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11-14 12:46:44
掁·犯·挫
掁(chéng,益阳音五声),是一个方言字,也写为“撜”。这个字《说文》里没有。《广雅》解释:“触也,撞也”。“手”与“长”组合,表示手伸长了会碰到别人,意为触,碰撞。谢惠连《祭古冢文序》:“以物掁拨之,应手灰灭。”有注曰:“南人以手触物曰掁”。
这个字赣方言用得多,益阳也用。赣语用为“顶撞”,将意思往严重上用了。益阳话将“掁”的意思淡化,用为推、碰。如“我的车子坏了,各位帮忙掁一下”。一个人正在认真做什么事,被旁边人碰了一下,他会说:“莫掁我咯!”
犯,《说文》:“侵也。”犯的本义是狗攻击人。后来引申出违反、侵犯、冒犯等基本意思。
益阳话里,牛以牛角攻击人叫“牛犯人”。现在农村的牛少了,这个用法自然也少了。过去,妇女怀孕中途发生的小产、流产,益阳话都叫“犯”。如“她最近犯掉一个小鬼,脸色不好。”后面这个“犯”,可能有人想到“患”,因为它们在方言里同音。
患字,表示串在绳上的一组东西,悬于“心”上,整个字的本义就是忧,担心,提心吊胆。而小产、流产的原因虽也可能因为心情不好,但更多的还是来自外部的侵害,这才是用“犯”的基本道理。
搞一次大的投入,我们叫“犯一只本”“舍得犯本”。如果这种投入让你觉得心痛,就说成“犯一只痛”。如“年年租人家的牛用,明年我犯一个痛,自家买一条牛!”
《山乡巨变》:(盛家翁妈)“……带了一个月,还是错了。”
此处的“错”指夭折,应写为“挫”。
《说文》:“挫,摧也。”挫的本义:折断,摧折。如《淮南子·时则》:“锐而不挫。”意谓尖锐却不会被折断。
孩子未成年就死了,是为夭折。这对孩子固然是悲剧,而对父母的打击更为沉重。孩子长大是父母的希望,也是正常的人生过程。早夭让这一过程中断,就是出乎意料的摧折,最大的挫折。
夭,本义是初生的草木、禽兽,引申为短命、早死。《释名》:“少壮而死曰夭。”“夭”还与“寿”构成一对反义词。《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益阳方言里,挫与错、锉甚至凿,音都近,意义也有一定关联,故周立波先生写为“错”,也有道理。
(感谢唐宋轩宋喜梅女士对本期视频场地、字幕的支持)
主讲人简介:
谢国芳,益阳沅江人,益阳日报社高级编辑、益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其方言研究专著《益阳方言寻根说字》为益阳市社科重点项目,获益阳市社科成果特等奖、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如果您有方言想求解、不同理解想探讨,欢迎识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我们一起来讲益阳话、解益阳话,享受方言带来的温暖情绪,和表达情感时的精准。)
策划:邢玲
执行:杨玉菡
制作:湖南日报社益阳分社
责编:杨玉菡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