协议,与长沙市中医医院签署共建城市医疗集团战略协议,形成以湘雅二医院、省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为主体,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的城市医疗联合体。支持湘雅二医院建成了国家精神医学中心,协同开展健康芙蓉-国家科技创新2030居民心身健康示范社区项目;支持湘雅二医院、省人民医院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无偿划拨123亩土地支持新建湘雅二医院东院区,全面推进在卫生健康、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携手打造院地合作样板。继续巩固与市妇幼保健院“党建手拉手 保健心连心”结对共建,推进“六个”共建项目,以党建促推医疗资源“精准式”下沉。
二、突出共享均衡,探索优质医疗资源多元下沉新模式
一是开展专家人才下沉行动,让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联动。柔性引进湘雅二医院、省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医联体单位10余个专家团队和近50名核心人才,累计派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全科医学科、妇产科、儿科等专家500余人次定期下沉到中心坐诊、带教、授课、查房,专家下社区坐诊实现常态化。建立2个全科医学基层实践基地,由省人民医院、湘雅二医院负责指导,承担全科教学和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协同开展心身健康、国家糖尿病标准化防控中心(DPCC)、骨质疏松症筛查、脑卒中、胸痛单元等科研项目,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层成长机制。
二是开展特色专科下沉行动,让优质医疗技术方便可及。在湘雅二医院指导下,开展DPCC标准化门诊建设,探索首个中心城区的“全人群覆盖、全病程管理、全因素分析”的糖尿病标准化防控管理模式。省人民医院指导15家基层医疗机构在全省率先开展胸痛单元建设,为胸痛危重症患者更加便捷有效的特色诊疗通道。联合市中医医院重点打造以中医康复病房、远程诊疗中心、消毒灭菌供应中心、临床用药质量控制中心、中药制剂中心、双向转诊信息平台为内容的“一病房四中心一平台”。专家团队定点派驻至中心指导开展“一中心一特色专科”建设,构建特色专科门诊全域覆盖、错位发展、多点开花的工作格局。
三是开展绿色转诊下沉行动,让优质医疗服务区域共享。辖区居民可凭借双向转诊卡直接到省人民医院可享受优先预约、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政策,急重危患者可通过24小时转诊服务电话及时转诊到省人民医院。湘雅二医院为公安民警因公负伤、主动脉夹层、孕产妇、消化道大出血、脑卒中、急腹症、多发伤、重度颅脑损伤、急性心梗等九类患者提供绿色通道。基层共转诊救治急性胸痛患者173 例,其中救治心梗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例。实现辖区内交通事故快速救治,今年共救治10余例。
四是开展远程诊疗下沉行动,让优质医疗平台即时贯通。与省人民医院签订远程心电会诊合作协议书,联合13家中心搭建“芙蓉区远程心电会诊平台”,截至目前,共开展远程心电共8000余人次,应答时间从原来普通远程心电的24小时缩短到如今5分钟出结果。通过搭建远程影像和远程B超平台,实现影像信息区域协同赋能,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影像诊断服务,缓解区域内群众看病难问题。
三、兜牢基层医疗卫生“网底”,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得下接得住用得好
一是高投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机构、织“网底”,制定《芙蓉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补人才、补设备、补服务”,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中医馆提质升级改造项目,13个中心全部实现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二是高质量巩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常态化监测,在2022年度省级和市级对芙蓉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中,我区在全省123个区县(市)中排名全省第9、全市第3、内五区第1,分别获评全省和全市优秀单位。打造“一家有医、两科联动、三高共管、四位一体、五类服务、六病同防”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芙蓉模式”和芙蓉特色,全区共组建86个家签团队,团队中有家庭医生161人。
三是高标准推进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全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按照标准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了至少300种中药饮片,能提供6类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达标率100%。4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均配备了一名中医医师,且都能提供4类6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区中医类别(含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48名,已达到每万居民配备0.6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要求。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均在25%以上。
四是高层次打造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下发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班子建设、综合考核的“一意见两办法”,健全引才、育才、留才机制。打造于辉韬儿科名医工作室、陈兰香中医名医工作室、欧阳芳疼痛名医工作室等3个名医工作室,近三年引进逾10名由省部级培训基地优秀的“5+3”高层次医生加入中心。截至目前,我区共有182名全科医生注册,其中西医类134人,中医类48人,每万人口注册数2.83人。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